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运行的相关思考
2014-12-18韩耀星
韩耀星
[内容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素质提升、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我国高中教育的快速发展,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甚至急剧膨胀,高中生的数量也大量增加,年级管理工作因此面临一系列较为严峻的问题。笔者认为,普通高中应加强年级主任的管理职能,给年级主任更多的管理权力和管理空间,以实现年级管理的精细化;应将当代的德育成果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真正探索出适合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高中教育提质量、上水平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思考
近年来,年级组管理伴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而出现。这种管理模式是学校管理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出它在管理方面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尤其是随着高中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年级组管理的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普通高中可以充分发挥年级组管理的优势,优化整个学校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德育大纲实施手册》曾经指出,年级组是学校实施德育大纲的重要环节,应引导本年级教师积极贯彻德育大纲的要求,定期组织教师分析研究所在年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以及学习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及时掌握和沟通相关信息,努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年级组虽然小,却能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年级组我们可以了解学校各年级学生的状况,其作用不可小觑。合理利用年级组管理体制,能够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否则就可能导致职能管理名不副实、苍白无力。此外,年级组管理和学科组管理存在矛盾,一些教研活动空洞,“有形而无实”,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些校长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提高教学上,并将提升各年级学生的整体成绩作为学校的奋斗目标,这就直接导致了年级组管理的重心更多地转移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而不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大部分学校都采用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加大习题量的做法来提高教学成效,其实质就是过分看重考试成绩和高考升学率。这也是高中年级组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传统的年级组管理通常采用层级管理制度,即实行教导处、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教师多线管理,也就是说当一些政策和要求下达后,班主任在落实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碍。运行这种模式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走的弯路太多,取得的效果也不明显。该管理模式的缺陷和弊端具体表现为:双线管理,导致德育与教学分开,教育与教学严重脱节;管理层次多,战线拉得过长,实施过程显得冗长;双向过程传递缓慢,且工作标准容易走形,上级的指令和要求到执行的时候已经跟当初发生偏差;领导高高在上,管理重心偏高,未能深入到学生中了解情况,因而造成管理与实际脱离,影响决策的科学性,甚至造成工作失误;由于管理环节过多,校领导往往陷入各种繁杂的事务中,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甚至偏离教育教学实际的情况。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笔者认为,对于普通高中来说,学校应加强年级主任的管理职能,给年级主任更多的管理权力和管理空间,让他们全面负责年级组的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如负责聘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负责对教师进行年终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等等。
年级主任应该由校长垂直领导,他们只对校长负责,这样的管理才能更直接、更精细化、更有效,才能避免因学校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和校团委将一些繁杂事务参杂到年级组的日常管理中而导致年级组管理工作出现混乱,才能使学校的管理工作上水平,教育教学工作上台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年级管理如果能做到层次清晰、责任分明将促进学校的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而今,我们面对的是心理发展变化极为复杂的学生,陈旧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发展,也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当然,对于以往管理模式中一些好的做法,我们还是应当继承和发扬,因为这些做法都是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传承下来的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更要倡导将当代的德育成果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真正探索出适合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高中教育提质量、上水平的管理模式。
总之,完善高中学段的管理模式是我们不断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如何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德高才优的建设者,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司占良.高中年级部管理模式的运作与思考[J]. 职业技术,2007,(02).
[2]单方保.大型学校年级组建设和管理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03).
[3]文久江.浅谈中小学年级组的建设[J]. 现代校长,2006,(Z1).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