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肖邦与李斯特钢琴音乐创作的比较

2014-12-20井晶

关键词:钢琴音乐肖邦风格

井晶

摘 要:肖邦、李斯特两位钢琴艺术家在欧洲浪漫主义钢琴中有着典型的代表意义,他们两位的钢琴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具有较强烈的民族气息,但是不同点也有很多方面,本文主要对两位音乐奇才不同的创作风格进行比较,研究两者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肖邦;李斯特;钢琴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1-0217-02

钢琴在19世纪被欧洲人们称为独具浪漫主义风格的乐器之王,而后由于钢琴音乐风格的要求越来越严苛,涌现出了很多不同的音乐作曲、演奏的学派。在这些音乐学派中,肖邦和李斯特两位学者脱颖而出。肖邦当时所创造出的音乐艺术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他的音乐风格是从温柔的旋律到激动人心的激情的旋律,从优雅到壮观,引人入胜,回味无穷。李斯特当时被称为钢琴巨神,他是一位十分注重演绎技巧的大师,能够将自己的新思想融入到音乐风格之中,他苦涩、阴沉的和声作品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19世纪初欧洲资产主义最新潮的文艺思想就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正是这种思潮最好的演绎工具。此外,这种文艺思潮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追求个性的解放,不拘泥于形式,自由地抒发个人感情,这种方式完全不同于早期的以理智为主的创作方式。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是一种释放个性、具有诗意、重感情的一种理想化的音乐。肖邦和李斯特两位音乐大师在创作风格上有不同之处,他们在19世纪将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推向了一个高峰。

一、在创作思想上的不同

在音乐创作思想上,肖邦和李斯持有着各自鲜明的风格。肖邦作为欧洲音乐史上一个著名的爱国作曲家,他生活的波兰是一个深受各种灾难的国家,这样更加深了他了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在他的思想里贯穿了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人民的深厚的感情。如此,肖邦的音乐作品大多与他的国家有关,对国家的命运担忧、对祖国的忧患之情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掌握了这一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肖邦的作品。因为肖邦的创作内容与他的祖国波兰以及波兰人民有着紧密的联系,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波兰风格,波兰这个民族的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的音调和性格,肖邦正是根据这些音调、性格进行创作,他很少采用民歌的旋律进行作曲,因为里面融入了波兰民族的个性。而经过肖邦进行加工,不断进行艺术提炼,造就出其音乐作品中鲜明、独特的个性。

李斯特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有民族倾向,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和匈牙利民族解放运动相关。著名的七月革命事件的发生,使他产生了创作灵感,开始着手起草革命交响乐。没过多久,他又在里昂起义事件的激发下,谱写了一首里昂钢琴曲,这首钢琴曲的提句是“不是为劳动而生,就是为战斗而死”,可见,李斯特的音乐作品中融入了浓厚革命色彩,这首钢琴曲提现了他对革命人士的同情以及对他们革命工作的支持。此外,由李斯特创作的匈牙利狂想曲,一共有19首,成了那时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狂想曲的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为当时的音乐创作树立了典范,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李斯特的这些作品经过对匈牙利及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间歌曲、舞曲等进行艺术的加工,作品中带有较为明显的民族色彩,不同于肖邦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在创作风格上的不同

肖邦和李斯特在钢琴曲的创作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作品中体现的个性也是截然不同的。肖邦在创作过程中最注重的就是钢琴曲的音色的发挥,因此他的作品中有一些很鲜明的特点,例如诗意很浓,主要以热情、真挚、宽广的旋律为主要特点,在对作品的装饰、精巧的颤音部分以及快捷走句上,甚至音域的广度及钢琴黑白键的分配上,无不充满诗意,动人的旋律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的装饰,经过精致的颤音部分,宽广的音域被在踏板协助之下的低音的部分覆盖,为听者创造了一个完美的意境。此外,肖邦的钢琴音乐风格中融入了独特的和声、和声外音、七和弦、调式转换等风格,这是除钢琴以外的其他任何乐器都无法演奏出来的音乐风格。

其实,肖邦音乐风格中最有特点的一个就是和声,肖邦音乐的和声中最常用的就是类似于利第亚、弗里几亚等中世纪的古调式,经常通过自然音阶到变化音阶转变过程中造成的模糊变化,将音调升到第四级或者是还原音调,还可以降二级、七级或者还原。显然这种调式很自然地让人们将其与波兰民间的音乐、舞蹈联系在一起。此外,肖邦作品中节奏的高度伸缩性使他可以在演奏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速度去调整,演奏方式按照他自己话来说就是演奏过程中的一只手是自由的,但是为这只手伴奏的另一只手必须保持节拍。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两只手相互交替速度,相互配合,或快或慢地保持节奏。第二种方式一般是用在性格舞蹈曲或是夜曲中。

除和音之外,体现肖邦钢琴创作风格的另外两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旋律和伴奏、旋律和伴奏变化的伴奏的织体。肖邦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和弦的表现力进行分解,在旋律加上伴奏的基础之上,大大地增加了左手的音域,丰富了左手在音乐作品中的形象,在这种方式下左手几乎是可以覆盖整个钢琴键的六个八度。肖邦的左手还是属于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旋律音型。钢琴音乐属于肖邦音乐作品中的主调,但是他的作品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复调,因此,在他的音乐作品中,贯穿着很多不同的声部,在需要更加优美的旋律的时候,肖邦会采用织体伴奏来做一些变化,例如在演奏的过程中借助钢琴踏板的作用,使处在中音区的和声能够跟八度的低音完美结合,达到最好的效果。

与肖邦的音乐风格不同的是李斯特音乐风格更偏向于使用交响乐的构思方式来进行音乐创作。他的音乐作品最显著的几个特点就是热情、粗狂、坦率。李斯特的音乐受帕格尼尼的影响非常之大,他的作品气势恢宏,绚丽夺目,有着超凡的绝技,使用的钢琴技巧也十分复杂,是对钢琴技巧潜力的一次深入的挖掘。李斯特作品中的和声的排列大多与配套的乐器有关,各种不同的乐器之间的交融、冲突形成了各种复调之间的鲜明对比,这样一来,李斯特的音乐就顺利地实现了由钢琴曲向交响乐转变的过程。

李斯特作品创作风格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遵循音乐的标题性的原则。李斯特认为只有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前提下,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作品,更乐意接受自己的作品。此外,他认为丰富音乐表现力的最好的一个做法就是让音乐同其他类似的艺术保持一定的联系,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不断丰富音乐风格。李斯特大多是以雨果、歌德等大作家的名著为题材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endprint

三、在音乐作品上的不同

肖邦和李斯特的音乐作品技术含量都很高,肖邦的作品有着变化莫测的音色和精彩华丽的技巧,令人赞叹不已,此外,肖邦作品的前奏音调丰富,个性鲜明。例如:所有感情都能够蕴含在肖邦的二十四首作品中,第十号之六的忧郁的情绪,第十号之四的热情火烈,第十号之三的诗意的情绪。此外,肖邦作品中G大调的前奏明朗静谧,f小前调则是焦思不安。他的作品中还有典型的沙龙气质的小品,比如《圆舞曲》《夜曲》等。这些作品有着细腻的情感、动人的旋律,之所以达到这种效果,离不开肖邦所在的巴黎贵族生活的影响。

肖邦的三首奏鸣曲属于大型作品,这三首歌曲的形式沿用的是德奥传统的套曲。从这三首歌曲的结构上看,都省掉了第一主题,直接从第二主题的材料开始的,主要是由于第一主题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再现,在展开的时候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典型的作品就是大提琴前奏曲。19世纪的乐曲一般都是追求一种高潮、乐观主义的结尾,而肖邦的作品《b小调奏鸣曲》主要偏向于简洁的托卡塔式的结尾,与当时音乐套曲的形式完全不同。除此之外,肖邦的作品中的套曲的比例经常遭到破坏,无法达到平衡,又没有想办法正面解决矛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肖邦所在的民族前途迷茫,因此他的作品也带给了听者一样的挂念与悬念。肖邦的这些作品都是当时浪漫主义时期的典型代表作。

肖邦创立的首部作品是采用器乐体裁的钢琴叙事曲,该作品主要是肖邦在波兰文学的叙事诗中不断吸取史诗的气概和爱国主义的历史感。在音乐创作的结构上,肖邦的叙事曲主要遵循的主要是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和奏鸣曲式三个原则,肖邦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具有交响性、戏剧性规模的体裁,这也是李斯特交响曲的前奏。肖邦在吸取波兰文学诗意的同时,又借鉴其严谨简洁的淳朴的抒情风格,并将欧洲声乐的叙事曲的手法运用到钢琴的叙事曲之中,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了一种戏剧性体裁的大型乐章。

相比于肖邦的钢琴乐曲,李斯特的钢琴作品技术难度更高了,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典型的代表作有《鬼火》《马捷帕》《超级练习曲》等等。他的这些作品都充满了各种高难度的大跳跃和八度快速跑动,此外,在他的作品中还有许多炫技,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钢琴曲的表现力以及李斯特个人的美学思想,内容丰富。

总之,肖邦和李斯特的音乐在创作风格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风范,肖邦身体虚弱,表现出来的风格细腻含蓄,但是思想感情方面有极其广阔的空间。民族的悲剧生活以及与时代潮流之间的冲突矛盾为肖邦的作品增加了气势,又不妨碍他细腻的风格,这两种看似矛盾的风格在他的作品中既对立又统一,十分协调。

李斯特的作品从演奏方式的角度来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他的作品中既有管弦乐的多层次的交响效果,又有纯钢琴的音响的展示。他运用的是综合艺术,能够将纯音乐以外的形象、思想结合,在音乐界不断探索。

综上所述,肖邦和李斯特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上精神性格、音乐风格、作品特征等方面都是迥异的,肖邦委婉内向,更加复古,李斯特则外向豪迈。此外,肖邦的作品大多是没有标题的,李斯特的作品都是带有标题的,他们的钢琴作品使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他们两位都是钢琴音乐史上重要的创作家,但风格各异,各自闪烁着自己的光茫。

——————————

参考文献:

〔1〕宋钰琦.肖邦与李斯特钢琴练习曲的音乐比较研究[J].音乐创作,2012(9).

〔2〕黄晓东.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音乐比较分析[J].大众文艺,2013(2).

〔3〕王莹.肖邦与李斯特钢琴音乐创作之比较[J].北方音乐,2012(2).

〔4〕张浩.肖邦与李斯特钢琴音乐风格探析[J].剧作家,2012(5).

〔5〕王洁清.论肖邦与李斯特钢琴音乐之异同[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2).

〔6〕陆杰.肖邦与李斯特钢琴音乐之比较[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11).

(责任编辑 孙国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钢琴音乐肖邦风格
“钢琴诗人”肖邦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肖邦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现状及措施
我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自主创作浅析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