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研究综述

2014-12-20贺亚坤李钢

关键词:研究综述马克思主义

贺亚坤++李钢

摘 要:马克思主义自由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里的一个重要范畴,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马克思主义范畴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成为学术界日益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可以看到,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研究在2000年到2005年只有少量的相关文献,从2006年开始涌现出大量的相关文献,特别是2012年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研究更加突出,取得了新的成就,每年相关文献达到将近5000篇。本文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目的、自由与实践的关系、现实意义和价值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1-0030-03

纵观近年来有关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是什么,其目的何在,有什么样的自由与实践的关系,具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笔者沿着这一逻辑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

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目前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实践的自由观。自由的产生、发展以及实现都是依赖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持此观点的学者大多是从自由如何实现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邓春梅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内涵分析》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观内涵的精髓在于他们对劳动(实践)价值的重视。具体来说,劳动联系着人与世界。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实践中实现自己自由自觉存在的具体的人,加强对世界的理解,把握必然;在另一方面,完成个人对世界的改造实践,检测他们对必然的认识。在这种循环往复的劳动下,个人认识到人的价值,即个人能动性的价值,即自由的价值。①

另一种观点认为,自由这一范畴,主要具有两种涵义:一是认识意义上的自由,一是社会权利意义上的自由。持这一观点的人更多的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看的。许多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进行分析,对其进行了定义。谭春生、郑淑荣等具体认为,马克思的自由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自由是自然、社会与人的统一,是主观和客观条件,是权利和能力的统一,是人类和阶级的统一,无国界和民族性的统一,是追求真理、实现价值的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的本质在于和谐。持此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自由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分析的。聂存虎、路日亮认为,自由开始于和谐,并通过和谐得以实现,而且是自由的表现形式,和谐成为了自由的本质所在。他们具体认为,自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③大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映香老师对自由范畴也有很深的认识。在其硕士论文《以自由看和谐——马克思以自由为中心的和谐批判的当代启示》中,深入分析了自由与和谐的关系,认为马克思关于什么是自由,以及如何在人的内在与外在关系中把握人的自由,从而使自由表达为和谐,使和谐表达为自由的精辟思想,有助于我们随时反思、校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准则。④这些成果可以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我们深化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研究提供更多可鉴之处。

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目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直观反映,也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环节,因此,明确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目的尤为重要。杨建毅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目的。他具体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最终的追求目标和必然归宿,我们就应该对自由有一种科学的全面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通过科学的革命的实践使人类从必然王国中解放出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王国。⑤姚兰也认为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最终目的。他具体指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指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基础的自由。从自由历史发展为出发点,这是最完整、最先进、最理想的时期。此时,阶级逐渐消失,代之以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个人自由与集体自由之间不再有冲突,而且还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这就是共产主义的最高目标。⑥因此,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最终目的方面大家是一致的,认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最终目的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范畴发展完善具有重大作用,对马克思主义范畴科学体系的完善也具有重大意义。

三、自由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我国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研究起步较晚,是马克思主义范畴体系研究的薄弱环节。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由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不少学者对自由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大量阐述。涂用凯、盛惠莉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从现实的社会化的人出发,认为自由是现实的社会的人的自由,自由是人通过劳动实践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旧哲学家自由观的最大不同。⑦马春如认为马克思真正关注的自由,是基于“必然王国”时代的实际情况,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关注和对自由的渐进路径的基础上。实践作为实现自由的途径,其使命是在生产力发展中提供达成自由的物质条件;在生产关系变革中提供达成自由的社会条件;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提供实现自由的主体条件。⑧徐雪平认为实践是自由的源泉,实践是自由实现的现实基础,实践是自由的本质确证,实践为自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投身于变革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是人们获得自由的最根本的途径,是唯一的途径,通过社会实践使必然转化为自由,从而自由得以实现,并通过社会实践得到发展和完善。⑨从以上学者观点可以看出,学术界对实践和自由的关系基本上是一致的观点,都认为实践是实现自由的途径,自由的实现离不开实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实践的自由观,不是僵化的自由观、虚幻的自由观。把自由观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是自由观的一大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把自由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随着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许多学者和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进行了分析,这使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更加完善,逐步形成系统。黄春雨认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我们正确地认识当今时代主题和特征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我们认识和揭露西方资产阶级人权观虚伪性的锐利武器。⑩杨建毅认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现实意义在于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切实的途径和目标,是我们认识、研究和处理现实矛盾的行动指南。11 韩妍同意杨建毅的观点,并提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我国社会主义自由观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他具体认为,我们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应将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作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自由观的理论指导,以期更加全面地提高社会主义的自由程度,扩大社会主义的自由范围。13 曹晨认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现实意义是为和谐社会提供价值共识和价值目标。具体来说,他认为和谐社会不仅是富强的、民主的、文明的,也应该是自由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继续推进人的解放和发展,继续扩大自由,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最终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伟大构想。13 郑利群认为,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践行马克思的自由观的当代要求,这是马克思的自由观的现实意义。14 方晓东、宋慧玲同意韩燕阳建的观点,并提出了马克思的自由理论,有利于解决生存以及我们目前存在的发展问题,促进中国生产力更快更好地发展;社会更加文明繁荣,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15 孔庆金认为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应对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6 纵观以上学者观点,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我们揭示西方资产阶级自由观虚伪性的锐利武器,有利于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二是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决心,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三是我们认识、解决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的指南和工具,为我们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信心。四是为培养人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途径和目标。五是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社会更加和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终实现。

综上所述,近年来专家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研究从探究其内涵、目的,其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其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这些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随着研究资料的不断丰富,研究成果逐渐呈现专题化、系统化。有助于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形成全面的了解,今后将会在更多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范畴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这些研究成果都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但是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自由与实践的关系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现实意义这些方面来进行的,缺乏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政治学理论等对自由进行细致分析,研究的领域有待于进一步拓宽。从多学科、多角度研究分析问题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们要不断拓宽研究领域,不断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同时,与马克思主义其他范畴相比,自由范畴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研究成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

注 释:

①邓春梅.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内涵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②谭春生,郑淑荣.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哲学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③聂存虎,路日亮.自由的本质在于和谐——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谈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④赵映香.以自由看和谐——马克思以自由为中心的和谐批判的当代启示[D].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6.

⑤杨建毅.共产主义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解与探讨[J].甘肃理论学刊,2002(4).

⑥姚兰.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形成、核心与最终目的[J].人民论坛,2013(8).

⑦涂用凯,盛惠莉.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实践性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⑧马春如.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赋予实践的意义[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⑨徐雪平.浅谈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从实践的角度看人与自由[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9).

⑩黄春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当代启示[J].理论前沿,2002(10).

11 杨建毅.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价值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12 韩妍.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J].学理论,2013(32).

13 曹晨.浅谈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现实意义[J].科技信息,2011(15).

14 郑立群.近代以来东西方的对立与全球的统一[J].大观周刊,2012(21).

15 方晓东,宋慧玲.试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价值意义[J].网络财富,2009(5).

16 孔庆金.试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时代价值[J].科教导刊,2009(13).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何怀宏.生命与自由—法国存在哲学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张海鹏)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