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能量代谢及疗效的影响
2014-12-20黄伟陈肖
黄 伟 陈 肖
江苏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 1)急诊科 2)麻醉科 无锡 214041
本文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高压氧治疗,以探讨其对患者脑能量代谢及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01—2014-01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9.2±3.3)岁。治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0.1±3.1)岁。2组年龄、性别、病情以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包括对症治疗、改善脑循环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同时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采用大型空气加压舱,治疗过程中压力保持为0.2 MPa,1次/d,每次吸纯氧约70min。治疗过程中做好相关记录,治疗结束后将结果进行对比。
1.3 判定标准 患者的脑能量代谢恢复情况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共同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脑血管学术会议提出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数越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由Barthel指数评定,分数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对比 常规组痊愈26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有效率74%;治疗组痊愈3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有效率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见表1。
2.3 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见表2。
表1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s,分)
表1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50 24.1±8.8 18.5±7.4治疗组 50 24.7±8.3 15.2±6.8 P 值>0.05 <0.05
表2 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 (±s,分)
表2 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50 34.3±13.5 53.4±13.6治疗组 50 33.8±13.8 61.7±14.5 P 值>0.05 <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急性起病、缺血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1],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2],主要包括脑血栓的形成、栓塞以及腔隙性梗死等,患者在救治后易导致自身的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不仅在治疗中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为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同时治疗后由于发生的功能障碍等症状,也会严重影响自身的生活质量,所以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以及预后是研究的重点。以往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发现药物治疗有太多的局限性,所以近年来高压氧的治疗也逐步被认可并广泛使用。高压氧治疗具有压力作用[3]、血管收缩作用以及抗菌等优点[4]。压力能够使患者体内的气泡压力升高,使其体积缩小,减小梗塞的范围,有利于气泡溶解在血液中,且高压氧治疗能够使患者的血管收缩,减少局部的血容量,能够有效减轻脑水肿等症状,同时还有抗菌作用。本文发现,治疗组的疗效以及脑代谢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充分说明高压氧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显著效果。同时,高压氧治疗的时机选择一直存在着争议,因高压氧治疗的时机选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影响。本文发现,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及早行高压氧治疗产生的治疗效果最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压氧的治疗效果越差,所以,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及时给予高压氧治疗。
[1]王强,李敬诚,张猛.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8,37(9):899-900.
[2]赵辉,李恩丽,赵学玲,等.脑梗死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机理及注意事项[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4):117-118.
[3]郝鸣政,陈学新,於淑英,等.脑梗死患者脑脊液中乳酸值和神经功能评分与高压氧的治疗效果[J].中华理疗杂志,2001,24(6):361-362.
[4]韩扬,佘君慧,万卫平,等.高压氧治疗脑梗死脑内NAA、Lac的变化规律及与疗效的关联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7):648-6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