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

2014-12-16王建亭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脑缺血进展我院

王建亭

河南扶沟县人民医院 扶沟 461300

进展性脑梗死是脑缺血后引起的脑功能缺损症状在发病后6h~7d内呈现进行加重,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措施不得当,可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致死率和致残率均高。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较为复发,其中炎症反应参与其中,相关的炎症因子起到重要作用[1-2]。本文选择我院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观察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05—2013-03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共60例为观察组,均符合进展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男35例,女25例;年龄54~73岁,平均(60.9±7.2)岁。根据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梗死组(梗死灶>10cm3)15例,中梗死(梗死灶4~10cm3)组24例,小梗死(梗死灶<4cm3)组21例。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50例,为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8~75岁,平均(58.6±6.6)岁。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症状性脑梗死、有脑血管疾病病史、已经应用溶栓治疗、肿瘤疾病、风湿疾病、合并有肝肾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同时选择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正常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6~73岁,平均(59.6±7.8)岁。3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的次日清晨空腹取静脉血5mL,离心后取血清,测定其IL-1β、IL-6水平,具体操作步骤依据试剂盒提供的步骤进行。正常组在体检当天清晨空腹取静脉血5mL,离心后取血清,测定其IL-1β、IL-6水平,具体操作步骤依据试剂盒提供的步骤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IL-1β、IL-6水平测定结果比较 观察组IL-1β、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1β、IL-6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的IL-1β、IL-6水平测定结果 (±s,ng/L)

表1 3组的IL-1β、IL-6水平测定结果 (±s,ng/L)

组别 n IL-1βIL-6正常组50 21.3±5.5 89.3±19.8对照组 50 34.6±7.1 217.9±35.6观察组60 39.9±5.8 294.5±40.7

2.2 不同梗死灶大小患者的IL-1β、IL-6水平测定结果 大梗死灶组IL-1β、IL-6水平高于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梗死组IL-1β、IL-6水平高于小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梗死灶患者的IL-1β、IL-6水平测定结果 (±s,ng/L)

表2 不同梗死灶患者的IL-1β、IL-6水平测定结果 (±s,ng/L)

组别 n IL-1βIL-6大梗死组15 49.3±6.2 299.6±46.8中梗死组 24 31.1±5.7 237.8±38.6小梗死组21 22.5±4.3 171.2±39.9

3 讨论

在脑缺血发生后,血清IL-1水平升高,脑缺血发生10h后升高到最高,且能够持续维持达72h,而IL-1β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IL-1β参与脑缺血发生的病理过程中,对炎症反应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IL-1能够激活血管内皮因子,从而产生多种相关组织因子,其中有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这些因子可促使凝血发生,使血栓形成,而血栓形成可进一步导致在缺席发生,呈现恶性循环,加重脑缺血症状。

IL-1β与脑组织水肿关系密切,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而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水肿状态,对周围组织的压迫作用增大,进一步加重功能缺损症状[3-4]。本文结果显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IL-1β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脑梗死组,也高于正常组;而随着梗死面积增加,其IL-1β水平也不断增高。

IL-6在脑缺血发生24h后其水平升高,而其水平升高参与了脑梗死发生的早期病理过程,也可能与而后的脑损伤有关。在脑梗死的早期,血清IL-6水平升高可导致脑组织出现炎性损伤,而其水平越高引起的炎症反应程度越高。再者,随着脑梗死面积增加,IL-6水平也越高[5-6]。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大梗死组的IL-6水平高于其他2组,进一步说明血清IL-6水平升高与梗死面积的大小关系密切。

综上所述,了解IL-1β、IL-6水平改变对预测进展性脑梗死的早期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早期实施有效的临床干预,影响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1]冯远,郑自龙.进展性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39-40.

[2]刘森,戴振霞,黄晓哲,等.青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09,31(2):52-53.

[3]李瑞华,管永泽.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3(3):46-48.

[4]熊荣红,熊世熙,黄昕炜,等.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动态改变[J].医学综述,2013,5(3):919-921.

[5]左平祥,高瑞利,刘志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含量动态变化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4(17):271-272.

[6]潘云,唐任光,黄建敏.脑卒中患者IL-6及CRP血清水平检测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93-95.

猜你喜欢

脑缺血进展我院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