APP下载

浅谈汉字文化与中亚留学生的汉字教学

2014-12-20李毅

关键词:汉字文化汉字教学

李毅

摘 要:本文从汉字文化研究与对外汉字教学融合的尝试、中亚留学生“汉字难学”的主要表现、引入文化教学对对外汉字中“汉字难学”的解决办法、将文化引入中亚留学生汉字教学的关键点四方面出发,指出将汉字文化融入中亚留学生的汉字教学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字,使汉字教学和文化教学能够相互促进。

关键词:汉字教学;汉字文化;中亚留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1-0268-03

汉字可以称之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申小龙认为“汉字是汉民族思维和交际最重要的书面符号系统”。①作为表意文字,汉字所要表达的信息不是用声音来传达而是用字形来呈现。这种超时空性使历经千年的汉字传承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一、将汉字文化研究与对外汉字教学融合的尝试

汉字文化方面的研究起源较早,在文字学方面可以追溯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唐汉的《汉字密码》,现代文字学研究中王宏源《字里乾坤》对汉字的起源及流变进行了研究。

对比看来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如此年轻,它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对汉字本体的研究与教学、汉字字音的研究与教学、汉字文化的研究与教学三方面。对汉字本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字形结构和形声字的研究两个方面;对汉字字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多音字、表音偏旁的表音功能和汉字读音变调的研究;文化方面的研究集中在如何利用汉字的文化意义在汉字教学中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汉字的学习效率。

在已有研究中,何九盈的《汉字文化学》和吕必松的《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对汉字文化和语言教学研究是较早的也是对后来的研究有指导性作用的著作。另外李秀坤在《刍议留学生的“写”》②中提到文化因素对对外汉字教学具有一定作用。张德鑫在《关于汉字文化研究和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③中又一次提到文化因素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应该受到重视。陈枫在《汉字的文化蕴涵与对外汉字教学》④中建议在汉字教学时引入汉字文化教学,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具体的汉字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利用汉字的文化内涵进行教学的研究依旧薄弱,其原因主要是文化的内涵比较宽泛,如何利用汉字文化因素进行教学、利用的尺度该如何把握,这些问题都很难解决。汉字具有文化性,汉字的文化特征直接影响了汉字字形的构成,那么将汉字文化融入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就尤为重要。

二、中亚留学生“汉字难学”的主要表现

(一)两种不同的文字体系

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对汉字部件的熟悉需要过程。中亚留学生使用的是拼音文字,汉字则是以笔画为单位进行书写。根据《现在汉语通用字表》,汉字有5种基本笔画,每种笔画都存在变体,有的差别很小而不易分辨。再者汉字有“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独体结构”、“半包围结构”等八类,对中亚留学生来说,第一眼看到汉字时就感觉“像奇怪的画”、“不知道是什么图形”。既然是“画”,只要将它画出来就是了,更无所谓笔顺。可见汉字的字形结构是较复杂的,比世界上任何一种拼音文字的字形都要复杂,这是学习者在汉字学习中的困难之一。

(二)汉字同音异形的现象很多

中亚留学生所使用的文字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是将语音作为识词的基本手段,而汉字是表意文字,是把意义作为识词的基本手段。俄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塔吉克语等语言中的同音字,与汉语比起来是很少的。而汉字可以通过字形的变化来造出一大批音同形异的字。所以倘若拼音文字有大量的同音字产生,势必会造成混乱。但汉字可以做到这一点,不仅不会混淆,而且这种造字现象是汉字有别于其他文字的一大特点。中亚留学生在刚学习汉字时没有汉字这种“以形别义”的识词意识,往往忽略了汉字这种同音异形的现象,从而在他们的识字和书写过程中就遇到了很多困难。

三、引入文化教学对对外汉字教学中“汉字难学”的解决办法

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文化教学,以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习者轻松地掌握汉字的形音义,还可以引起学习者对汉字的兴趣和信心,使他们了解中华文化,最终消除“汉字难学”的畏难心理。

(一)借助造字法,穿插讲解汉字文化

学习者在初次接触汉字时都会觉得汉字像图画一般,在记忆汉字字形时也会采用把汉字想象成图画的学习策略。对于学习者这种不自觉的学习方法,教师不能盲目地鼓励或批判,在教学初期采用这种把汉字想成图画记忆的方法可以消除学生对汉字的畏难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汉字教学。六书中属于造字法的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在汉字教学的初级阶段,可以选择一些字形简单、形象直观地描摹事物的象形字进行讲解。在汉字中,象形字只是少数,但是象形字作为汉字的基本构件,经常出现在形声字和会意字中。汉字是具有理据性的文字,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意合而成,与象形字和指事字不同,会意字一般是合体字,是“以形会意”和“以义会意”,如“休”造字时字形如同人在树下休息,“采”的字形是手从树上采摘果子等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通过分析汉字的文化内涵来学习汉字是引导学生了解汉字、了解中华文化传统的很好方式。在选择汉字时,不一定非要选课文中的汉字,适当地介绍课文之外的汉字可以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面。

(二)讲解偏旁的文化含义,培养偏旁敏感度

如果对汉字的学习只停留在汉字是图画的感性认识上是不恰当的,汉字如果在笔画上有轻微改变很可能变成另外一个字,如果放松对汉字书写的要求会造成学习者对汉字构造的模糊认识与错误理解,甚至随意增减笔画、创造写法。

汉字是以一定数量的部件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系统;同时汉字的字形和字义之间存在有规律的联系。偏旁包括形旁和声旁,声旁具有表音功能,形旁具有表意功能。具有相同形旁的汉字,往往具有共同的属性,而具有相同声旁的字往往具有类似的读音。分析汉字的形旁和声旁,可以使学生对字音字义有进一歩的了解,同时对认识字形,增强结构观念,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贝”字的甲骨文像贝壳的形状,中国古代人都是用贝壳做货币,所以有“贝”字旁的字大都跟金钱和财富有关,例如:赔、赚、赌、贫、贱、财等。“火”在字的下面时多写成四点底,有四点底的字大都跟火有关系,例如:照、煎、烹、熟、煮等。endprint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对比分析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汉字学习时,通过对比可以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那些看似大同小异实则貌合神离的汉字。同时,在讲解时把汉字的文化内涵解释清楚,有助于使学习者加深记忆、巩固所学内容。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这是认识事物的普遍方法。比如,在教授“喝”(hē)和“渴”(kě)这两个字时,教师可以向学习者解释“喝”是用嘴巴所以是“口”字旁,而“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进而可以扩展说明,带“口”字旁的汉字,多和“嘴巴”有关联,而带三点水旁的汉字多和“水”有关。在汉字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介绍汉字蕴含的中国传统思维,有助于学习者掌握汉字,理解汉民族的思维和传统。

(三)注重汉字形体和字母形体之间的转换(汉字——拼音转换)练习

对于中亚留学生来说,字母形式并不陌生,而汉语拼音正是以字母形式给汉字注音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汉字教学中运用汉语拼音辅助教学,用拼音给所学汉字标音,将其结合在一起展示给学习者,强化记忆后把拼音和汉字分离,不断地进行转换操练。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心理上有一个从字母向汉字的顺利过渡,而且可以帮助学习者准确掌握汉字的读音。在设计转换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练习的内容、数量、形式、复现等,这是为了避免学生对汉语拼音产生依赖的心理。

这一策略在有关心理学实验中也得到支持——“中亚留学生在汉字识别过程中语义提取方式不只存在一种通路,除了形—音—义的通路外,还具有形—义的通路,可以从字形直接通达字义,比较符合词义通达中的双通道理论。”⑤

(四)在阅读中介绍与字音有关的文化,培养学习者的字感

汉字除字形之外,还有一个字音问题。在某些时候,字音成为表示字义的唯一手段。汉语中同音字、同音词较多,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谐音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中国人在送礼时忌讳“送钟”,因为“送钟”和“送终”发音一样,很不吉利;中国人吃梨子的时候不会与人分食,因为“分梨”和“分离”发音一样;中国人喜爱数字8而忌讳4,因为8与“发”读音类似,而4和“死”读音类似。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福字,更因为“到”与“倒”谐音而故意将“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了”的吉利。年画中的“鱼”也是最流行的题材,一般是光身的小胖娃娃,双手抱着一条大鱼,背景一般是莲花,这幅画的主题是“连年有余”。这种谐音文化是汉字特有的,这些谐音的民俗体现在中国人衣食住厅的方方面面,通过了解这些文化可以加深学习者对字音的重视,提高学习兴趣,更有助于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

四、将文化引入中亚留学生汉字教学的关键点

(一)对教师的要求有所提高

在汉字教学中分析汉字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把文字学与汉字教学相结合,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与文化教学分开的做法,对教师的要求有所提高。教师除了自身必须掌握更多的汉字学和汉字文化的知识、具有良好的汉字文化素养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还要具有汉字文化敏锐度,在什么时候说哪些文化,恰当地把握文化输入量使汉字教学收到最好的效果。

(二)记号部件的增加加重了汉字学习者对某些字识记的负担

记号部件的增加或许提升了汉字的书写速度,但却无形中加重了汉字学习者对某些字识记的负担。在简化了的“邓”、“鸡”、“双”中“又”给了我们什么字义或字音方面的信息,我们一下子是看不出来的。像现代汉字这种音和形完全分离的现象,无形中给已经有了将汉字的音和形联系起来识记汉字的一些留学生学带来了很大的干扰。

(三)文化因素的融入在汉字教学各阶段侧重点不同

汉语水平影响中亚留学生的汉字识别过程;不同汉语水平的中亚留学生在汉字识别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低水平留学生表现为字音起主要作用,高水平留学生则表现为字形起主要作用。⑥

所以在汉字教学初期,教师要根据中亚留学生识别汉字时依赖语音的特点,充分利用汉字形声字部分偏旁表音的功能,帮助他们建立汉字语音与语义之间的关系,减轻他们对学习汉字的畏难情绪,提高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低水平留学生主要通过语音信息的激活来提取语义,比较符合语音中介理论;而高水平留学生主要通过字形表征的激活来获得相应的语义表征,比较符合直通理论。随着留学生词汇量与阅读量的增加,形义之间联结的日益巩固,使得学习者可以对某些字直接根据其字形表征来提取字义,字形的作用也就逐渐凸显出来。加之汉字中同音字较多,一音多义的情况使得留学生单纯靠读音无法得到确切的字义,只能依靠字形的差异来区分同音字的意义,这也使得高水平留学生在识别汉字时更加依赖于字形。

(四)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

根据中亚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和积极性等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釆用多种形式教学,如讲汉语故事、猜字谜、观看汉字演变动画、进行有趣的比赛和角色表演、玩游戏、唱汉语歌曲等等,这样能够对于他们的学习有着更加有效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将汉字教学寓教于乐,给对外汉语学习者一个更加有力、更加广泛的空间,使得汉字在他们心目当中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和吸引力,成为他们心目中和学习中一个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知识构成和语言使用基础。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我们能从汉字的本身来发现当中一些特别的故事,来感受我们汉字本身独特的魅力,感受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把文化引入汉字教学,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这种识字方法,揭示和解析字理,以使学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做为核心,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它从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来着手,在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和压力的前提下,加强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强化学生对于汉字音、形、义等方面的理解和记忆。

——————————

注 释:

①申小龙.论汉字的文化定义[J].浙江社会科学,2002(6).

②李秀坤.刍议留学生的“写”[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66(4):50-51.

③张達鑫.关于汉字文化研究和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1999(1):83-87.

④陈枫.汉字的文化蕴含与对外汉字教学[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8(2):82-84.

⑤⑥赵燕.中亚留学生汉字识别的眼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

〔2〕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 王文江)endprint

猜你喜欢

汉字文化汉字教学
不要让“汉字”没有了“文化”
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实现“互动识字”
基于“汉字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探讨
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基本教学策略
浅谈零基础留学生的汉字教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试论怎样利用汉字中的文化因素进行对外汉语汉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