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高效课堂讨论环节在本地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4-12-16刘碧海

文教资料 2014年23期
关键词:优秀学生小组讨论课堂

刘碧海

(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陕西 咸阳 713100))

高效课堂改革实践活动在全国已进行了几年,涌现了许多出色的实践模式,其中有: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及“四清”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 三 六”及“10+35”模式;江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模式;河北沧州、福建厦门、河南郑州等地的“导学案”模式;江苏南通等地的“活动单”教学模式等。无论哪种模式,课堂讨论都是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全国正大力推广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我们地区的高效课堂实践活动也在进行中。课改过程中,大家付出了许多努力,每次讲课前,教师准备好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方便学生预习准备,以及集体讨论,并达成共识,教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特色导学案。上课时,教师精心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精心点拨学生,组织讨论,进行达标检测,指导学生课堂小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论是预习探究,还是检测小结,都很有成效。但是课堂实践活动是个新生事物,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课堂讨论环节。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1.教师把课堂讨论视为教学的“点缀”,只为表面的热闹,没有认识到课堂讨论的重要性。

一些老师做足了表面文章,声光电手段全上,只是为了领导看起来满意,学生开心。对课堂讨论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导致讨论效果大打折扣。

2.备课时,个别教师的问题设计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讨论的问题难度设置不当或前期准备不足。

问题比较浅显时,绝大多数学生把已透彻理解的问题用来讨论,看似热烈,实际是一种为讨论而讨论的形式主义。问题难度过大时,学生见题感觉茫然,不知从何着手,无法进行讨论,使讨论落空。如教授《沁园春·长沙》一课时,设计的问题是:此词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及丰功伟绩。学生拿着参考资料,喜笑颜开,发言踊跃,结果却是显而易见的低效,因为这个问题设置得太过浅显。如果把问题设计为:此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对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了。看着学生茫然的眼神,教师所谓的有效发问只会落空。

3.一些班级缺少讨论小组的组织建设。

没有对学生分组,课堂讨论散漫。学生各自为战,没有沟通、合作,没有发挥集体智慧的优越性。没有分组的学生讨论,教室里嗡声一片,喧闹而散漫。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无法发挥,一般学生的参与意识几乎没有,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只能消极等待个别优秀学生和老师说出所谓的答案。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能有效调动,成了课堂上可有可无的“听课生”。

4.缺少讨论方法指导与训练。

针对学生情况,缺乏方法指导和训练,直接讨论只是空热闹一场,高效根本无从谈起。比如,在学生刚升入高中,需要教师引导的时候,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没有指导学生,没有告诉他们诗歌鉴赏时需要抓住意象特征品析情感,而直接叫他们鉴赏《沁园春·长沙》中蕴含的情感。学生讨论的时候,热热闹闹地说,却无法得出结果。缺乏指导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讨论,只能在自己低水平的基础上表达一些言不及义的想法。

5.教师欣赏优秀学生,看重他们的精彩观点,导致讨论时,学生不是全员参与。

发言的总是少数几个优秀学生,其余学生基本不发言,对讨论漠不关心,部分组员在讨论过程中被边缘化。

6.对学生讨论的评价和掌控不到位。

学生讨论,老师有必要进行评价和引导。某些教师对学生不到位的说法予以讽刺挖苦,或者自己对问题也缺乏正确的理解,只由着学生自己讨论。导致部分学生消极应付,或者趁老师不注意随心所欲地说闲话,做一些课堂讨论时不该做的事情。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本地学生多来自农村。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留守儿童及青少年增多,他们从小受到的基础教育比较薄弱。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他们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见讨论就发憷,不愿参与讨论。

2.懒于思考,学习习惯差,对优秀学生依赖性强。

上课时部分学生不发言,没有讨论积极性。他们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师或者优秀学生的答案,他们懒于动脑思考,而老师的传统教学方式又强化了他们的惰性。

3.某些不会学,不知道怎么参加讨论,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

讨论过后,对问题的理解层次依然停留在讨论进行之前。他们不懂得如何主动学习,只习惯于等待老师送“鱼”,而自己却不会“结网”,更不会捕“鱼”。

4.学生知识能力欠缺,基础较差。

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导致讨论没有深度、效果不好。基础教育在乡村的资源不佳,学生水平逐年下降。部分学生知识面窄,眼界不宽,即使讨论也不知道怎么做。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无论哪个行业,能力的提升都是建立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的。没有基本的知识积累,讨论只是做无米之炊。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时候,给学生介绍曹雪芹,有些中学生竟然不知道曹雪芹是男的。讲授李清照词时介绍作者生平,他们惊讶于李清照是女的,这种现象应让我们深刻反思。

5.对讨论成果的记录、总结与展示不到位。

如有讨论,没有记录;有讨论,没总结;或者讨论了,但负责讨论结果展示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对讨论结果的表达言不及义,使讨论成果打折。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新课标提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所以在高效课堂教学中,讨论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课堂操作中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使讨论真正成为学习的需要,使讨论由“要我讨论”变成自觉的“我要讨论”,教师和学生必须共同努力。

1.教师应提高思想认识,采取多种措施,增强课堂讨论效果。

(1)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课堂讨论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为此,教师要习惯于用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习惯于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成为互动的课堂、思考的课堂、师生互相学习的课堂,而不是做给领导看的课堂。

2.备课的时候,设计的讨论问题、方式要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课堂讨论切忌精英表演,要面向全体学生,符合促进全员参与,争取全面提高。在课堂讨论中,全体同学都要参与并且有收获,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讨论题,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思考点。

应如何使课堂讨论更有效呢?肤浅的内容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艰深的内容则使课堂讨论失去生气。可以进行课堂讨论的问题大致有两类:一是每课的重点、难点等。二是由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容量不足造成的问题。这两种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拦路虎”,将其作为讨论内容,能够保证课堂讨论质量及效率。对基础一般的学生,问题要侧重于基础性。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问题要侧重于学生的发展,探究性要强,并能适度拓展。例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重点难点是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把握文章的写人艺术。把这个作为讨论重点,可以使学生把握文本的核心。学生认知能力和容量不足造成的问题,主要是对《红楼梦》全文缺乏了解和对人物关系搞不清。他们觉得文章里人物太多,像乱麻一样,究竟谁是谁的什么亲戚,心中无数,所以把人物关系和相关章节的内容作为次重点问题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容量,开阔眼界,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对文本认识的深度。

(3)对学生进行分组,让讨论有序进行。布鲁菲(bruffee)在他关于小组规模研究的总结中建议,5人是小组讨论的理想人数,增加人数会使讨论不够广泛、充分,减少人数则会降低讨论效率和水平。而在农村学校的自主高效课堂中,小组成员为4人,比较适合现状,以前后桌为一组最合适、最高效。如果人数过多,课堂秩序无法保证,且会使部分自觉性差的学生借机乱跑凑热闹。在语文高效课堂实践中,根据课堂学习需要,把大组讨论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运用。一般情况下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大组内交流,特殊情况下可直接进行大组讨论。小组讨论应有主持人、记录人。要对讨论结果进行整理与描述。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采用轮换制,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干,有机会展示自己。

(4)教给学生讨论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长期对学生进行讨论训练。为学生提供讨论需要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来,胸有成竹地进行讨论。教给学生讨论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提供给学生语文课需要的参考资料。没有长期的训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只能茫然失措。比如,在诗歌赏析时,教给学生必要的鉴赏知识和方法,才会使学生在讨论时有的放矢,不至于大脑空白,无话可说。

(5)分组讨论时,教师分给每个学生的任务要具体,强调每个人必须展示自己的成果,以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让优秀学生做组长,发挥其组织能力和榜样优势,让比较内向的学生负责记录,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代表本组展示成果。另外,在讨论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检查,尤其平时发言不多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展示成果时必须发言。对自律性差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监督,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避免开小差。

(6)进行适度的激励。教师应在课堂讨论中始终把信任的目光投向学生,倾听其意见,鼓励其自信,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获得良好的讨论效果。在成果展示的时候,对学生的发言多鼓励,肯定他们思想上的闪光点。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往往缺乏表达勇气,所以,即使某些学生在讨论中有些意见不成熟,也不要轻率地否定他们,压抑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首先应当肯定学生主动表达的勇气,对一些亮点给予肯定,然后对学生不成熟的意见以诚挚的态度点拨、指导、辨析,使其心悦诚服,积极主动地接受正确的观点。

2.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确保学习效果。

(1)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正确掌握学习方法。在推行高效课堂改革前,我们先给学生讲各种学习方式的效果,让他们正确选择学习方法。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其收获显著不同。看一遍的收获是10%。听一遍的收获是20%。说一遍的收获是70%。动手做一遍的收获是90%(如操作、演练等)。明白了这个,学生就会积极动手动脑,以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改变原有的上课方式,先参与,再提高,再主动学习。

(2)分组和组内学生讨论及学生自我监督,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十组成员轮流做主持人,创造机会,营造氛围,让不思考、依赖性强的学生积极表现,大胆发言。当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职责的时候,就会主动参与讨论融入集体中。

(3)教师教给学生讨论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学生可利用手上的资料对问题进行讨论,归纳小结后由组内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未尽之处,本组成员进行补充。这种方式有利于智力互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在学生讨论时,适度给予指导,使学生讨论理解的层次得到提升。

(4)对基础一般及较差的学生,在预习环节和讨论之前,应先解决基础知识的欠缺问题,理解好字词句知识的意义。内容探究时,每组由优秀学生带学差生,最终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这样的学习过程,会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如此,学生才会对讨论充满激情,从而积极参与讨论。

(5)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讨论成果的记录、总结与展示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积极参与;小组内展示过程中遇到困惑与异议时可进行讨论,可由学习能力稍弱的组员先发言,评价辩析时由学习能力相近的组员共同进行。小组讨论中未能达成共识的可以求同存异,在全班展示时再探讨。

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在教学中让师生充分享受教和学的乐趣。教师对小组讨论的问题进行预设,在小组讨论时进行巡视,适当介入,合理指导,并注意小组讨论时的信息收集,以便在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时恰当补充。减少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增加学生说、做、互动的机会,强化课堂效教学果。

猜你喜欢

优秀学生小组讨论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优秀学生的九个学习细节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为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叫好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