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养德” 提升品行
2014-12-16李康桂
李康桂
【摘 要】读好书与品德的养成密切相关。做好读书指引,明确学段阅读目标;开设校本课程,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完善专题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规范评价细则,保障阅读活动实施,“以读养德”,在读书中汲取思想营养,有助于逐渐提升小学生的品行素质。
【关键词】以读养德;读书指引;校本课程;专题活动;评价细则
经过我校近几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要引导小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承担起个人与社会的责任,就要注重学生的阅读。通过“以读养德”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品行。“读书养德”是北宋大思想家程颐教育思想的精粹,他在《程氏易传·大畜传》中说:“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德。”到了南宋,这一理论被理学家朱熹发展了。朱熹认为“读书可以养心,既养心情,又养心性,更养心力。”这确定了读书学习是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今天,我们认为,“以读养德”,在读书中汲取思想营养,有助于逐渐提升自己高尚的品德。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实施“以读养德”呢?笔者结合本校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提出以下策略。
一、做好读书指引,明确学段阅读目标
清代才子张潮说:“有工夫读书,谓之福。”为了让学生的读书活动顺利开展,我们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分别以“礼、和、勤、孝、信、卓”为培养目标,开展相应的阅读教育,并通过统筹安排和化整为零两种方式,保障学生的读书时间。
(一)统筹安排,用好“整块”时间
每逢周末,繁重的家庭作业就会是孩子们最头疼的一件事。因此,我们鼓励教师在假期尽量少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取而代之的是“周六阅读”。学校图书室每周周六早上都为学生开放,每次开放都有专门的教师在现场指导如何阅读课外书。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互相交流阅读感受,从而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同时,我们倡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挤出时间阅读。一是“课前一说”,每天的语文课前五分钟为读书交流时间,形式由各班级自己定。二是“课前一读”,学校要求各班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内容主要是唐诗宋词以及优美的散文,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养成读书、积累的良好习惯。
(二)化整为零,用好“边角”时间
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也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为此,我们采用“化整为零”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用好“边角”时间,这就是“课前静读时光”,早上及中午到校后,在班干部的组织下进行课外阅读,要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让学生在静读中获得阅读的愉悦。
二、开设校本课程,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孩子品性的涵养、视野的拓展、心智的开发都与阅读密不可分。不敢创新,就不会有大发展。如何通过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来构建品行呢?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我们在学科课程上做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开展了三门校本课程——阅读课、品德与生活课和综合实践课。
(一)推行“微型阅读指导课”
各年级每周都有一到两节的校本阅读课,阅读课都推行“微型阅读指导课”。这样的“阅读课”,可以控制在20分钟之内,之后由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人读人异,人言人殊”的个性化阅读最终都变成“殊途同归”。如阅读《让青少年懂得孝敬父母的故事》后,不少学生谈了自己孝敬长辈的原因。
(二)提倡“课内外结合的品德课”
我校品德课除了完成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外,还围绕各年级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地方性品德课,提倡上“课内外结合课的品德课”,主要表现为:阅读内容在“内”,感悟体会都在“外”。如四年级以“孝”为目标,教师引入《你到底爱我有多少》这个简短的故事后,分小组讨论如何去孝敬长辈,感悟“孝”是中华传统美德,再以小组代表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表达“孝”。在品德课上谈了不少做法后,综合实践课上就开展了“我为妈妈洗一次脚”的课外实践活动,从策划到分组活动,再到活动小结,都由学生自己组织,教师只是调控和指引,充分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三、完善专题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构建学生课外阅读与品行双赢的有效策略是双线推动的,它不仅限于单一的学科上,更体现在学校的专项活动上。从2009学年起,我校就开始在阅读和品行上努力开始一系列的活动。
(一)好书推荐,提高兴趣
按不同的年龄特点、个性倾向、智能发展和阅读要求,“好书推荐”活动对学生群体分设三个层次:“小学士”“小硕士”和“小博士”,激励学生重勤奋、重合作、重积累,积极自觉地投入课外阅读。从2009学年起,每周星期五早操后,学校都有一名学生作好书推荐(事前由班选举演讲代表)。“好书推荐”活动的开展,体现了生生互动,构建了阅读信息交流的平台,更好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读书心得,内化素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交流读书心得,学校定期开展“十佳阅读之星”和“书香杯”评比活动。
1. “十佳阅读之星”评比是每月各班级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然后由班选派代表参加学校竞选的阅读积极分子。学校给获得“十佳阅读之星”称号的同学颁发证书,并在校内宣传栏张贴这些同学的照片,宣扬其事迹。
2. 为了发挥“十佳阅读之星”的辐射作用。多年来,我校都在寒暑假开展“书香杯”读书心得征文比赛,让学生通过一个长假的阅读,写出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为学生阅读心得的展示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我阅读、我成功、我快乐”。近两年,我校提倡亲子共读一本好书,因此,在评比中,也加入了家长的新元素,如“家有藏书”评比、亲子征文比赛、亲子读书手抄报比赛等,以活动推进“书香家庭”建设,让书香弥漫每一个家庭,影响每一个家庭。endprint
四、规范评价细则,保障阅读活动实施
为了让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持久开展,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真正达到“以读养德”目标,制定对“以读养德”的管理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缺少管理和评价的及时跟进,此活动就有可能松散无序,难以形成常态化的氛围和制度化的举措。因此,在这项活动中的管理和评价上,我们有以下四项措施。
(一)跟踪评价
我校每期都做好“以读养德”的计划和总结工作,专门组织全体教师一起学习,同时,明确人员分工、工作任务和方法。每学期都适时记录活动的时间、进度、收获等情况,并在平时的活动中随时随地对教师进行检查,给与指引,这是一种灵活方便、见效迅速的方法。
(二)家校联系
召开家长会时,教师会向家长提出“以读养德”的重要性,如向家长宣传一些亲子共读的方法等。平时,老师与家长共同管理和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品行,由家长填写反馈表,评价一段时间内孩子的表现。如评选每学期各年级的品行之星时,班主任就需要给家长发一份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表,让家长评价学生在家的表现。如三年级以“勤”为培养目标,一学生在校内勤奋好学、表现出色,但在家中却成了“小天王”,教师了解后,以评比品行之星为契机,后来“小天王”变身为“勤力王”了。
(三)管理检测
我校的正、副校长作为此活动的主持人,亲手把关,把“以读养德”的管理和研究纳入到日常教研工作中,我校每学期都开设三门地方课程——课外阅读、品德、综合实践的教学研讨课,用观摩课对全校教师发挥引导示范作用;为推动全校地方课程的开展,我们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并聘请专家到校召开专题培训:如有关“阅读与诗意人生”的专题讲座,“师德与阅读”讲座都如期举行。
(四)活动展示
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和检验的平台,“以读养德”已经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在全校营造起“以读养德”行动研究的良好组织氛围。通过活动、评比、学校网站、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校会、家长会、班会等多种平台来展示“以读养德”的成果,交流经验,检验效果。校园专项活动,全校学科的全方位配合,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示了师生“以读养德”的风采。
我校通过“以读养德”,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点燃孩子们阅读的需要,促使阅读兴趣破土而出,以蓬勃向上的力量生长。同时引领孩子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自己喜欢的好书。通过阅读,学生明白书中的道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以读养德”带给我们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让每一个小龙学子受益,真正实现了小龙学校“正德做人,厚道做事,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朱熹.近思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