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教育成就精彩人生
2014-12-17叶祥元
叶祥元
成功的道路有许多条,然而曾几何时我们却只专注于一条——那就是考上大学,成为“天之骄子”、“社会精英”,唯此的人生才被认为是精彩。
而现实的情况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由一元转向多元,由精专转向多能。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被社会竞争无情地拉下神坛,苦读四年,许多人面临着失业或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窘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而拥有专业技能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却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悄然地成就着自己的人生。
掌握专业技术技能 赢得人生出彩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有万金,不如一技在身。随着经济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技能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持续走俏,职业教育在全民精英教育的夹缝中经过磨炼和洗礼,日益为大众所接受,更多的受益者,是那些经过职业技术教育而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武威锦华大酒楼凉菜间主任、凉菜出品总监徐升对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中学毕业之后,因为成绩一般,爱好厨艺的徐升选择了就读职校学习烹饪,接受了为期两年的严格专业技术教育。由于自小对烹饪技术的喜爱,小徐在学校的学习异常勤奋和刻苦,不仅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训从不马虎,而且在课余时间废寝忘食地进行琢磨和练习,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之后,他顺利地被北京一家餐饮公司聘为川菜厨师。
之后,他又去了江苏昆山,在一家国际大酒店上班。工作中,为了提高管理能力,他常常自觉自愿地加班,每天上班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这样的付出,换来的是专业技能的迅速提升。半年之后,小徐被总公司调入上海分公司,任凉菜主管,在那儿,勤学上进的他收获了一份完美的爱情。
在外打拼4年之后,小徐和妻子决定回到家乡发展。刚一回到家乡,小徐即被急缺人才的武威锦华公司重金聘用。身为中级烹调师、中式火锅烹调技师的他,由于擅长川菜、本帮菜、杭帮菜、西北菜等特色菜系,现在则负责酒店新菜品的开发与管理,工作风生水起。
接受职业教育能让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就可选定发展方向,确定努力的目标,获取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小徐的经历只是职业教育成就精彩人生的一个缩影,凉州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则惠及万千像小徐这样的学子与农民。
实施示范学校建设 加速职业教育发展
地处河西走廊的武威市凉州区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区,也是典型的农业区,农业人口多,底子薄。面对这一现状,凉州区结合《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动摇。
凉州区教育局局长苏万俊说:“我们以改革为动力,创新求活力,不断调整发展思路,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根本,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办学形式多样化,学校管理企业化,教育教学特色化的办学格局,尤其是示范校建设,加速了凉州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
2012年6月,凉州区职业中专成功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为全区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凉州区职业中专副校长张同祯告诉记者:“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在省、市、区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根据国家三部委要求,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认真组织实施示范校建设,在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93个子项目共433个验收要点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
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是必须为社会输送真正有用的职业技能人才,也就是要为每个人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中,依托市场、瞄准产业、锁定职业、校企共建,围绕学前教育等4个重点专业,对本市区企业展开广泛调研,通过分析论证,建立并实施了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张同祯说。
记者了解到,凉州区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行了“订单式‘园校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幼儿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园方参与实践教学过程,校方按照园方岗位需求,将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和职业标准深度对接,提高了就业质量。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行“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内汽修厂和校外合作企业,通过典型任务驱动方式,让学生在“校中厂”这一工学结合的环境中,完成教材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对接,培养职业素养和实际能力。本专业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强,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8%。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行“理实一体、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以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受益为立足点,以校内“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把企业技术标准与教学任务融通,通过仿真或企业实践训练,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如今,对口就业率由建设初期的80%达到97%。
机械加工专业实行“工学一体、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以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职业资格考前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职业岗位上学习,在学习环境中工作,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与从业资格标准的一致,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的融通。
目前,凉州区职业中专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6187人。近两年来,为社会输送毕业生2880人,其中,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毕业生1728人,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98%,平均就业率达99.1%。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有力助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苏万俊这样说道。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公办民办共同发展
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一段时期,由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过于滞后,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导致部分学生所学专业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出现低就业或伪就业,同时,受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学生都认为受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获得较高的学历,忽略了职业技能的价值,凉州区职业教育举步维艰,职校招生也曾遭遇“滑铁卢之役”。
目前,凉州区共有中等职业学校5所,其中,公办职业学校2所,民办职业学校3所;有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19所,其中技工学校2所,就业培训中心1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6所;有农广校1所,乡(镇)村农民培训学校376所。
为了理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提高办学效益,凉州区先后将教育、水利、乡企、农机、卫生等部门管理的区职业中专、水利学校、乡镇企业学校、农业机械化学校和卫生学校整合到区职教中心,着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目前,凉州区依托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区职业中专,联合区内15所职业教育机构和26家企业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
凉州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投资2亿元实施区职业中专异地搬迁工程,新建了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可容纳8000多名学生,年培训达1.2万人的职业中专新校区,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达到了全省同类职业学校先进水平。同时,积极引进急需人才。
“2007年起,我区陆续引进紧缺专业技术人才17名、招录应届大学毕业生28人,同时从2011年开始每年落实10万元职教专项资金,用于解决特聘教师的工资问题。”凉州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张以德告诉记者。
按照国家和省上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区上还着力改革招生政策,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对职教招生工作的宏观调控,把职业教育招生纳入高中阶段招生计划,统一安排,统一录取,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年扩大。2007年全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4765人,占全区初中毕业生数的23%,到2013年,职业学校招生6118人,占到初中毕业生数的40%,职普比例达到4∶6。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凉州区还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将民办职业教育作为加快全区职业教育发展、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民办公助”形式筹建了兴宇职业技术学校,该校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教学楼,购置了各类实验实训设备,建成了占地200亩的金帆农业科技园区,为全区设施农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凉州成人中专投入700多万元,新迁了校址,修建了汽车驾驶与维修实训基地,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保障;武威西牛职校投入560多万元,与长城麦芽集团公司共建占地70亩的机械加工实训基地,成为凉州区校企合作办学的样板。
随着凉州区社会经济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拥有专业技能的职校生社会竞争力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劳动生产力。全区职业教育已形成了民办和公办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大力开展技能培训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据了解,为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当地民生经济和社会发展,凉州区在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大力开展了劳动力技能培训。
积极构建以就业培训、职业教育、行业培训、乡镇培训、民办培训互为补充的“五轮驱动”培训机制,进一步加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探索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主动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提供培训服务,形成了广覆盖、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
坚持分层培训、因人施教的原则,重点培养机械加工、特种车辆驾驶、钻井、电子技术、物流和特色种养殖方面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确保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采取校企联合和横向联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保证培训时间、创新培训方法、科学选用教材、强化培训考核、严格发证鉴定,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同时与江汉石油管理局、甘肃正邦技校等单位加强合作,建立了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模式。
“近三年,凉州区累计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3211人次,其中职业培训20916人次,创业培训2295人次,为全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能服务支撑。”张以德说。
为提升农民科技水平,发挥农业人口大区优势,凉州区注重典型培育,示范带动,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主体生产模式和“4301”强基富民工程,认真组织实施了农民科技培训的各项工作。
加强农技服务指导,建立了“领导+首席专家+技术服务组+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服务模式,全面落实区级技术人员包乡、包村和乡镇技术人员包村、包棚的技术承包责任制,做到技术推广到田头、指导服务到人头。
坚持以“需求定培训”,积极探索培训模式,区农广校采取“流动办班、下乡培训”的新模式,开办了蔬菜园艺工培训班,把基地延伸到乡镇及村组,把技能送到农民家门口。兴宇职校发挥金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作用,把学员集中到园区,采用交流式、互动式、启发式、演示式培训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结合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区农广校、区职业中专和兴宇职校4个培训基地,开设农机操作员、农机维修员、蔬菜园艺工等多个涉农专业技能培训项目,年培训16000人以上,促进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就业有门路,升学有出路,创业有思路,凉州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让万千学子和农民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选择职业教育不再是无奈之举,而是通往成功的又一条光明大道。
?笙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