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2014-12-16张旭东
崔 琳 张旭东 刘 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ICU 郑州 450003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主要特点为发病率高,病情恶化快,致死致残率高,为内科常见危重病之一[1]。随着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上的应用,特别是动态的动脉血气监测对于判断危重患者的通气及换气功能尤其是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机体酸碱状态的变化,对指导治疗、观察疗效、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黄河中心医院ICU自2011-01—2013-01收治的4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现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ICU 2011-01—2013-01收治4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47~88岁,平均65.7岁。其中脑出血28例(70%),脑梗死12例(30%)。并发症:I型呼衰29例,Ⅱ型呼衰24例,肺部感染8例,休克4例。
1.2 方法 于患者入科时及入科后24h、48h、72h分别采动脉血,使用i-STAT Abbott血气分析仪进行测定。
2 结果
全组血pH正常9例,<7.35 5例,>7.45 20例。PaO2<8.0kPa(1mmHg=0.133kPa)29例,<4.6kPa 31例,>6.0kPa 9例。低氧血症及酸碱失衡与预后的关系见表1、表2。
表1 PaO2与GCS及预后的关系
表2 各类型酸碱失衡、血气分析结果 (±s)
表2 各类型酸碱失衡、血气分析结果 (±s)
类型 n 死亡 pH值 PaCO2(kPa) BE(mmol/L) HCO-3BE(mmol/L)呼吸性碱中毒 22 6 7.47±0.48 4.05±0.50 1.35±0.80 20.05±1.8 6代谢性酸中毒 5 1 7.28±0.05 4.01±0.24-3.68±0.15 16.01±0.65呼碱合并代酸 4 2 7.38±0.08 3.31±0.63-1.94±0.09 18.15±3.28正常9 31 7.43±0.02 5.31±0.43 0.85±0.62 24.8±7.20
3 讨论
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是判断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最可靠方法,指导改善呼吸功能的直接依据,已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监测[2]。动脉血气分析中监测的主要指标有:乳酸、PH、剩余碱(BE)、PaO2、PaCO2等。乳酸是机体无氧糖酵解的最终产物,动脉血乳酸水平反映了机体内乳酸产生和消耗的平衡状态,当组织缺氧导致无氧代谢时,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血乳酸水平就会升高,缺氧程度和乳酸产生成正比,严重缺氧就可导致高乳酸血症甚至是乳酸酸中毒。机体出现乳酸中毒,会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导致器官损伤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因此动脉血乳酸是反映外周组织灌注情况和细胞内是否缺氧的间接指标[3]。BE不受呼吸因素的影响,是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2007严重创伤出血处理的欧洲指南[4]指出,动脉血气分析检测BE是间接评估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酸中毒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的一个敏感指标,可独立预测病死率[3]。PH、PaO2、PaCO2很客观很直接地反映出机体的酸碱度、缺氧、二氧化碳的潴留情况。
本文4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此次发病前均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患脑血管疾病后因脑水肿致皮质下丘脑及脑干功能受损,出现肺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反射及免疫功能下降、意识障碍、吞咽困难[5],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有效的排出会影响呼吸道通畅,再结合中枢性病变对呼吸功能的抑制,很容易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现象,说明急性脑血管病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直接原因,且与病情紧密相关,即病情越重,呼吸功能、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受影响就越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越严重。许多迹象表明,机体缺氧在MOF发生、发展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故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亦是MOF的主要死亡原因。本文40例患者中11例合并MOF,占27.5%,均有明显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两者之间密切相关。
本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为72.5%,资料显示低氧血症发生率与病情轻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很多资料报道PaO2<8.0kPa是估计预后最具价值的预测指标之一。本文40例患者中酸碱失衡33例(77.5%),以呼吸性碱中毒多见,无论脑梗死还是脑出血,分析其产生呼碱的原因可能为:(1)过度通气机制:脑出血、缺氧、酸中毒致脑脊液pH下降,从而刺激延髓的呼吸化学感受器使通气增加;过度通气致PaCO2下降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加重脑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6]。(2)神经机制:主要因脑桥的旁正中网状结构功能障碍所致。本组资料显示,凡有酸碱失衡及低氧血症者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因此,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机体组织氧合程度、电解质紊乱情况及酸碱状况,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给予吸氧,必要时及早进行机械通气,以保证机体各脏器的氧供,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毛俊雄.实用神经内科诊疗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70.
[2]孟静.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J].当代医学,2009,15(30):128.
[3]刁孟元,王涛,崔云亮,等.入院动脉血乳酸联合剩余碱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危重症急救医学,2013,25(4):211-214.
[4]Saphn DR,Cerny V,Coats TJ,et al.Management of bleeding following major trauma:a European guideline[J].Crit Care,2007,11:R17.
[5]唐英.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协同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5):677-678.
[6]邹俊.肌松剂联合机械通气救治脑出血危重并发症1例[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12(5):1 170-1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