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2016-12-14李雯
李雯
摘要:居伊·德·莫泊桑,十九世纪法国最著名的中短篇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三百多 个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和三篇游记。他的主要成就还是在于数量巨大的中短篇小 说,这些中短篇小说所达到的艺术水平,不仅在法国文学中,而且在世界文坛上,都是 卓越超群的,具有典范的意义,所以有人称他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能够大量的流传下来而没有被历史所湮没,是因为他把中短篇小说的艺术提高 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本文力图从全新的视角,即 从考察莫泊桑创作的内在逻辑入手,结合莫泊桑的思想,讨论他创作上的独特艺术风格;运用例证和对立对比分析,探寻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创作的真正艺术魅力。
总体来说,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体现了一整套完整的小说艺术,这既是他对以 往文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它的补充与丰富。提起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我们不能忽略 他对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追求,他的小说在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上堪称典范。可以说,在这一点上莫泊桑找到了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它无法用另一种文字和方式来表达。他选择了最有个性的人或物,以一种质朴无华和极其单纯的笔法创作生活本身的色彩、语调、面貌和运动。这种对表现力有选择的真实追求,形成了莫泊桑小说独特的艺术气质。
关键词:题材;主题;自然主义;唯美:风格
十九世纪,法国名作家不断涌现,大有群星灿烂、目不暇接之势,单就中短篇小说作家来说,从1849年到1858年,短短十年间就先后出现了都德、梅里美和莫泊桑三位名家。三个人在题材、风格等方面都各具一格。一般的说,都德的作品给人以自然、清 新、细腻的感觉;梅里美的小说有如一幅幅原始粗犷、落拓不羁的画卷,情感激荡又隐 忍;莫泊桑的小说“言简而意丰",现实社会意义突出。他艺术上的独特性具体表现在:
(一)、题材上的拓展
在广阔的艺术视野与广阔的取材面上,莫泊桑的中短篇显然超过了过去的梅里美与 同时代的都德,而在他的描写中,又有四个方面是做出了很大的拓展的,即普法战争、巴黎的小公务员生活、妓女群体与诺曼底地区乡镇的风光与逸事。
1.普法战争题材
莫泊桑亲身参加过普法战争,他在同期的作家中是这一历史事件最有资格的描述者。他对战争的所见所闻是丰富的,体验又是深切的。因此,莫泊桑在整个创作的历程中,始终执着于普法战争的题材,写出了一批以战争为内容的中短篇。毫无疑问,他是 对这场战争描绘得最多的法国作家。可以说,这一历史事件由于有了莫泊桑才在法国文 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在这些作品中,莫泊桑以极大的热情抒写了爱国主义的崇高主题,有力地控诉了普 鲁士人入侵者野蛮残暴的行径,无情地斥责了法国政府以及其军队的腐败无能,用独特 的歌喉唱出了人民反对侵略、要求和平的强烈心声。这组普法战争题材的中短篇小说,以1880年发表的《羊脂球》为发端,计约15篇左右。著名的短篇有《女疯子》、《两个朋友》、《瓦尔特·施那夫斯的奇遇》、《米隆老爹》、《蛮子大妈》、《一场决斗》、《俘虏》等》。
莫泊桑写战争中侵略者的残暴,也写法国人民英勇不屈的爱国精神。与同时代以普法战争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家(如都德)相比,莫泊桑的这类作品中更多地渗入了作者 对这场战争的反思。莫泊桑作为战争的参与者,他看清了战争的实质只是高等人士争夺 权力的游戏,而“至于微末的人们,因为他们出的钱最多;因为数来被人们列在数目之 内,所以他们成群地被人屠杀而且真的做了炮灰:因为都是最弱小的和最没有抵抗力的,所以他们终于最悲惨地受到战争的残酷殃祸。”莫泊桑以如此敏锐的洞察力揭示出战争的实质,为普法战争题材小说增添了新的内容。生活教育了莫泊桑,战争使他看清了人民和统治者对于民族和国家命运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所以他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在 普法战争中,发起抵抗的,不是司令部,而是人民。
作者很少在广阔的背景和复杂的情节中,全面地展开法国各阶层人民抗击普鲁士侵 略者的斗争,他多半是描写一个插曲。例如《蛮子大妈》截取了普法战争中的一个很小 的横断面,生动地反映出法国人民对于侵略军的深仇大恨。
更可贵的是,莫泊桑深刻地揭示了这场战争的危害。当普军侵占法国领土时,法国 人民奋起反抗,是正义的爱国行为,值得歌颂,但是这次战争归根结底是由于两国统治 者争夺欧洲霸权引起的,所以,真正的受害者,不仅是法国人民,也包括普鲁士人民,《蛮子大妈》中的两张纸就是这种实际情况的凝练而巧妙的艺术概括。
作为普法战争的亲身体验者,莫泊桑亲眼目睹了政府的腐败无能,经历了法军的节节溃退。莫泊桑的普法战争题材小说,成为我们在法国文学史上了解普法战争的重要材 料。他在中短篇小说中,几乎很少接触历史的、政治的问题,但他作为普法战争的参加 者,对这场民族灾难进行了严正的思考。
2.巴黎的小公务员题材
在法国文学中,公务员人物在以往的小说中并未成为主角。莫泊桑自己长期是这个阶层中的一员,熟悉这个阶层的一切。他是公务员、小职员这一小资产阶层最出色的 表现者,甚至可以说是这个阶层在文学上的代表。
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是一个极其复杂动荡的社会,小资产阶层有了相当大的增 长,构成了仅次于工人和农民的社会阶层,它所特有的社会属性逐渐显露出来。青年莫泊桑出身于职员阶层,他以一名公务员作家的心态,从这一熟悉的阶层切入,反映其对 所处时代的探求和思考。和同时代的任何作家相比,莫泊桑是刻画小公务员这类人物形 象最多的作家,并且他对小公务员这一阶层的思考比任何作家都为深刻。带着对本阶级 的爱和恨,对自身生活的困惑与求索,他以一系列中短篇对他们的生活状况、生存条件、思想感情、精神状态作了多方面的描写,为法国文学展现出一种特定的社会生活图景。这方面出色的短篇有《一个巴黎市民的星期天》、《一家人》、《骑马》、《勋章到手了》、《伞》等等。在这些作品中,莫泊桑不仅仅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明的公务员形象,还对他们的生活和性格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一家人》中对公务员卡拉望的一段描写十分形象,他是个“标准"公务员,像个 机器人一样,上班下班谨小慎微:“卡拉望先生一向过着标准的公务员生活。三十年来 他天天早晨上班,走着是相同的路,在相同的时刻,相同的地点,看到相同的赶着去办 公的人:每天晚上,他循着相同的路线回家,又遇到那些他亲眼看着苍老下去的相同的脸。”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枯燥无味,任何人在这种空虚无聊、刻板单调、缺乏生机的生 活中都会被异化的,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一切兴趣,就连在家里都“只谈公事”,“他被那枯燥的工作弄的萎缩的脑子里,除了和部里有关的以外,就没有别的思想、希望和梦想。”灰色的人物在灰色的世界里熬过了灰色的人生。这种平庸的生活使他们对残酷现 实的妥协、退让和逃避。莫泊桑认识到这种基本生存条件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造成的变异,并以形象的描绘加以表现。他们有的人一辈子都被单调刻板的生活消蚀了人生的意 义和人的自然本能;有的人被闭塞在自己狭小的环境,对广大丰富的外部世界一无所知;有的人在上司淫威下养成了对上司的崇拜狂;有的人甘愿受国家机器、统治阶级的奴 役 行政牢房是如此的虐待人性,扭曲和异化正常的人,莫泊桑对此深感同情,同时 又对公务员的麻木不仁进行了冷嘲热讽。
公务员出身的莫泊桑在描写中形成了独特的情感氛围:他以自责的心态嘲讽公务员,以自悔的心态怜悯公务员,对公务员是爱恨交加。小说中人物与作者之间产生了一种难以解脱的情感纠葛,莫泊桑既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又批判了他们的坏习气,无疑是敏感的,且有创新意义。
3.妓女题材
在题材方面,选择什么,舍弃什么,集中什么,是受作家的世界观支配的。作家所 热爱或者所憎恨的,所肯定或者所否定的和能够唤起想象的东西,也不能不受他思想感 情的制约。在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中,有不少关于妓女的题材,这是他根据真实来反映 当时生活的需要而选择的。
在莫泊桑之前,许多作家的作品都涉及到这方面的题材,妓女是当时法国社会的一个群体。前代作家在描写这类题材上,多把妓女看作是社会的附庸品,对沦落风尘的不 幸女子给予道义上的声援和关怀,通过妓女的不幸遭遇表现出对上层建筑的愤怒。例如:雨果在《悲惨世界》里描写了妓女芳汀由于生活所困,被逼无奈而走向堕落。他在小说 的序里就指出20世纪的三大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赢弱”。
而莫泊桑笔下的妓女是有着自己独立思想的,她们虽为生活所迫,落入烟花,但却进行着有关民族、国家的强烈思考。这类人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位是极为低下的,可以 随便被人玩弄和践踏。可是,莫泊桑认为最坏的人,不是妓女,而是那些衣冠楚楚的权 贵。为了形象地揭示这一看法,作者把她们放在普法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里,通过 她们的机智勇敢,歌颂她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羊脂球》和《菲菲小姐》是描绘具有英 雄气概的妓女最杰出的篇章。羊脂球和乐石儿她们本身固然也染上些坏的习气,但她们 身上的优良品质,比起那些道貌岸然的资产阶级老爷太太们,又不知高出多少倍。莫泊 桑赋予她们善良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把她们所具有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和神圣的民族尊严生动地再现了出来,并以鲜明的爱国主义者的面貌出现在法国文坛 上。
莫泊桑描写了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各个方面的生活,展示了她们的内心世界与追求,肯定了她们的优秀品质,礼赞了她们在民族生死存亡时刻的气节与人格。她们虽然 由于生活所迫沦为妓女,长期遭受身心的压抑和摧残,但她们的美好心灵并没有丧失,作家透过她们污浊的职业外衣,发掘她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并真实地再现了她们作为 劳动人民同样具有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作者忧愤深广,弥补了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对妓女群体生活描写的缺憾,填 补了正面描写妓女群体积极性的空白。他逼真地描画了妓女群体的个性特征,丰富了世 界文坛的女性形象画廊。在中外文学研究上,学者们就评价莫泊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描 写妓女形象的能手,这些歌颂她们高贵品质,赞扬她们在普法战争中临危不惧、誓死保 持民族气节的优秀作品无疑成为了世界文学不可忽视的方面,这也是莫泊桑题材选择的 与众不同之处。
莫泊桑描写了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各个方面的生活,展示了她们的内心世界与追 求,肯定了她们的优秀品质,礼赞了她们在民族生死存亡时刻的气节与人格,也否定了她们性格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她们虽然由于生活所迫沦为妓女,长期遭受身心的压抑和摧残,但她们的美好心灵却并没有丧失,作家透过她们污浊的职业外衣,发掘她们心灵 深处的闪光点,并真实地再现了她们作为劳动人民同样具有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作者忧愤深广,弥补了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对妓女群体生活描写的缺憾,填补了正面描写妓女群体积极性的空白。他逼真地描画了妓女群体的个性特征,丰富了世界文坛的女性形象画廊。在中外文学研究上,学者们就评价莫泊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描 写妓女形象的能手,这些歌颂她们高贵品质,赞扬她们在普法战争中临危不惧、誓死保 持民族气节的优秀作品无疑成为了世界文学不可忽视的方面,这也是莫泊桑题材选择的 与众不同之处。
在对人性的关注这一方面,很多作家的作品中都涉及过。他们对人性进行批判,大多是从社会、道德、法律和宗教等表面层面入手,描写人们在上述各个阶层中的恶,较多时候的批判是留有余地的,而莫泊桑关注的则是人性当中很隐秘的领域,描写人类在 金钱等物质欲望的驱使下,被金钱所异化,丧失了自我,人性发生了扭曲,以至失去人 性的悲哀。他对人性的揭露是使人感到绝望的,压抑的,没有出路的。在当时社会中,感性的平庸、浅薄、功利,或许已经成为其主要的标志,但不断膨胀的情欲、物欲架构 着人,也改变着人。
针对这一点,托尔斯泰曾说:恐怕未曾有过一个作家,像莫泊桑那样鲜明而准确地表现了他认为是最崇高、而且提供生活最大幸福的这个现象底下一切可怕方面。他愈益 深入这个现象,就愈益揭露它,剥离了它的外壳,留下来的仅仅是骇人的后果及其更加 骇人的本质。这个骇人的本质正是他对人性自身黑暗性的品察。
他的中短篇小说曾多次写到过战争,但是它的意义决不仅限于此。真正的战争是看 不见硝烟和战场的,存在于人性当中。莫泊桑揭露的是人性的冷酷、残忍和无情,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这往往比真实的战争更可怕。他对人性本身的挖掘,对人类本身的关照,也留给我们关于自身的思考。可以这样说,莫泊桑是人性的捕猎手,他对人性的挖掘令 人叹为观止,他很善于在日常的小事琐事中,揭示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正如左拉曾说:阅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让人笑,也可以让人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莫泊桑最擅长以独特的视角,去挖掘人性中残忍的一面。在《西蒙的爸爸》中,西蒙作为私生子而遭到顽童的嘲笑,他们把他视为怪物,视为违反天理的人。顽童们之所 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感到一种残忍的需要——这就是使得同在一个群里的鸡雏,看到 其中有一只受伤,就立刻群起去共同伤害它的欲望。这些理性尚不健全的孩子却已经懂 得运用这种方法去伤害他们的同类,对弱者围而攻之,并予以消灭。《绳子》则描写了 一个诚实的乡下人霍时可伦老板在集市上捡了一条绳子,却被别有用心的人诬陷说捡了 一个钱包,事后,钱包虽然由另一个人捡到并且归还失主,但人们却一口咬定是霍时可伦从中做了手脚,霍时可伦有口难辩,备受精神折磨,以至背着黑锅进入坟墓,捡东西 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在莫泊桑笔下,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尤其插入霍时可伦至死冤 屈仍未洗清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从而反映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只相信欺诈而 不相信事实的变态心理。
在莫泊桑笔下,亲情的温暖早已被人与人之间的孤独、冷漠和悲凉所替代。《老人》 从开篇就以冷漠的文字,通过对话表现出老人死前希科夫妇的渴望和思想挣扎,直到小 说结束。他们的对话中,真实而又残忍地透露出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漠。希科夫妇的主要话题就是老人,他们对老人欲死不死的状态深感厌倦。他们令人感到羞耻的困境在某种 意义上需要老人快点死去。不可否认,本性上也许善良胆小的希科夫妇对老人的死亡已 经渴盼已久,与此对应的是隐含在这种麻木的渴望下令人惊骇的罪恶。这种麻木、无情 的罪恶给人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这映衬了后来希科夫妇的哭诉那样无力,那样让 人哑然失笑。老人尽管煞风景,但还是“及时”地死了。顿时,希科夫妇的沮丧、无奈心情消失了,“我们早知道他不能再拖下去了。不过如果昨儿夜里他肯下决心的话,就 没有这一番周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怨恨,生命消逝的悲伤荡然无存,人性中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随之飘逝。莫非,人们就生活在这样的非人的世界里?
朱尔·勒梅特尔曾说:莫泊桑是非常完美的,他几乎是一位无可指责的作家。托尔 斯泰也曾经评价莫泊桑的小说是“最优秀的最光荣的短篇小说",并指出:“除了内容的 丰富与深刻而外,形式也是优美的,在这里更达到了高度的完善,我认为,还没有一个 法国散文家达到这样的高度。"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体现了一整套完整的小说艺术,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上短 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三百余篇短篇小说的巨大创作量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他的短篇所描绘的生活面极为广泛,实际上构成了十九世纪下半期 法国社会一幅全面的风俗画:更为重要的是,他把中短篇小说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他有一种透视能力,能显示旁人所不体会的人生中事事物物的本质,他有一种美丽的笔调,用之于表现他的题材,有清晰、简单而富于引起读者兴趣之力量。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作品之所以能流传下来,而大量的其他作家的作品被时问所湮没,原因在于它具有其自身风格的独特性,他用最简约的形式表现了最丰富的内容。他 的小说具有古典美:圆润、协调、匀称、华贵;既有外部表现,也有人性挖掘,既有现实的,也有浪漫的,既有古典的,也有现代的:充满了色彩、气度、丰润;他的小说很少写到畸形与病态的东西,实际上追求一种艺术的完美和人格的完美,统一起来即是风 格的完美,这也正是他的小说艺术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张方.论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2] 吕曼.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中的妓女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 2013
[3] 吕曼.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中的妓女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 2013
[4] 林思岑.简析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语言特色[J].好家长.2015(21)
[5] 常冬梅.从《羊脂球》谈莫泊桑的批判写作手法[J].芒种.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