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推进海南海洋强省建设

2014-12-17

新东方 2014年1期
关键词:海岛南海海南

张 本

海南省管辖的海域面积约有2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管辖海洋面积的三分之二。浩瀚的南海,地处热带的海岛,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养育着优良的生态与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坚决维护南海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省,是海南强省富民的战略选择。

根据海南海洋资源优势和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笔者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海南的“以海兴琼、建设海洋强省”[1]和“建设热带海岛型‘生态省’”[2]的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认为此战略是可行的,也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精神,对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海南建设“海洋强省”的总体目标

建设海洋强省,首先要给“海洋强省”一个定义。笔者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议要将海南建成“热带海洋特色鲜明,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经济发达、海岛环境优美、海防坚固的海洋强省”。也就是说建设海洋强省有四个基本目标:

第一,海洋科技要先进。只有依靠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才能不断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第二,海洋经济要发达。经济不搞上去,怎么称得上海洋强省呢?海洋经济强省标志是什么?就是海洋经济产值要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约占全省GDP的40%)。

第三,海洋生态要良性循环。海洋开发力度不能超出海洋的承受能力,否则发展不可持续。海南省由众多岛屿及其邻近的海域所组成,每个海岛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经济系统,可以将海南省看成是一个以海南岛为主体的海岛生态经济系统的网络结构。

第四,海防要坚固。如果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得不好,建设海洋强省更无从谈起。

为什么广东、山东、浙江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省份,海洋经济指标达到GDP的15%就是海洋经济强省了,而我们海南要提出占35%以上才行呢?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他们的经济总量基数大(如2012年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为5.7万亿元、山东为5.0万亿元、浙江为3.4万亿元),达到15%已是个较大的数字了。二是我们海南管辖着约占全国海洋总面积三分之二的海域,约2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积。对“约200万平方千米”这个数字要作点说明,1935年4月中国国民政府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出版的《中国南海各岛屿图》和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民国内政部制1:650万《南海诸岛位置图》中的南海U形九段线内历史性海域面积为192.7万平方千米;而1983年地图出版社1:600万《南海诸岛》上量算出来的面积为202.5万平方千米[3]。其中有小于5%的误差,所以严肃的说法是约200万平方千米。

(一)“海洋强省”的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遵循深化改革开放、海陆统筹、科技兴海、在生态保护中发展和在发展中保护、寓维权于开发和保护的原则,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海南热带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特别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扩大海洋经济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建设以海洋油气与石油化工业为主导,以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砂矿及材料制造业、海洋环境保护业为骨干,以及其他海洋产业协调发展的,既有较高的近期效益又有可持续发展的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到2020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在全省经济中居有举足轻重地位(约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40%,2012年海洋生产总值为716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5%)的总体目标,三次产业结构约为12:40:48,科技贡献率达70%左右,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70%以上,继续保持优良的海洋生态与环境,建成海洋经济强省。并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热带海岛特色突出、结构相对完整、布局合理的海洋经济区域和开发区域,为将海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海洋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示范基地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将海南建设成为热带海洋特色鲜明、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经济发达、海岛环境优美、海防坚固的海洋强省。

(二)以港城为依托建设沿海经济带

海南是一个海岛省份。港口不仅是海南交通的枢纽,而且还是产业的聚集地。港口城市对海岛发展的综合功能突出,城以港兴,以港兴岛,陆海统筹,加快临港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临港产业与城镇的联动发展,已成为海南人民的共识。根据海南岛四面环海的区位条件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应重点建设海口港、洋浦港、八所港、三亚港和清澜港,形成环海南岛沿海的“四方五港”沿海经济带基本格局。以海口为中心,以海口港、清澜港为依托,带动文昌、澄迈等市县经济的发展,建成具有综合功能的北部海洋综合产业带。以三亚为中心,以三亚港为依托,带动陵水、乐东等县经济的发展,建成南部滨海旅游产业带。以东方、洋浦为中心,以八所港和洋浦港为依托,带动儋州、东方、临高和昌江等市县经济的发展,重点发展海洋油气与石油化工业、材料工业和渔产品加工业等,建成西部临海工业产业带。以琼海、万宁为中心,以规划中的龙湾港为依托,重点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农产品、滨海砂矿加工业,建成东部滨海旅游—渔农矿业产业带。充分利用海南经济特区的优势,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速沿海经济带的建设步伐,以海带陆,海陆联动,推进整个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以油气综合开发业为主导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

着力推进海南岛邻近海域和南海北部、中部、南部海域的综合开发和建设,加快南海油气综合开发基地、南海旅游开发基地、南海渔业开发基地和南海海洋综合开发基地建设,建成南海综合开发区。

海南海洋油气资源,不仅由于储量大而引人注目,而且因开发潜力大、产值高、经济效益显著、产业关联度大、带动面广而得到重视。正如邓小平同志多次指示的“海南天然气很有希望”,“我们决定开发海南岛。利用天然气还可带动其他行业”。油气的综合开发,能够全面带动和促进诸如油气和海盐化工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砂矿深加工业、海洋旅游业等海洋产业群,乃至全省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推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做大做强油气综合开发业,是海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海南要突出“特”字,创新体制,扩大开放,特别是鼓励地方企业开发和琼台、国内外联合开发,加速将海南岛建成南海油气综合开发和服务基地。这不仅有利于强省富民,而且有利于捍卫南海的海洋权益。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主要包括滨海旅游业、滨海砂矿及材料制造业、现代海洋渔业、港口及临港产业、海洋环境保护业等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以上海洋战略性产业的产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和民生需求,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对推进海南省经济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四)以旅游为龙头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

开发热带海洋旅游资源是海南的一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在海洋产业中被列为先行性产业,近中期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可成长为处于龙头地位的产业。海南建省以来滨海旅游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年均产值的递增率达30%左右,加大体制改革和开放的力度,增长率还有可能进一步提升,对推进海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根据海南热带海洋旅游的环境条件,可望建成:以热带海岛休闲度假旅游为主题的三亚滨海休闲度假区,以近郊滨海和红树林度假旅游为特色海口旅游区,以南海海洋文化为主题的博鳌—兴隆海岸旅游区,以海南岛西部沿海民情民风特色的滨海旅游区,以热带原始森林和海滨珍稀动植物观赏考察为主题的尖峰岭生态环境旅游区,以原生态海洋旅游、海洋探险、科学考察、海底潜水活动为主题的西沙珊瑚礁海洋旅游区。这六大海洋旅游开发区的建成,将大大改善海南海洋旅游环境,把海南建成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既要让旅游者观赏到海南热带海岛优美的生态与环境,又享受到人类创造的现代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才有可能真正把海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了实现这宏伟目标,一是狠抓旅游业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和执行创新,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诚信服务,完善行业监督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二是用国际视野构建海南旅游规划体系,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提高旅游国际化程度和旅游业发展质量,全面提升海南旅游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开发特色海洋旅游产品,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四是进一步挖掘南海人文、海洋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具有热带海洋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滨海旅游产业体系。五是加速发展邮轮、游艇旅游,积极发展海岛观光、海上运动、海底观光和探险等新兴旅游项目,延伸旅游产业链,创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品牌,进一步提升旅游异质化水平。六是大力推进旅游营销和运行体制创新,构建和完善旅游营销和购物体系,提高旅游效益,增强旅游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真正发挥旅游龙头产业的功能,推进富民强岛。七是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加快发展港口物流、航运服务、商贸服务、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服务外包、中介服务等涉海服务业,充分发挥海洋服务业对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五)保护环境建成热带海岛型“生态省”

海南省由众多岛屿及其邻近的海域所组成,每个海岛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经济系统,可以将海南省看成是一个以海南岛为主体的海岛生态经济系统的网络结构。这些海岛的陆域生态系统处于热带,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促进了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快速运转,陆域面积又较小,环境容量不大,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良性循环容易遭受破坏。所以,海岛的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必须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然而,海南的海洋面积很大,平均水深在1212米,环境容量巨大。海洋生态系统是一个稳定性较大的生态系统,与陆域生态系统存在着较大的互补性。随着海南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面临着环境污染的严重挑战。为此,笔者于1991年率先提出了“建设热带海岛型‘生态省’”的策略,其主要观点是把陆域生态经济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海岛生态经济系统,加以生态设计和调节控制,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以生态保护确保建设发展,以开发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将海南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热带海岛公园,成为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六)加强海防建设将海南建成我国走向世界海洋强国的战略基地

南海自然资源丰富,周边一些国家多年来一直在大肆掠夺开采我油气等资源,非法抢占我海洋国土。为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对南海问题我国政府已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然而,我国在南海中南部的开发步子迈得不大,与周边国家相形见绌,十分被动。以海南岛为依托,以开放促开发,将海南建成我国南海开发基地,对加快“共同开发”步伐,寓维权于开发,捍卫国家海洋权益,意义重大。大力开发海洋资源,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主要建设目标。

要实施陆海统筹战略,依托海南岛和我国南海的资源、生态和区位优势,加速建设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搭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建立强大的海军、海上运输队、海洋捕捞队和海洋科技力量等,开展大规模和高科技水平海洋开发活动,利用全球性通道发展广泛的海上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联系,建立强大的海上力量,这正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主要战略目标。然而,海洋开发的多数产业都具有高投入、高科技、高产出、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要求有雄厚的资金和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目前,我国独立全面开发南海还有一定难度,必须采取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政策,借助经济全球化的东风,大量吸引国外技术、设备和资金等,加强两岸合作(首先是琼台合作),共同开发南海,将海南建设成为我国走向世界海洋强国的战略基地,为我国早日建成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二、现代海洋产业成就海南海洋强省

目前,制约海南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海洋经济总量小,2012年海洋生产总值为716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5%,仅占全国的1.42%。二是“一产大二产小”的结构不合理,海洋经济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2012年海南省为22∶22∶56,全国为 5.3∶45.9∶48.8;2010 年海南省为 22∶23∶55,广东省为 10∶42∶48,浙江省为 8∶42∶50。三是海洋科技基础弱。四是海洋意识不强,仍停留在“舟楫之便,渔盐之利”的传统海洋产业概念上。五是海洋强省富民观念和服务意识淡薄。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的对策是: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一)加快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广东、山东、浙江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省份的经验,海南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包括:海洋油气与石油化工业、滨海旅游业、滨海砂矿及材料制造业、现代海洋渔业、港口及临港产业、海洋环境保护业等。因为这六大产业的产品具有稳定和发展前景的市场和民生需求,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产业带动面广,加快培育和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增大海洋产值总量和富裕民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海洋油气与石油化工业等临港工业,壮大第二产业;继续推进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服务业的发展,强化第三产业;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优化第一产业。推进海洋资源深加工工业发展,重大措施就是以港口为依托加快建设临港产业园区。洋浦港、八所港和海口马村港的经济效益将越来越大,尤其是“一港三基地”的洋浦,是石油化工基地、石油天然气储备基地,经济附加值很高。还有马村海口综合保税区以滨海石英砂矿为基本原料的中航特种玻璃和英利、汉能光伏产业,这两个工业发展起来的话,对海南的拉动也特别大。如果海南能参与南海油气勘探开发,可以在重点区域布局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后勤补给基地、油气终端处理、油气储备、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特种玻璃制造业、光伏产业、水产品加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能源产业、修造船、游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业等诸多海洋新兴产业,这些将成为支撑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有人担心发展油气化工对环境影响很大,其实不然,既然是现代海洋产业,就有相配套的先进的环保科技。比如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炼油化工的产值占新加坡总产值的36%,但新加坡环境依然是世界一流,关键是强有力的环保措施和严格的管理法规。

(三)构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推进经济与环境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以人为本、环境友好、人海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的法规体系建设,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创新陆源污染物的综合整治和监管机制,强化陆海污染综合防治。加快海洋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工程,构筑海洋、海岸带和海岛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推进海洋生态建设和修复。有效保护海南热带特色鲜明的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滨海湿地、海岛及其周边海域海洋生态系统,进一步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和科学管理水平,保护生态与环境优良。

(四)建设海洋科技、教育和文化创新体系,为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以海洋科技项目为纽带,搭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联盟,开展协同创新,不断提高海洋资源开发的科技支撑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海南大学“211工程”建设为基础,建设全省海洋科技、教育和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同时,制定海洋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激励政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综合协调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力量,大力引进和培养海洋人才,建设好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五)加快三沙建设步伐,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要紧紧抓住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和国务院批准成立三沙市的战略机遇,加快三沙建设,实现我国南海安全的总目标。建议设立三沙生态经济区,实施寓维权于生态保护和开发之中的战略,将海南建设成为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示范基地。行动纲领为:一是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为驻岛军民和渔民提供全方位服务,解除其后顾之忧。二是建设西沙群岛国家海洋公园,发展岛礁原生态旅游,建设国内唯一、世界一流的具有特、奇、美特色的热带海岛风情休闲度假基地。三是建议设立国家级的三沙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四是要加快建设西南中沙渔业补给基地、增养殖基地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大力发展现代渔业。五是加快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服务基地建设步伐,创造条件推进南沙和西沙群岛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六是探索海监、渔政、海事、海警、海关等涉海联合执法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形成执法合力,提升海上维权能力。七是建立军民融合护疆新模式,增强政府、驻岛部队、民众的鱼水关系,强化海防建设。八是建设国际海洋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平台,探索建立国际海洋生态经济合作新机制,实施“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推进南海互利友好合作和和平发展。

(六)创新海洋管理体制机制,为海洋经济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建议成立海南省海洋发展领导小组,建立海洋综合管理的高层次协调机制。完善和健全海洋法规体系,组织编制海洋开发综合性规划,推进海洋事业有序发展。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辅的海洋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增强海洋强省建设的资金保障能力。建立社会监督机制,规范审批管理,创造公平的海洋开发环境。完善海洋统计指标体系,为综合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海南海洋生态优势,申请建立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创新海洋执法体制,形成统一高效的联合执法机制,建设南海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维权基地。

[1]张本.海南海洋资源与开发[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4):106-110.

[2]张本.建设热带海岛型“生态省”:海南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 [J].特区展望,1991(6):21.

[3]王颖,马劲松.南海海底特征、资源区位与疆界断续线 [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803.

猜你喜欢

海岛南海海南
南海明珠
北海北、南海南
怀念海南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南海」——歴史、国際法尊重を
南海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