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六个“维度”
2014-12-17李建平
李建平
〔关键词〕 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调试度;
有效度;内化度;鲜活度;形成度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1—0040—01
随着我们对课堂教学认识的提高,教师们正在改变过去那种“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的做法,正在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怎样面向全体学生,怎样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已成为教育管理者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节课上得好不好,课堂教学质量高不高,用什么来衡量呢?我觉得,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六个“度”。
一、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教师上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以全体学生为本,这首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上。首先,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不是只领着少数几个优等生围着教师的教学“转”。课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动手、动口、动脑的学生多不多,要看有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有没有后进生发言和参与教学活动。其次,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心理的调适度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教师精心准备的课,教下来效果不好”的现象。其实,任何一次教学的不成功,原因都应在教师自身上找。教师备课,要“备学生”,要备知识技能以外的东西。其中,怎样对学生课堂学习进行心理调适,是教师重点备课的内容之一。课堂上,教师能否激发学生饱满的情绪,能否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的干扰因素等,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出错误时,教师若说上一句“就你笨!”那么这名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便会就此停滞。相反,如果教师引导激励恰当,那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就会增强。
三、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思维的有效度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从而产生思维共鸣。因此,教师要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适时提出问题,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教师要少提“是什么”的问题;要多提“为什么”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要精提“做什么”的问题,通过学生学习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智能的积淀和学习方法的运用。
四、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情感的内化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三维目标之一,课堂教学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不能忽视学生情感的培植和内化。教学中,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知识的迷恋,被教学内容所感动,为探索真知而追求,这是学生情感内化的表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创设情境、启迪心智等方式,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情感的迸发和内化。没有情感推动认知的教学,是不能引起师生心灵共鸣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
五、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语言的鲜活度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课堂教学的智能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因此,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鲜活度,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课堂上,有的教师只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而不太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流畅性和表达方式的鲜活性。这样的教学,是 “应试”的教学方式,是不完整的教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而且要评价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规范性和流畅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倡导学生敢说、敢问、敢争。
六、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能力的形成度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学生能力形成的程度是教学检测的终结指标。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教师长期科学施教、求实训练、充分落实上述五个“度”的结果。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紧扣知识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看准疑点、突出特点、展示亮点,把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有机地转换成学生能持续学习的能力,要努力消除学生只能“纸上谈兵”、“高分低能”成为“考试机器”的现象。我们不排斥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如,学生考试心理素质、记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要点言简意赅表达的能力,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的习惯等,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应试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笙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