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思考

2014-12-18刘巍

文教资料 2014年24期
关键词:馆制总馆分馆

刘巍

(徐州市图书馆,江苏 徐州 221000)

关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思考

刘巍

(徐州市图书馆,江苏 徐州 221000)

本文结合国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实际,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现实及将来发展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公共图书馆 服务体系 总分馆建设

总分馆制源于西方国家。它作为公共图书馆法定的制度,将某一地区公共图书馆(市、县、区)的人、财、物资源由总馆集中管理,并统一进行文献采购;总分馆间具有统一的管理系统、目录系统、借阅系统和馆员教育培训;分馆直接向基层开展服务,没有文献采编任务。总分馆制以有效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益为目的,通过一体化和专业化管理,实现体系内各级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服务互动,充分体现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总分馆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图书馆界的关注。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组织模式按照行政级别设置,即国家、省、市、县(区)四级公共图书馆模式,其特点是:一级政府建一级图书馆,一级政府管一级图书馆,各级图书馆级别分明、归属清楚。这种结构的最大缺陷是资源集中,服务范围与受众都受到了馆址的严重制约。而总分馆制是在一个地区设置一个总馆,再按照这个地区的服务人口与服务半径,设置若干个中小型分馆,构成星型结构分布式服务。其特点是: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数量多,分布广,布局合理,资源有效共享与利用,服务与管理专业并一体化。且分馆功能简单、服务便利、快速,总、分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这种总分馆结构分布式服务在我国已初现端倪。

一、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的现实意义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公共图书馆独立提供或通过合作方式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的总和。总分馆制这一图书馆服务体系指由同一个建设主体资助、同一个主管机构管理的图书馆群,其中一个图书馆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总馆,其他图书馆处于从属地位作为分馆;分馆在行政上隶属于总馆,或与总馆一起隶属于同一个主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总馆管理。其基本特征是:图书馆的总馆建设主体与分馆建设主体统一,即经费来源统一;总馆主管部门与分馆主管部门统一,即管理统一。总分馆统一人财物管理、统一规划和实施服务、统一服务水准。这种对人财物的集中管理和利用,将有效解决基层购书经费不足、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同时系统内统一的“采、编、调、配一体化”服务模式,也将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好地利用,是促进总馆和分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服务模式。

一般来说,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大致可分为采编、流通、阅览、参考咨询、技术保障等方面。在单馆制建设思路下,每个公共图书馆在业务机构设置上大致都是相同的,基层公共图书馆由于经费有限,文献采购量少,某些部门工作量不满,造成人才浪费。另外,区域内各馆书刊采购的重点与范围也大致类似,这造成区域内文献信息资源同质化严重,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文献采购经费,同时使区域内的读者难以享受更丰富的文献信息服务。而在总分馆制下的图书馆网络可以促使各成员馆各尽其责,发挥整体效益。抛弃“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以效益为标准,通过各自内部人才、机构重组,发挥各自优势,以达到整合效果,实现资源共享。总馆发挥自身人才、文献、技术上的优势,强化其协调功能,在文献布局、数据库建设、编制联合目录、网络化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发挥协调作用。分馆充分利用总馆的各项服务,在各自的服务区域开展特色服务,发挥它们与基层紧密联系的长处,让更多基层读者享有平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二、总分馆制是激活公共图书馆的有效机制

(一)总分馆制是一种先进的办馆模式

总分馆制是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总馆下,设立若干分馆,以一个网状的形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机构。随着我国图书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内有不少省市、地区公共图书馆也进行了总分馆制的改造,如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就通过系统化、集群化、网络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管理,优化了公共图书馆的资源配置,极大地改善了县馆经费拮据、资源匮乏、服务落后的生存局面,为提升公共图书馆整体水平作出了贡献。

(二)总分馆制是公共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目前公共图书馆体制中,公共图书馆实行的是按行政区划设立的单馆,图书馆之间存在大量重复收藏、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等问题。一方面是馆内资金投入不足、有舍无书,另一方面是公共图书馆系统内大量资源的重复配置,不能互通有无,而且图书馆系统与广大读者之间的供求关系也难以维系,使得各公共图书馆难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作用。总分馆制可以在不改变原有行政、人事、财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以一个规模较大、文献资源丰富、技术力量强大的图书馆作为总馆,以其他有着共同愿望、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的图书馆为其分馆,根据资源共享的需要。自发组成总分馆关系的合作机制,构建以省或市馆为总馆统一协调的总分馆制,在总分馆制的框架下,整合、利用以各县公共图书馆为分馆及乡镇、社区图书室为分站成员馆的资源优势,形成三级图书馆网络,实现各成员馆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整个图书馆体系的服务能力,发挥各成员馆的整体效益。

(三)总分馆制是解决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本保证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支撑,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主体,对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总分馆制是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形式,是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构建文化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公共图书馆实施总分馆制应注意的问题

(一)总分馆体系中分馆设置应遵循适度、合理的原则

总分馆制的本质与内涵决定了并不是现在任何级别的公共图书馆都适宜建设。成功的关键是“适度”。在总分馆制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适度”这一原则。专家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总分馆制进行研究后发现,“适度”是这些国家取得成功的关键。“适度”首先指图书馆建设主体适度,即保障总分馆体系所需经费的政府的级别不能太高或太低。这是因为太大的建设主体会形成超大的管理单元,不便于管理;太小的建设主体财政能力不足,不能保证高效持久的图书馆服务。例如,澳大利亚是以州政府和市政府作为联合建设主体的。其次是合适的管理单元,即在适度的政府级别上设置总分馆体系的主管部门。南开大学教授于芝认为总分馆制关键在适度:“合适的建设主体+合适的管理单元+适度的覆盖范围才等于合适的总分馆体系或书馆系统。”建设主体级别太高,形成超大的管理单元,运行成本过高。而建设主体过小,财力无法支撑分馆长期有效运行。我国地广人口众多,省、市、区(县)、乡镇地域面积是呈倒金字塔形的,目前有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市级公共图书馆仅适宜在市本级建立分馆,只有县(区)级公共图书馆才是最适宜推行总分馆制的。

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对区域内各层级图书馆整体规划,并按照规划好的总分馆进行建设,逐步发展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同时应避免在一个地域内当有不同行政级别公共图书馆存在时,服务体系建设无序性、不作为等情况。在满足《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的基础上,分馆建设应在使用上具有方便性及舒适性;行为上应满足人际交往与场所感的需求;形象上具有地方感与标志性,也就是说它应有一个可以被人们熟知的认知性。

(二)资源配置应优化合理

考虑到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各级公共图书馆首先应坚持资源建设中分馆与总馆多领域、多层次的互补与共享。其次需要总馆对下辖各成员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书目数据、期刊目录进行整合。形成总分馆制下所有分馆统一的书目数据检索系统和期刊联合目录,加强与各成员馆信息咨询部、采访部开发数字文献及在新书订购中及时沟通、交流信息的机制,全面协调、合理配置各成员馆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互通有无。

(三)书目数据库建设应规范化、标准化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以书目数据的高质量为前提的,如没有规范、一致的书目数据作前提条件,自动化系统就无法高速运转,总分馆制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将无法实现。由于数据库类型的多样化和应用环境的不同,目前,在各级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所建书目数据库数据内容参差不一、分编员专业知识水平不等、执行标准不统一、数据建设质量不高、制作数据速度慢等问题,既影响读者的检全率、检准率,又影响图书馆分编人员套录数据的取舍规范,难以统一。总馆应加强上传联机编目数据的质量监控工作,及时对各成员馆著录的书目数据进行在线指导,不断提高各成员馆分编、标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从而不断完善联机编目数据的书目质量,为总分馆制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打下牢固基础。

总分馆制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国内,总分馆制已提出多年,专家们认为,总分馆制在国内推广遇到的主要阻力是多方面的。第一是观念。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一级政府建一级图书馆,一级政府管一个图书馆”的图书馆建设体制,习惯了这种体制的人可能存在理解困难。有些可能认为这会给总馆工作增加压力。第二是管理权。在已经建立街道、城镇图书馆的地区,街道、乡镇政府可能会把转让图书馆行政管理权视为自身权利的削弱。第三是财政安排。在有些地区,各级政府可能需要根据总分馆体系的要求,从财政上调整文化事业建设费的拨付办法,而这种调整可能会遇到地方政府惰性的阻碍等,但建立总分馆制是今后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投入比重在增加,目前在我国建设“经费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的总分馆体系的条件事实上已经成熟。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是持续降低服务成本和有效保障服务质量是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业务协同是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总分馆制是我国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均等、惠及全民的先进服务与管理模式,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1]李国新.东京公共图书馆的布局与服务[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

[2]于良芝.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J].图书馆与情报,2007.

猜你喜欢

馆制总馆分馆
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实践研究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民族地区博物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青海省博物馆为例
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推进实施路径研究
浅谈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
提高分馆服务效益的实践与思考
国图部分服务项目调整后开放
国外总分馆制研究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