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事物流基地配送保障能力建设思考

2014-12-17孙承志张广强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建设思考

孙承志++张广强

摘要:军事物流基地是军事物流研究的前沿,是我军后勤保障的战略支撑和力量骨干。配送保障作为军事物流基地核心功能之一,是实现“保障力”向“战斗力”转换的桥梁,是军事物流基地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影响着军事物流保障时效,关系着军事物流基地综合保障功能发挥。因此,结合军事物流基地建设实际,研究配送保障力量构成,分析建设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军事物流基地;配送保障;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E2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203-02

军事物流基地作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利用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设备,为部队提供筹、储、供、运、修等多功能集成的综合化物流服务,满足多军种、多建制、多方向综合军事物资保障需求的保障实体,是军队“十二五”期间军事物流建设的重要方向,要适应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要求,将仓储物资精确配送到战场的各个方向、各个地域、各个部队,必须依赖于高效化、多元化的配送保障力量。对军事物流基地配送保障能力建设进行思考,对于做好军事物流基地建设论证,提高军队物资保障时效,促进军队战斗力孕育提升,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军事物流基地配送保障力量构成

加强军事物流基地配送保障力量建设,是打赢信息化战争和全面建设“三大后勤”任务的客观需求,军事物流基地配送保障力量要立足自有,着眼战时,全局统筹,军民融合,其力量构成上划分为3种:基地建制配送力量,地方物流配送力量,国防动员配送力量。

(一)基地建制配送力量

调整改革部队建制运力隶属关系,抽调部分运力组建基地“拳头”保障力量,由军事物流基地直接指挥使用,在具体实践中,按专业性质组建模块化配送分队,即可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保障,即可成建制对大部队实施配送保障,亦可拆分组合后配属作战部队伴随保障。

军事物流基地的配送力量要具备4种能力。

1.快速反应能力。军事物流基地的配送保障力量要与作战部队快速反应能力同步,以快速的机动能力,最大限度赢得时间和空间,完成后勤物资配送保障。

2.独立生存能力。军事物流基地的配送保障力量要具备很强的自救、自修、自卫能力,确保配送任务顺利完成。

3.立体投送能力。军事物流基地的配送保障力量在建设的过程中,除具备公路、铁路运输能力外,还协调战区空军、民航等实施空运,以满足高技术条件下战争对物资器材的紧急需求。

4.后续补给能力。在实施配送过程中,不仅要以“快”赢得保障时间,还要以较强的后“续”保障能力,为战争赢得胜利。

基地建制力量是军事物流基地配送保障的核心力量,运用基地建制力量的优势在于,配送的实施主体为基地自有,基地对配送过程能够有效地实时控制,可以灵活指挥配送力量,并及时进行调配,最大限度做到配送过程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适用于内部军事性较强的专用物资运输,如武器装备、弹药等。

(二)地方物流配送力量

在军事物流基地配送保障建设方面,要借鉴现代物流思想和理念,依据供应链中“非核心业务外包理论”,以加速军事物流基地核心保障能力建设为中心,非核心业务部分外包给社会保障力量,其实质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规则,将地方商业物流的优质资源为我所用。

在具体实践中分为直达配送和业务外包两种模式。

1.直达配送模式

直达配送模式是军事物流基地通过市场向生产商、供应商采购后的物资,按照物流基地配送要求,由供应商直接配送到部队用户。采用这种方法,可降低基地存储总量,简化保障流程,加快保障速度,节约周转时间,提高保障效益。伊拉克战争期间,供应商承担美军通用物资的存储、管理和配送,降低了美军物资运送量和储备量,节约费用90多亿美元;物资保障效率也成倍提升,原来需要4天完成的物资发放,当时仅需1天即可完成。

2.业务外包模式

业务外包模式是精选一些信誉好、实力强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服务保障协议,按照部队用户需求和合同要求,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将社会通用性较强、军事属性较少的部分生活类、通用类物资安全、经济、快捷的配送到部队用户。北京军区某军事物流基地依托天津市丰富的物流资源,建立军地通用物资保障协调机制,开发与地方厂家、供应商共享的数据库,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平时物资由地方存放保管,战时根据需要随时调用,由地方物流公司进行物资直达配送,既提高了保障效率,又节省了储存费用。

(三)国防动员配送力量

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物资保障需要,确保战时配送快捷、高效,军事物流基地应会同地方政府,利用国防动员的人力、车辆、船舶等运力资源实施战场配送,形成军民兼容的预备配送力量,平时寓军于民,战时转民为军,实现军事物流基地配送保障力量的拓展。实行军地一体配送是外军普遍采取的有效做法。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法律、经济和外交等手段,征用、租用了大量的飞机、船舶、汽车为部队实施物资配送。战争准备期间征用120余艘各类战略海运船,开战第一阶段征用47架民用飞机和31架宽体运输机,其运力的现代化、快速化、协调化可见一斑,展示了军事强国战争动员特点与手段。借鉴外军的经验,我军在战略投送力量建设中,也必须走军民一体的路子。

二、影响军事物流基地配送保障能力建设的因素分析

我军在军事物流基地建设方面处于起步阶段,配送保障力量建设需要不断探索尝试,军队编制体制、法规机制、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军事物流基地配送力量建设和保障能力提升必须予以重视。

(一)现行编制体制制约保障能力跃升

基于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物资保障需要,军事物流基地需采取直达、立体、垂直的多种运输方式,实现快捷、精确、高效的配送,在具备高效的公路、铁路配送能力基础上,还要利用空军、民航等实施紧急物资的快速配送,这需要战区联勤机关统一筹划协调,而现行保障体制中联勤机关与军兵种后勤并行,成“两线分流”模式,联勤部统的范围较小、联的程度不高,不利于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配送力量集约使用,离“三军一体、综合配送”的一体化配送保障目标还有较大距离。

(二)国防动员机制影响保障模式拓展

国防动员运力是对军队配送保障力量的必要补充,是战时运输配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防动员法规不完善,运输协调机制不明确,军地之间缺乏系统配合,动员潜力缺乏动态监控,运输资源缺乏信息共享,另外预备役航空、船队、车队等预备保障力量建设存在编制不健全、结构不合理、力量不充实、训练不强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以上诸多因素制约着军事物流基地配送力量扩充和保障模式拓展。

(三)人才队伍建设影响保障水平发挥

战时军事配送保障任务顺利完成,需要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当前军事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基于整个军事供应链的复合型、综合性军事物流人才极其缺乏。

(四)信息技术水平影响保障效能提高

军事物流管理系统、射频识别、数字通信、北斗定位等信息技术的研究应用,为现代军事物流配送奠定了技术基础,但与美军物流相比,信息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自动识别、远程控制、信息传输、跟踪定位等在军事物流基地中应用范围不够,一体化信息系统尚未建立,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军事物流基地保障效能的提升。

endprint

三、提高军事物流基地配送保障能力的措施研究

加强军事物流基地配送保障能力建设,务实推进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不断提升军事物流基地战略配送能力,快速、准确、高效地保障多样化军事任务,应从几个方面建设着手。

(一)加强配送预案体系建设

紧紧围绕军事物流基地所担负的保障任务,把握保障地域人文天候特点,及时掌控道路、桥梁、车站、码头的通过及装卸载能力,了解各类自然灾害爆发特点和规律,结合区域内部队部署方向、所担负的作战任务、平战时物资数量类型需求、预备役军交运输保障分队配备等情况,预先划定中转枢纽站、装卸载和接转运地域,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意外,多准备应急处置方法,拟制修订战争冲突、抢险救灾、应急处突、反恐维稳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保障预案,并定期会同作训、军交、装备和地方交通战备部门,对各类方案进行调研论证、调整完善,形成上下衔接、横向贯通、行之有效的预案体系,并按照预案做好周密细致的配送准备。

(二)加强配送队伍实战演练

根据信息化条件下配送保障特点,按照实战标准,加强配送队伍实战锤炼,并对配送保障能力及时进行动态检验评估。要将战争条件下物资配送运输及军地联合演练作为主要内容,突出锤炼快速反应和机动能力,突出检验信息技术动态指控,突出军地要素联合保障;重点检验评估运输调度指挥、情况分析判断、应急情况处置、装卸分拣组织、道路交通保障、军地协调配合等各种实战保障能力。

(三)加强人员素质能力培养

军事物流基地配送保障需要复合型、综合性的军事物流人才,在进行人员素质能力培养上,探索军事物流基地、军兵种部队、院校联合培养的路子,发扬“传、帮、带”等优良传统,利用部队联合军事演习、大项保障任务等机会,在“实际、实践、实战”中锤炼提高;同时,采取院校教育、在职培训、实践锻炼、参观见学、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更新人员知识结构;探索“一岗多能、一专多能、一才多用”的复合型培训模式,提高人员综合能力,使之具备能组织联合作战勤务保障、精通物流管理方法手段、熟悉军事物流配送流程等综合素质能力。

(四)加强信息技术水平升级

现代军事物流要实现多维立体、远程直达、跟进伴随、无缝衔接、精确可视的配送保障,这就要求军事运输装备具有高速化、远程化、智能化等技术特征。升级改造配送保障信息化系统,实现运输动态可视和全程可控,将北斗定位、自动识别、数字通信等信息技术与军交运输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着力构建高度一体化、可视化的军交运输指挥平台,实现对军事运输配送全过程、全要素的实时监控和准确掌握,为加快物资配送时效提供有力支撑,以军交运输的需求牵引,带动“物”和“流”各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整合。

参考文献:

[1]张文伟,杜裕,刘臣.军事物流:提升保障能力的新路径[J].后勤,2012,(7):10-11.

[2]孟宪华.构建区域联勤支援保障力量体系[J].后勤学术,2012,(4):105.

[3]张亮,李平恩.根据供应链特点划分配送模式[J].后勤学术,2011,(6):106.

[责任编辑 王佳]

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设思考
关于加强国有煤矿三高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提高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能力建设的思考
新时期高速公路政工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外聘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及思考
浅谈英语教育的建设思考和改革策略
秦皇岛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高职高专院校校本师资培训建设的思考
关于建设现代农业新品种展示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