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2014-12-20李艳叶
李艳叶
摘 要:作为美国杰出的自然主义作家,杰克·伦敦代表作品《野性的呼唤》作为其长篇小说的典型将自然主义的观点刻画得细致入微。在小说《野性的呼唤》当中,通过对南方狗巴克命运的描述突出了回归野性的主题,而这一形象的塑造在艰难生活背景的烘托下更加突出了自然历练以及人性冷漠对于巴克的种种考验,它必须在自然环境的适者生存原则中打败对手,进而获得生存的权利。巴克的成长史始终渗透着自然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而这也进一步奠定了杰克·伦敦自然主义作品的创作基础。本文针对《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自然主义;生存法则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1-0200-03
在《野性的呼唤》当中,作家更多地表现出的是从达尔文进化论角度对自然主义理论进行反思与重构,在突出巴克命运的同时也表现出自然主义原则下生活的困苦和艰难,只有通过不断的厮杀和争夺才能获得基本的生存权利,并且自然主义也崇尚真正的王者必须经过无休止的斗争才能最终成为生命的主宰。这一文明至野蛮的蜕变过程是对适者生存法则的一种阐述,同时也是对美国自然主义的深刻揭露,是社会教育价值在小说作品中的有力呈现。
一、《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一)对于人性的重新定论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对于人性的重新定论表现为将人从高高在上的位置拉下,并褪去其光鲜的外衣,这就如同从云端至谷底的一种可怕,人的价值不再表现为自身的万物圣灵,而是单纯的物质方面的人,和动物一般,有着对事物的分析与观察能力。作品《野性的呼唤》主要通过三组对比来实现对人性的重新解读。
第一组对比表现为佩罗特与法朗索瓦。在淘金热兴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纷纷前往阿拉斯加,而由于佩罗特胆大不畏惧一切的性格而被选派为加拿大政府的信使,并担当着传播淘金信息的重任。由于佩罗特对于河流地形的熟悉,并且擅长滑冰,因此他能够在连续十四天当中每天坚持跑四十英里;而主要负责驾驶雪橇的法朗索瓦其特长则主要表现为对于狗的训练,能够通过有效的训练来激发狗的最大潜能。
第二组对比则是表现为哈尔、查尔斯以及梅西蒂斯家庭之间的关系。其中哈尔是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腰间时常挂着一把大手枪,皮带上则是佩戴着猎刀,并挂满了子弹,这足以说明哈尔的行为极其幼稚和愚昧,这种幼稚不难从他的装束中看出。查尔斯则是个中年人物形象,暗淡的肤色配以软弱困顿的目光,时常像个病人一般。梅西蒂斯则是经常处于忙碌状态,嘴巴里唧唧喳喳说个不停。他们三人均没有什么大智慧,并且对于别人的建议也没有耐心听取,在做事的过程中也是经常漫不经心,毫无章法可言。在自然主义原则下,其三人的文明外衣被无情地剥落,在经过无休止的争吵和争夺之后剩下的只有彼此眼中的仇视与愤怒。在到达白河口索恩顿营地之后,他们并没有认真思考索恩顿的建议,最终和狗队一起跌入了冰层当中。
第三组对比表现在约翰·索恩顿个人方面。由于他本身对于自然并无过多要求,在单独置身于旷野当中时他通常只需要带着一支手枪以及一包盐,并以这样的状态去各种自己想去的地方,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正是这样的从容态度,使得约翰·索恩顿能够凭借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一路活下来,获得了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索恩顿极其爱好旷野之上的生活,并认为这是对人性的考验过程,他务实、客观、坦然,并且精力充沛,对于生存斗争有着足够的实力和勇气。在人的品质逐渐被淡化之后,他更加追求的则是对于生存本质的一种领悟,凭借自身的聪慧及意志获得了最终的生存权利。
(二)生存斗争
在作品《野性的呼唤》当中,针对生存斗争的描述主要是通过巴克来体现。巴克原本的住所是南方地区的一间大房子,正是这样善意的权威性使得巴克无所畏惧人,甚至形成了与生俱来的生存优越性。在巴克被花匠欺骗离开庄园之后,它的人生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扭转,生存之战即将开始。巴克所遇到的第一次生存考验主要是在遇到穿红绒线衫的人之后,这时巴克文明狗的身份已然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而这一转折点也伴随着这个人给它的生存启示,在斧头和大棒面前,巴克是毫无生存的可能的。在意识到生存的重要性之后,巴克开始了自身的求生之旅,并迅速学会了一系列生存的技能。鬈毛的死让巴克更加清醒地意识到生存的可贵,它开始学习使用雪橇,并学会了如何在雪下睡觉,甚至学会了偷盗。这也正是意味着巴克文明狗的身份被完全改变,它内在的生存意识已然凌驾于其道德本能之上,生存成为了巴克内心的唯一寄托。在经历各种生存磨难之后,巴克的肌肉更加坚硬,对一切事物有着更加敏锐的感知能力,它像狼族一般嚎叫,这也标志着巴克野性力量的回归。这场战争之后,巴克不仅获得了生存权利,同时也获得了在团队中的领袖地位。
极具标志性特征的场景为巴克的生存搏斗带来了更加充实的力量,而在经历过种种磨难之后巴克的生存意志也变得更加坚定,为了生存,它渐渐置于适者生存的顶峰。
(三)生存法则
《野性的呼唤》当中关于生存法则的描述更多地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棍棒法则、工作法则以及道德法则。作为最高权力的一种象征,棍棒法则强调个体的服从性,这正是棍棒法则让巴克认识到皮带和箍的重要性,开始了自身马一样的生活。此外,棍棒还是区分等级的重要标志,他们遵从内心的驱使来生活,而这也为个体的生存带来了一线希望。工作法则则是对于巴克而言另一种生存的方式,拉雪橇对于巴克而言本是陌生的,甚至绝不会出现在它高傲的生命当中,然而为了生存,它必须学会如何使用雪橇,甚至这一工作后来成为了它争夺领导权力的重要手段。这一价值认定的过程满足了巴克对于自我生存意识发展的需要,更是生存意志在极端困苦环境下的一种体现。道德法则在当时社会中并不是以道德准则的形式存在,而是通过生存有限的方式来进行一种非道德因素的灌输,南方世界的美好与公平不会在这里得到体现,对于当时的巴克而言生存才是一切力量产生的根源。endprint
必须深刻意识到,自然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所处的社会背景本就与南方文明世界存在着本质差异,而这一差异的存在也体现在他创作的作品当中,突出了北方所谓道德准则的蛮横无理。从生存意识角度来看,南方浪漫主义幻想在北方真实世界中只能换来道德泯灭,只有生存才是真正实用的道德尺度。
二、《野性的呼唤》中自然主义的内涵
(一)适者生存
从巴克的生存经历不难分析,它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身传奇经历的刻画来揭示出适者生存的基本法则,这也是自然主义下斗争意识的呈现过程。对于作家而言,无论是在自然世界之中还是在真实的人类生活当中,进化论的观点都可以被生存原则所使用,这也正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将社会发展视为不断运动的过程,而适者生存的基本原则正是对这一运动过程的一种推动力量,在面对各种残酷斗争的过程中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抗争。适者生存,所有人都必须面对和正视这一基本法则,而基于社会选择法则之下的生存竞争才是具备自然选择价值的。社会化竞争过程中更加趋向于一种社会本能的选择,而正是这样一种选择产生了类似恐惧、遗传、饥饿这样的生存需求,只有在击败对手之后才能真正成为王者,攀登社会价值的巅峰。这种观点正是杰克·伦敦所坚持认为的生存竞争法则,他通过形象的描绘将这一适者生存的原则融入小说作品当中,并利用巴克的生存经历让世人阐述了生存原则的基本内涵,突出了自然主义对于人的深刻影响。
(二)回归自然
从巴克回归自然的过程不难发现,它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其实现自然回归的重要前提,而体能和头脑也为巴克的回归自然提供了先决条件。在这样的思想意识指引下,巴克内心的野性在不断受到召唤,甚至这样的意识使得它潜在的自然回归冲动被唤醒,它急切渴望融入到自然世界当中,在充分感受到自身回归天性的同时也使得它在旷野中感受着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它在狼群中嚎叫,这也使得巴克真正寻回了人性中的自由与尊严。在进行《野性的呼唤》这部作品创作之前,杰克·伦敦的生活是极其困苦的,各种苦役甚至监狱生活让他的心志得到了磨练,更加坚定生存的意义所在。从杰克·伦敦坎坷的人生经历不难看出,现实的冷漠与无助让他深刻体会到生存的残酷,而只有真正回归自然才能开始美好的生活。在这部作品当中,他始终将回归自然的思想作为自身作品创作的动力和根源,甚至将这一思想意识转嫁到巴克身上,试图通过对巴克的经历描述来迫使人们正视残酷的现实社会,这是作家内心对于自由、美好世界的一种孤独向往。
(三)野性礼赞
在作品《野性的呼唤》当中,我们更多能够感受到的是巴克所生存的世界是何等残酷,尔虞我诈、适者生存,这是现代社会面目在小说作品中的真实呈现,同时也表达出作家内心对于自然主义的一种推崇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愤懑。原本生活于南方安逸世界中的巴克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它温顺、有修养,这样的文明在巴克被拐卖到北方世界之后发生了根本扭转,道德准则的存在不能帮助巴克生存下来,而是只有通过无休止的斗争和争夺才能在物竞天择的环境下谋求到自身的生存权利。为了能够更好地活下来,巴克不再是以往温顺的个体,而是变得狡黠和圆滑,通过各种残忍的手段与同类厮杀、挑衅、抢食,进而成为残忍凶狠的同族领导者。这是当时社会情境在作品当中的真实写照,而自然主义风格的呈现更是让我们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人性斗争的冷漠与残酷,生命被掠夺可能仅仅是发生在瞬间的事。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杰克·伦敦认为野性的回归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己获得生存的权利,而这也是巴克活得人性尊严的唯一选择,这是作家对人类社会的痛诉与绝望,是自然主义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完整刻画。
三、结语
从现实存在价值分析,《野性的呼唤》这部作品更多地应当趋向于现代寓言,杰克·伦敦通过自然主义的写实化手法明确了自身对于生存价值的看法,并将自己眼中所谓的文明世界完整地表现在作品当中。从他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自然主义环境决定论的残酷,同时也被其中自然主义所认同的适者生存原则所震惊,残酷的斗争来自于个体本性中对于生存权利的一种向往,更是源自于大自然物竞天择的基本规律。这样一个矛盾的世界不禁让我们感慨,光明、黑暗,善良、邪恶,二者之间的界限究竟应当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呈现。巴克的遭遇是对人兽区别的一种划分,更是自然主义精髓在思想意识中的集中体现。
——————————
参考文献:
〔1〕胡芙蓉.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J].文学研究,2006(11).
〔2〕李星亮.杰克伦敦的人生哲学——《野性的呼唤》主题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9).
〔3〕孙绪华.杰克伦敦小说中的自然主义——《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解析[J].黑河学刊,2006(6).
〔4〕方成.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传统的文化建构与价值传承[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赵颖.《野性的呼唤》中“自然主义”的色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6〕徐玉红.杰克·伦敦的思想撞击及悲剧性命运结局:从《野性的呼唤》谈起[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6).
(责任编辑 姜黎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