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风险分担与产业专业化综述

2014-12-16唐珏

2014年32期
关键词:风险分担风险

作者简介:唐珏(1987-),男,汉族,安徽宣城人,研究生,单位: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摘要:本文对现有关于风险、风险分担和产业专业化的文献进行了一个相对较系统的梳理。一个地区可以利用其所具有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享受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收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然而,一个地区并非专业化水平越高越好,因为专业化会带来相应的风险,由于风险的存在会抑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但引入风险分担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地区的专业化水平,使该地区充分享受到专业化的收益,同时使得其所面临的专业化风险不会增大。

关键词:风险;风险分担;产业专业化

一、综述背景和意义

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是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命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得以及时改变,产业结构是否能够不断优化,这些对未来“中国梦”能否顺利如期实现都至关重要。产业结构与产业专业化具有密切联系,因此从多维度对产业专业化加以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通过分析研究风险、风险分担和制造业专业化之间的关系,和具体的风险分担渠道,一方面,可以为继续提高专业化水平以增加社会福利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而经济转型的重点之一就是调整产业结构。本文希望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理顺风险分担、风险分担渠道和产业业专业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此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及国家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二、产业专业化分工的益处

产业专业化能带来益处,这已广为人知。Adam Smith(1776)对劳动分工做了较系统化的阐述,其论述的分工优点主要有以下三点:(一)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二)不同工作间的转化会有时间损耗,专业化生产后可以减少或避免这种时间成本;(三)分工利于劳动者发现更好的生产方法,促进发明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一个地区利用其比较优势进行生产,然后与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可以促进地区福利的提高。这种比较优势主要是由分工差异带来的,所以被称为内生性比较优势理论。

David Ricardo(1817)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专业化分工,虽然大卫.李嘉图也强调利用比较优势进行生产,通过和其他地区贸易,以改进地区福利,但是李嘉图所强调的比较优势和斯密的有所区别。前者是指外生性比較优势,这种优势在地区做专业化分工决策之前便已经存在,例如矿场、森林等自然资源或是地区人口或文化结构等,而后者则是指内生性比较优势,源于分工差异。

Allyn A.Young(1928)认为专业化分工会产生报酬递增。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后工人会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过程中会发现更好的生产方法,这会带来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但斯密忽略了重点,即分工会将复杂的生产过程转变为一系列的简单生产步骤。生产步骤的简单化使得采用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机械的使用又促进了分工进一步发展。产业分工和专业化是实现报酬递增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报酬递增取决于劳动分工的发展。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二者相互促进、循环演进。也即,市场规模扩大使得劳动分工深化,劳动分工的深化引致市场规模的扩大,在这一循环反复的过程中,带来了规模报酬递增。

Krugman(1991)等分别从共享、匹配和学习等具体的机制分析专业化所能带来的优势或是优点,这些优势包括前后项关联效应、共享劳动力市场和技术外溢等。这些优势形成了一个地区的外部规模经济,促进区域内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竞争优势的提升,使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入和消费也相应得到提高。

三、产业专业化分工的风险及风险分担

Murray Kemp and Nissan Liviatan(1973),and Roy Ruffin(1974)等认为一个地区专业化分工程度越高,则该地区的总产出方差就会越大,即风险越大。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产品市场的异质性冲击所造成的产品需求量和产品价格的波动。

波动主要是由三种不确定性引起的:1.产品未来价格的不确定性;2.生产产品所用技术的不确定性;3.消费者对产品偏好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对产出风险进行保险,那么该地区可能就会面临着较大的福利损失,该损失甚至可能会超过产业化所带来的收益。

当一个地区遭受异质性风险冲击时,当地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会受到较大影响。为避免遭受较大风险冲击,此时地区会降低专业化水平或是选择较大的专业化水平,但这也导致该地区未能很好的享受专业化所带来的福利。

Helpman等(1978)证明如果产出风险可以通过资产贸易来加以保险的话,也即在区域间引入风险分担机制,那么专业化的收益又可以重新获得。该理论对日后经济增长理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方面可以减少区域遭受异质性冲击时所蒙受的损失,降低了收入和消费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各区域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提高专业化水平,增进整体福利。

Ozcan等(2003)认为对由于专业化而带来的产出风险进行保险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期货市场和一般的灾难险是常见的形式。通过资本市场而实现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则是分摊区域或国家间风险的主要手段。他们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风险分担和产业化之间的正相关性,且一个国家内部各区域间的风险分担水平比国与国之间风险水平高,一国内部的专业化程度亦高于国与国间的专业化分工程度。

Basile等(2010)认为,当有限种类的产业占据某地区生产活动的主导地位时,则称该地区是专业化的。他们对欧盟15国的风险分担和专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考虑非线性性和空间相关性的情况下,对非参数递增空间自协方差模型进行估计,证明了在控制其他变量情况下,风险分担对产业专业化依然有正面影响,但在欧洲这种影响具有很强非线性性。

Cufiat和Melitz(2012)采用一组较大的国家样本进行经验分析,证明了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的出口国家,倾向于选择产出波动更高的产业。也即,拥有高灵活性劳动市场的国家会专业化于高产出波动的产业。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会形成一种新的比较优势,提高了一个国家应对异质性冲击的能力,进而影响专业化分工。

Asdrubali et al.(1996)对美国州际间的风险分担渠道进行了简单的分解。首先,通过进入资本市场,家庭可以通过持有其他区域的生产性资产以分散风险,这是美国分散分担的最重要的途径;其次,家庭可以通过借贷市场调整他们的资产组合,以分担风险;再次,联邦通过税收、转移支付和捐赠,实现部分的风险分担。

Julan Du等(2011)将中国风险分担渠道分为财政渠道和非财政渠道,其中财政渠道主要是指财政转移支付,非财政渠道包括正规金融系统(资本市场和借贷市场)、非正规金融系统(主要指民间借贷)、全球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等。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中国省际之间风险分担水平总体还偏低,财政渠道所起作用远小于非财政渠道。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省外城镇转移,农民工将工资收入汇往户口所在地,这部分汇款已经成为中国省际之间风险分担的要渠道。

Ralf Hepp等(2013)对德国风险分担情况进行了研究。将风险分担渠道分为三部分:要素市场、借贷市场和政府部门,其中政府部门包括联邦税收转移和社会保障、财政均衡机制、增值税再分配、州与州之间的财政转移以及联邦补助几个方面。将样本分为1970-1994年西德10州和1995-2006年德联邦16州两个子样本,以及将后者又分为西德和东德两个子样本。采用Asdrubali et al.(1996)的分析框架,进行回归分析。这些研究结果,一方面,验证了前期有关德国联邦财政系统的性质在统一后发生变化的结论,即财政系统以转变为由西德向东德进行大规模财政转移的渠道;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该转变的另一个效应,政府部门在西德各州风险分担上所起的作用大大下降。

杨本建等(2013)采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各地区风险分担和专业化之间的关系。认为中国各地区风险分担的能力显著影响了地区专业化的水平,风险分担水平越高,则专业化程度越高。

四、关风险、风险分担与产业专业化研究的总结及发展趋势预测

自Ozcan(2003)对美国、日本等国家内部和各国之间风险分担对产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以来,就出现了一系列相关的经验研究文献。Sebnem等(2004)研究了欧盟风险分担水平上升和专业化水平上升二者之间的关系。Ralf Hepp等(2013)对德国统一前后两个时期各州风险分担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渠道所起作用的变化情况。从风险分担的视角来研究专业化分工已逐渐盛行起来,相关文献也日益增多。

从实证研究范围上来看,雖然已有一批有关风险分担对产业专业化影响的实证研究,但采用实证方法验证风险对产业专业化具有抑制作用的相关文献似乎还没有。

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大部分的实证研究对象都是欧美发达国家,现有研究很少有以发展中国家或是中国为研究对象,只有Julan等(2011)对中国各省间风险分担的渠道做了研究;杨本建等(2013)对中国省际之间风险分担和专业化水平间的关系做了研究。但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且自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是非均衡发展策略,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因此,对不同省份而言,风险和风险分担对产业专业化可能存在不同的影响,这需要我们以省市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

从实际意义方面看,鉴于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专业化分工之间又有密切联系。因为经济结构调整会面临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从风险和风险分担的角度研究专业化分工既是理论研究的需要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因此,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有关风险和风险分担对专业化分工影响的相关文献会逐渐增多。(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1776)国富论[M]唐日松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杨本建,毛艳华,安苑,万陆.风险分担与地区专业化:中国的经验[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2期).

[3]Allyn A.Young.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Progress[J]The Economic Journal,Vol.38,No.152December(1928).

[4]Asdrubali,Pierfederico,Bent E.Sorensen,and Oved Yosha.Channels of Interstate Risk Sharing:United States1963-1990[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6).

[5]Cufiat,Alejandro and Marc J.Melitz.Volatility,Labor Market Flexibility,and the Patter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s Association(2012).

[6]Julan Du,Qing He,Oliver M.Rui.Channels of interprovincial risk sharing in Chin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9(2011).[7]Krugman,Paul(1991),Geography and Trade(MIT Press,Cambridge,MA).

[8]Ralf Hepp,Jürgen von Hagen.Interstate Risk Sharing in Germany:1970-2006[J]Oxford Economic Papers(2013).

[9]Roberto Basile* and Alessandro Girardi.Specialization and risk sharing in European regions[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10October(2010).

[10]Sebnem Kaleml-Ozcan,Bent-E.Sorensen,and O Yosha.R Risk Sharing and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videnc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une(2003).

猜你喜欢

风险分担风险
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问题研究
社会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构建医疗风险分担体系的研究
PPP模式的风险因素及分担模式分析
意外人身损害赔偿风险分担机制研究
关于我国PPP项目管理方案的策划与研究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