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莎士比亚语言结构的创新风格

2014-12-20韩玲

关键词:莎士比亚

韩玲

摘 要: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在语言结构的创新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本文对莎士比亚语言结构的创新风格从词语与语法这两个层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挖掘出莎士比亚在语言结构的创新方面的精华来进行学习。

关键词:莎士比亚;语言结构;创新风格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1-0172-02

莎士比亚对语言结构的创新所做出的成就值得我们敬畏,他的作品至今仍散发着诱人的魅力。莎士比亚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传奇,他不仅是戏剧家和诗人,还是一个语言大师,他适逢文艺复兴这个敏感的时期,创造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作品,还对语言结构进行了创新,增加不少新词。他对语言的创新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直至今日还广为流传。下面,让我们来谈谈莎士比亚在语言结构创新方面的成就及时代意义。

一、莎士比亚对语言的创新方法

莎士比亚所创新的语言风格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其不仅既顾及到观众的欣赏能力,又能雅中求俗、俗中显雅,其语言结构具有新颖性,使得传统与现代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一)利用拼缀法创造新词

一个时代可以造就一个伟人,可以说文艺复兴时期造就了莎士比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是文艺复兴这个时期所发生的事激发了莎士比亚的潜能,使他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英国中产阶级的兴起,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变得开放,并且强调个性、解放、自由。在这种形势下,艺术家们所呈现的作品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为这个时代服务。为了能够满足中产阶级的需求,当时艺术家们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都体现美好的思想感情,如人的解放、自由与个性等等。有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评论家认为:文学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文学不仅可以让人们使用语言来进行正常的交际,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用语当中进一步地发挥与组织,使得语言得到更加突出的表达效果。作为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语言大师莎士比亚,可以说是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对语言进行创新,旨在挖掘更多的新词来表达人们当时的复杂心情。莎士比亚采用了拼缀法来构造新词。

拼缀法实际上就是把两个词同时进行裁剪,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裁剪方式:第一,把两个词同时裁剪,但是一个是裁掉头部,一个裁掉尾部,然后将剩下的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词。如:motel(motor + hotel)汽车旅馆。第二,两个词中裁掉另外一个词的头部,也就是单词+词尾。如:boatel(boat + hotel)汽艇游客旅馆。第三,裁掉两个词的尾部,也就是词首+词首。如:brunch(breakfast + lunch)早中饭。第四,裁掉两个词中另外一个词的尾部,也就是词首+单词。如:guestimate(guess + estimate)瞎猜。用拼缀法所拼出来的新词不仅言简意赅,而且生动有趣,更易于学习,可以说是非常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时代的用词的。莎士比亚简直就是一个天才,他让现代英语变得更加丰富有趣。莎士比亚所发明的这种拼缀法为他的戏剧添加了不少新词,使得他的戏剧更加生动有趣。

(二)善于驾驭和拓展词义

恩格斯是这样评价莎士比亚的:“莎士比亚剧作是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有多完美。戏剧的生动与丰富是离不开大量的词汇的,作为一个语言大师,莎士比亚掌握了非常丰富的词汇,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能够对每个词用得非常地娴熟和美妙。众所周知,莎士比亚除了是语言大师意外他还是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这样的身份就使得他不得不创新各种新词来满足他的写作。据统计,莎士比亚作品的新词汇量是“圣经”的词汇量的三倍。莎士比亚能够拥有如此丰富的词汇量,一方面是源自盎格鲁·撒克逊的民族语言,另一方面莎士比亚仍沿用古词古义;除此之外,莎士比亚还借用了其他语言的词,如拉丁语、希腊语,也有取之于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等等。所有的这些集合起来就形成了他丰富的词汇,这些词汇不仅丰富生动还很耐人寻味,能够给人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更加重要的是,虽然莎士比亚借用了外来语言,但是他并不是简单的粘贴、粘合,而是根据每种语言的不同特征,而进行精心的改造、创新,使其达到非常完美的状态。

(三)词类的转换

词类的转换可以说是莎士比亚在语言结构创新方法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所谓的词类转换通俗地讲就是名词可以转换成动词来用,动词也可以当作名词来使用等等。具体有三种转换方法:第一,动词当作名词来使用。英语中的动词,特别是名词派生而来的动词,在翻译的时候往往被转换成名词来翻译出来。如:The girl impressed her finaces relatives favourably with her vivacity and sense of humor.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女孩以她的活泼和幽默感给她的未婚夫的亲戚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印象”一词本身是一个动词,翻译为“给人……印象”,而在句子中却翻译成印象,作为一个名词使用。第二,形容词转换成名词使用。英语中的形容词有时会被转换成名词来使用。如:They expect us in the community to work out polices of aid and trade which will show a sympathetic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proplems.这句话的意思是:她们期望我们欧洲共同体制定出对它们的问题表示同情和理解的援助和贸易政策。同情一词本是形容词,但在句中活用成了名词。第三,介词转换成动词来使用。如:It would not be easy to talk in general terms about Western Europe as a unit.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把西欧作为整体加以综述,可不是一件易事。As本身是个介词,在句中翻译成作为,活用成了动词。endprint

(四)利用句法变异以求奇特之效

从上述的几种语言结构创新的方法中,我们不难发现莎士比亚是一个心思非常细腻的人,善于发现微小的事物,然后对其进行稍微的改动,形成一个新的事物,在词的改造方面就充分体现了这点。莎士比亚能把平凡的东西变得神奇,如莎士比亚对常规句法进行“变形”,就行成了新颖的句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请看下面这一例句:

O,what a noble mind is here 0erthrown!

The courtiers,soldier's,scholars eye,tongue,sword:

The expectancy and rose of the fair state,

The glass of fashion,and the mould of form,

The observd of all obsenters!

这是在Ophelia看到Hamlet假装得了疯病时心生悲哀时说的一句话,在这里占有事物与所有格名词的顺序语义颠倒。例如:按一般的语法规则占有事物与所有格名词的排列顺序应是:“he courtier's eye”。诚然,这样的表达效果的确很平凡,修辞效果也显现不出效果。但是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就不同了。莎士比亚把所有格名词与所占事物这两个词分开。给人的感觉就是,整句话是词不达意的。但是别忘了我们故事情节里的人物,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这个人物是疯疯癫癫、语无伦次的,所以这些词不达意的句子刚好与里面的人物融合,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错乱,这样给读者呈现的作品就显得非常的有意思。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叛逆的词以及所刻画出来的人物实际上是文艺复兴时期时人们的真是写照。

二、莎士比亚对语言结构的创新的时代意义

本·琼森曾评价莎士比亚为“时代的灵魂”,“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莎士比亚对语言结构的创新有着跨时代的意义,他为英语语言得到更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古英语与现代英语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古英语保留着大量的中屈折词尾。在现代汉语中这些中屈折词尾已经大量消失,词类之间的形态区别也消失了,这种改变有助于词类之间的转换使用,这完全要归功于莎士比亚。如果你看过莎士比亚的作品,你会发现在莎士比亚的作品当中形容词的级、名词、代词、关系代词、动词、独立分词、虚拟语气、介词、句子等方面是与现代英语有很大的区别的。区别在于莎士比亚的作品里面所涉及的词语是语言的形象代表,也就是说莎士比亚的作品里面的用词是最好的英语。莎士比亚对语言结构的创新与改革使得英语有了更好的发展,因为其改造的词的优秀,成为了当代英语的语言形象代表,为整个世界的交流以及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虽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物,但是却是我们这个时代学习的榜样,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精神粮食,还赋予我们创造美好精神文明的语言工具,他的诗,他的戏剧,至今仍深深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就是莎士比亚对语言结构的创新所带来的时代意义,他是全世界的骄傲,他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

参考文献:

〔1〕尹邦彦.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多样性[J].外语研究,1997(4).

〔2〕王佩兰,马茜,黄际英.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张琼.第9届世界莎学大会:波希米亚的莎士比亚风[N].文艺报,2011-10-15.

〔4〕吴月玲.让中学生“走近莎士比亚”[N].中国艺术报,2004.

〔5〕刘建辉.莎士比亚《暴风雨》隐喻探析[D].苏州大学,2010.

〔6〕夏小鹏.莎士比亚翻译的文体学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03.

〔7〕玄妙之门——文豪莎士比亚的身份之谜[J].百姓生活(下半月),2011(6).

〔8〕杨俊峰.莎士比亚与英语词汇(103)[J].英语知识,2011(7).

〔9〕吴边.莎剧中的警句隽语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1(8).

〔10〕吴慧坚.文学翻译的价值:以“诗意”开启原作的新旅程——从本雅明的翻译观看莎士比亚作品汉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

〔11〕李伟民.从传播学看《红楼梦》与莎士比亚作品[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3(1).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素描)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莎士比亚书店:巴黎左岸的梦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文坛巨匠莎士比亚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台湾地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点启发与反思——读《从纯真年代到理论年代:检视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一文有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译3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