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治疗在胆道术后肝胆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2014-12-15张小为郦卫星
张小为++郦卫星
[摘要]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在胆道术后肝胆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08年4月~2012年4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100例胆道术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胆囊切除以及胆道探查术,观察组行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情况。 结果 对照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76%,显著低于观察组(94%),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分别为(86.72±6.93)mL、(149.62±21.55)min及(11.27±2.56)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105.22±12.77)mL、(182.27±31.79)min、(15.73±3.8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显著高于观察组(32%),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外科治疗在胆道术后肝胆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 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胆道探查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7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1(a)-0038-03
Clinical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in the postoperative biliary bile duct
ZHANG Xiaowei1 LI Weixing2
1.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Deyang 618000, China; 2.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in postoperative biliary bile duct.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after biliary surgery from April 2008 to April 2012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randomly,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exploratory surgery bile duc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blood loss, operative time, hospital stay and postoperative condi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xcellent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6%,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4%),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1);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perative time and hospital stay were (86.72±6.93) mL, (149.62±21.55) min and (11.27±2.56) d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105.22±12.77) mL, (182.27±31.79) min and (15.73±3.82) d],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was 32% of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2%),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Surgical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biliary bile duct in the treatment of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 low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t is worth to be promoted in clinical and applied.
[Key words] Surgical treatment; In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Bile duct exploration; Clinical efficacy
肝内胆管结石属于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左右肝管汇合处以上各分支胆管中的结石。它既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1]。一般而言,肝内胆管结石一般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不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更重要的是由此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同时它也是良性胆道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2-3]。临床上一般采用胆道手术对其加以治疗,然而单纯的胆道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研究将外科手术用于胆道术后肝胆管结石治疗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12年4月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100例行胆道术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14~78岁,平均(59.90±5.73)岁;胆道病程1~18年,平均(7.09±1.22)年;34例患者并发肝胆管结石,19例并发胆管狭窄,15例并发肝硬化,16例并发门脉高压,12例并发胆道静脉曲张,2例并发胆管癌,2例并发原发性肝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胆道病程及合并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4孔法实施胆囊切除以及胆道探查术,并造二氧化碳气腹。观察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肝叶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4例(24%),肝叶切除+胆道探查61例(61%),肝叶切除+胆肠吻合口切开探查术9例(9%),肝叶切除+胆道探查+右肝表面切开取石术6例(6%)。术后胆道常规留置T管引流[4]。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优良: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未发生任何不良并发症,各种检查无残石或者残石率非常低;差:术后仍有腹痛等不良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大,残石率非常高,尚需进一步治疗[5]。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3 讨论
引起肝内胆管结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由于食物中脂肪浓度偏高,结果导致肝脏分泌的胆固醇含量超量,超量的胆固醇就会逐渐形成结晶[6-7]。超过80%的肝内胆管结石都是由这个原因引起的。肝内胆管结石的形状及其大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若结石卡在胆管之中,就会引起心绞痛。若胆汁的出路受到一定的阻塞,胆汁潴留,就会造成胆囊发炎甚至是胆囊感染等不良症状[8]。对于肝内胆管结石而言,一般女性多于男性,且常见于年龄在50岁以上的肥胖人群[9-10]。相关研究表明,肝内胆管结石的持续时间及其严重程度与胆囊癌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要给予高度的重视[11]。首先应该对患者行胆道探查手术,然后在此基础上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道术后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对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将结石排出,以解除胆道梗塞及狭窄,使得胆汁能够顺利地排出。对于外科手术而言,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解除狭窄梗阻、清除病灶以及保持畅通的内引流[12-14]。否则,术后结石复发率极高,结石残留率也显著增大,从上方胆管下降至胆管开口狭窄位置处,引起再次梗阻及感染,导致严重的胆管炎以及胆源性脓肿等不良症状。此外,外科手术治疗还能够有效地消除肝胆管癌的潜在风险。
然而,如果手术处理不当,就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手术切口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切口处感染、胆囊炎等不良症状。实际过程中,本研究的具体做法为:①进腹时应游离距切缘3 cm壁层腹膜下的粘连,这样做不仅便于关腹,而且还能够显著缓解肠管损伤程度;②对于多次手术切口层次不清晰的患者而言,除了皮肤以及皮下组织之外,其他部位可缝合一层;③T管从切口内垂直引出,便于术后经窦道胆道镜检查,而且还能够规避术中另行戳孔损伤肠管;④腹膜及腹直肌前鞘选择可吸收线进行间断性地缝合,且于“烟卷”引流位置处缝合一针,不需要打结,这样便于“烟卷”拔针时进行打结;⑤伴有切口疝的胆道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尽可能选择内镜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观察组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综上所述,外科治疗在胆道术后肝胆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强,张小斌,赵俊,等.肝外胆管结石取石术后一期缝合与置T管引流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3):47-48,51.
[2] 陈心焕,许兆祥.胆道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J].肝胆胰腺外科杂志,2010,22(4):327-329.
[3] 王广义,六亚辉,刘凯,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适应证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3):253-255.
[4] 郑国庆,粱金荣,何晓军,等.胆道术后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15(5):498-499.
[5] 汤卫国,吴建军.20例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0):1578.
[6] 韩殿冰,高峻,董家鸿.肝胆管结石各种临床病理类型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5):309-310.
[7] 刘子沛,蔡景修,韩本立,等.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中的价值[J].临床外科杂志,2010,18(2):84-87.
[8] 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的演变[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7(1):1-2.
[9] 李永成,黄圭.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6):762-763.
[10] 武晓勇,马海宁,黄博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与传统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J].中国医药,2012,7(12):1544-1546.
[11] 陈学敏,杨春,孙冬林,等.腹腔镜指导下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 18(8):122-123.
[12] 王福荣,邵文生,黄小玲,等.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观察[J].西部医学,2013, 25(6):920-922.
[13] 刘振军,刘斌,牛坚等.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附119例病例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4):29-31.
[14] 暨玲,严俊杰,张维建,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术操作技巧及胆漏的预防[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0,19(6):236-238.
(收稿日期:2014-03-18 本文编辑:任 念)
[Key words] Surgical treatment; In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Bile duct exploration; Clinical efficacy
肝内胆管结石属于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左右肝管汇合处以上各分支胆管中的结石。它既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1]。一般而言,肝内胆管结石一般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不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更重要的是由此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同时它也是良性胆道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2-3]。临床上一般采用胆道手术对其加以治疗,然而单纯的胆道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研究将外科手术用于胆道术后肝胆管结石治疗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12年4月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100例行胆道术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14~78岁,平均(59.90±5.73)岁;胆道病程1~18年,平均(7.09±1.22)年;34例患者并发肝胆管结石,19例并发胆管狭窄,15例并发肝硬化,16例并发门脉高压,12例并发胆道静脉曲张,2例并发胆管癌,2例并发原发性肝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胆道病程及合并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4孔法实施胆囊切除以及胆道探查术,并造二氧化碳气腹。观察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肝叶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4例(24%),肝叶切除+胆道探查61例(61%),肝叶切除+胆肠吻合口切开探查术9例(9%),肝叶切除+胆道探查+右肝表面切开取石术6例(6%)。术后胆道常规留置T管引流[4]。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优良: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未发生任何不良并发症,各种检查无残石或者残石率非常低;差:术后仍有腹痛等不良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大,残石率非常高,尚需进一步治疗[5]。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3 讨论
引起肝内胆管结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由于食物中脂肪浓度偏高,结果导致肝脏分泌的胆固醇含量超量,超量的胆固醇就会逐渐形成结晶[6-7]。超过80%的肝内胆管结石都是由这个原因引起的。肝内胆管结石的形状及其大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若结石卡在胆管之中,就会引起心绞痛。若胆汁的出路受到一定的阻塞,胆汁潴留,就会造成胆囊发炎甚至是胆囊感染等不良症状[8]。对于肝内胆管结石而言,一般女性多于男性,且常见于年龄在50岁以上的肥胖人群[9-10]。相关研究表明,肝内胆管结石的持续时间及其严重程度与胆囊癌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要给予高度的重视[11]。首先应该对患者行胆道探查手术,然后在此基础上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道术后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对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将结石排出,以解除胆道梗塞及狭窄,使得胆汁能够顺利地排出。对于外科手术而言,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解除狭窄梗阻、清除病灶以及保持畅通的内引流[12-14]。否则,术后结石复发率极高,结石残留率也显著增大,从上方胆管下降至胆管开口狭窄位置处,引起再次梗阻及感染,导致严重的胆管炎以及胆源性脓肿等不良症状。此外,外科手术治疗还能够有效地消除肝胆管癌的潜在风险。
然而,如果手术处理不当,就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手术切口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切口处感染、胆囊炎等不良症状。实际过程中,本研究的具体做法为:①进腹时应游离距切缘3 cm壁层腹膜下的粘连,这样做不仅便于关腹,而且还能够显著缓解肠管损伤程度;②对于多次手术切口层次不清晰的患者而言,除了皮肤以及皮下组织之外,其他部位可缝合一层;③T管从切口内垂直引出,便于术后经窦道胆道镜检查,而且还能够规避术中另行戳孔损伤肠管;④腹膜及腹直肌前鞘选择可吸收线进行间断性地缝合,且于“烟卷”引流位置处缝合一针,不需要打结,这样便于“烟卷”拔针时进行打结;⑤伴有切口疝的胆道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尽可能选择内镜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观察组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综上所述,外科治疗在胆道术后肝胆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强,张小斌,赵俊,等.肝外胆管结石取石术后一期缝合与置T管引流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3):47-48,51.
[2] 陈心焕,许兆祥.胆道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J].肝胆胰腺外科杂志,2010,22(4):327-329.
[3] 王广义,六亚辉,刘凯,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适应证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3):253-255.
[4] 郑国庆,粱金荣,何晓军,等.胆道术后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15(5):498-499.
[5] 汤卫国,吴建军.20例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0):1578.
[6] 韩殿冰,高峻,董家鸿.肝胆管结石各种临床病理类型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5):309-310.
[7] 刘子沛,蔡景修,韩本立,等.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中的价值[J].临床外科杂志,2010,18(2):84-87.
[8] 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的演变[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7(1):1-2.
[9] 李永成,黄圭.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6):762-763.
[10] 武晓勇,马海宁,黄博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与传统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J].中国医药,2012,7(12):1544-1546.
[11] 陈学敏,杨春,孙冬林,等.腹腔镜指导下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 18(8):122-123.
[12] 王福荣,邵文生,黄小玲,等.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观察[J].西部医学,2013, 25(6):920-922.
[13] 刘振军,刘斌,牛坚等.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附119例病例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4):29-31.
[14] 暨玲,严俊杰,张维建,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术操作技巧及胆漏的预防[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0,19(6):236-238.
(收稿日期:2014-03-18 本文编辑:任 念)
[Key words] Surgical treatment; In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Bile duct exploration; Clinical efficacy
肝内胆管结石属于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左右肝管汇合处以上各分支胆管中的结石。它既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1]。一般而言,肝内胆管结石一般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不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更重要的是由此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同时它也是良性胆道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2-3]。临床上一般采用胆道手术对其加以治疗,然而单纯的胆道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研究将外科手术用于胆道术后肝胆管结石治疗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12年4月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100例行胆道术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14~78岁,平均(59.90±5.73)岁;胆道病程1~18年,平均(7.09±1.22)年;34例患者并发肝胆管结石,19例并发胆管狭窄,15例并发肝硬化,16例并发门脉高压,12例并发胆道静脉曲张,2例并发胆管癌,2例并发原发性肝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胆道病程及合并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4孔法实施胆囊切除以及胆道探查术,并造二氧化碳气腹。观察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肝叶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4例(24%),肝叶切除+胆道探查61例(61%),肝叶切除+胆肠吻合口切开探查术9例(9%),肝叶切除+胆道探查+右肝表面切开取石术6例(6%)。术后胆道常规留置T管引流[4]。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优良: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未发生任何不良并发症,各种检查无残石或者残石率非常低;差:术后仍有腹痛等不良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大,残石率非常高,尚需进一步治疗[5]。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3 讨论
引起肝内胆管结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由于食物中脂肪浓度偏高,结果导致肝脏分泌的胆固醇含量超量,超量的胆固醇就会逐渐形成结晶[6-7]。超过80%的肝内胆管结石都是由这个原因引起的。肝内胆管结石的形状及其大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若结石卡在胆管之中,就会引起心绞痛。若胆汁的出路受到一定的阻塞,胆汁潴留,就会造成胆囊发炎甚至是胆囊感染等不良症状[8]。对于肝内胆管结石而言,一般女性多于男性,且常见于年龄在50岁以上的肥胖人群[9-10]。相关研究表明,肝内胆管结石的持续时间及其严重程度与胆囊癌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要给予高度的重视[11]。首先应该对患者行胆道探查手术,然后在此基础上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道术后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对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将结石排出,以解除胆道梗塞及狭窄,使得胆汁能够顺利地排出。对于外科手术而言,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解除狭窄梗阻、清除病灶以及保持畅通的内引流[12-14]。否则,术后结石复发率极高,结石残留率也显著增大,从上方胆管下降至胆管开口狭窄位置处,引起再次梗阻及感染,导致严重的胆管炎以及胆源性脓肿等不良症状。此外,外科手术治疗还能够有效地消除肝胆管癌的潜在风险。
然而,如果手术处理不当,就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手术切口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切口处感染、胆囊炎等不良症状。实际过程中,本研究的具体做法为:①进腹时应游离距切缘3 cm壁层腹膜下的粘连,这样做不仅便于关腹,而且还能够显著缓解肠管损伤程度;②对于多次手术切口层次不清晰的患者而言,除了皮肤以及皮下组织之外,其他部位可缝合一层;③T管从切口内垂直引出,便于术后经窦道胆道镜检查,而且还能够规避术中另行戳孔损伤肠管;④腹膜及腹直肌前鞘选择可吸收线进行间断性地缝合,且于“烟卷”引流位置处缝合一针,不需要打结,这样便于“烟卷”拔针时进行打结;⑤伴有切口疝的胆道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尽可能选择内镜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观察组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综上所述,外科治疗在胆道术后肝胆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强,张小斌,赵俊,等.肝外胆管结石取石术后一期缝合与置T管引流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3):47-48,51.
[2] 陈心焕,许兆祥.胆道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J].肝胆胰腺外科杂志,2010,22(4):327-329.
[3] 王广义,六亚辉,刘凯,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适应证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3):253-255.
[4] 郑国庆,粱金荣,何晓军,等.胆道术后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15(5):498-499.
[5] 汤卫国,吴建军.20例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0):1578.
[6] 韩殿冰,高峻,董家鸿.肝胆管结石各种临床病理类型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5):309-310.
[7] 刘子沛,蔡景修,韩本立,等.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中的价值[J].临床外科杂志,2010,18(2):84-87.
[8] 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的演变[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7(1):1-2.
[9] 李永成,黄圭.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6):762-763.
[10] 武晓勇,马海宁,黄博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与传统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J].中国医药,2012,7(12):1544-1546.
[11] 陈学敏,杨春,孙冬林,等.腹腔镜指导下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 18(8):122-123.
[12] 王福荣,邵文生,黄小玲,等.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观察[J].西部医学,2013, 25(6):920-922.
[13] 刘振军,刘斌,牛坚等.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附119例病例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4):29-31.
[14] 暨玲,严俊杰,张维建,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术操作技巧及胆漏的预防[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0,19(6):236-238.
(收稿日期:2014-03-18 本文编辑:任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