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要处理好两种关系

2014-12-17徐曦雯

甘肃教育 2014年21期
关键词:香菱柳宗元黛玉

徐曦雯

〔关键词〕 作文教学;主次;课文;作文;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1—0087—01

一、“文”与“质”的主次关系

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之一。但对大部分初中学生而言,却难以做到,他们往往只能顾及其一。那么“文”与“质”到底孰轻孰重,孰先孰后?教师应如何拿捏二者分寸呢?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自己当初年轻又不懂事,写文章时把文辞漂亮当作工巧。到了年纪大一些,才知道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因此不再轻率地讲究形式的美观、追求辞采的华美、炫耀声韵的铿锵,不把这些当作自己的才能。“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指每当写文章的时候,从来不敢漫不经心地随便写作,恐怕文章浮华而不深刻。由此观之,在 “文”与 “质”间,柳宗元选择了“质”为主,“文”为辅。

而当今社会的审美倾向则重外表的华美时尚轻本质的厚重质朴。有些老师、学生也深受这种审美观的影响,学生写的作文语言华丽却经不起推敲,老师不仔细看,就很容易被作文貌似精致的语言、气势磅礴的排比迷住双眼不经思考而打出高分。于是便会形成误导,学生就会认为“假、大、空”的文字就是写作的真谛。长此以往,学生慢慢有了“包装”意识,懂得如何投评卷人所好,要么全文充斥一句又一句诗词名句,让自己的文字古典,雅致;要么故弄玄虚,写出的文字深沉、晦涩;要么是诗意的语言,苍白的内容,无病呻吟。这样的作文如空中楼阁,丝毫不管语言的华美是否与内容匹配。其实写作是心灵里流出文字的一个美好过程,当包装和浮夸长期霸占和钳制着写作者的心灵时,那些灵性、人性的东西便逐渐消失殆尽。

文章应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而不是一味追求字面的华丽,丧失了文字本身的内涵,是绝不足取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都曾倡导“文以明道”,反对浮靡绮丽文风,而今有些教师因个人喜好或欣赏水平,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由此教师应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适时发现问题及合理的指导便显得尤为重要。还记得《香菱学诗》中,香菱请教黛玉的一段对话。香菱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 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可见写诗也好,作文也好,“质”为主,“文”为辅。否则,就如黛玉所说“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二、课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课本阅读本应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以引导学生汲取文本中蕴含的写作营养。但实际情况是二者像两条平行线总不相交。课本教学注重思想内容的挖掘,写作特点也仅是归纳、总结后便了事。而对具体如何写,如何运用不再提及。等学生开始写作文时,学生却不能将课堂讲解与写作相连。其间似乎有一层纸,蒙在学生眼前。而现在,教师如何才能戳破这层纸,让文本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呢?

1.课后悟。每篇文章都可在老师引导下归纳总结写作技巧,但必须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绝不能是老师强行灌输。每周让学生归纳一周学到的好词句,梳理一周学到的写作技巧,并任选一点谈感悟。通过梳理、感悟的过程,是对一周语文课堂很好的回顾,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从而避免了课堂学完课后忘,课文与作文无关的现象,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2.及时练笔与运用。有悟没有实践,悟完便不了了之,学生不能从中感受到学后有所成效的快乐。因而及时练非常重要,练不一定是一篇文章,可以是片段练习。教材中的每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本身就是极好的写作资源。如朱自清《背影》中的细节描写,《童趣》《金色花》《女娲造人》《天上的街市》中令人惊叹的想象与联想,《爱莲说》中的反衬法的运用,《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孔乙己》等,对人物外貌传神地刻画,《安塞腰鼓》中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酣畅淋漓地表达等等。每篇文章各选角度各有侧重进行练习、指正,使每一次练笔都有针对性。这样从课文中寻找写作训练的点,使点与点间连成线,再构成面。而那种篇篇涉及篇章结构、主题思想、语句词藻的作文教学,总是面面俱到,学生却总是无从下手,难以从中找到成就感,时间一长写作文有了惰性,应付成了习惯,再无写作的兴趣。

?笙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香菱柳宗元黛玉
柳宗元
香菱的故乡情结与生命救赎
江雪
黛玉讲诗
黛玉为什么爱哭?
保准有人追
香菱:一个被拐卖孤女的自救之道
保准有人追
不仅仅是眼泪*——黛玉的另一种解读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