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阅读“主问题”的设计意义及策略探析
2014-12-15孙义兵
孙义兵
传统模式下的语文阅读课所设计的问题过于凌乱细碎,知识点“沙化”,缺乏价值,不便于学生把握阅读要领。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问题式阅读教学,那么课堂可能陷入一种庞杂而无序的混乱状态。一节课下来,教师问得疲惫不堪,学生被动接受,效率低下。因此,语文阅读课的问题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阅读课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删繁就简,删次就主,充分调动阅读课上学生阅读和思考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潜力,使课堂结构主线分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主问题教学”概念是由余映潮老师在2004年首先提出,余老师主张课堂教学中应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认为,“主问题”就是根据文本题材、体裁特点,着眼全文内容,切准文本,有效串联阅读课教学活动,从文本和学生两大教学对象的整体上引发学生思考、理解、分析甚至生成有个性化提问的具有凝聚力的课文问题,可以是教师设计,也可以是学生提出;可以是预习过程中提出的,也可以是阅读过程中生成的或在教师提问讲解下生成。主问题应该有高度的概括性,可引发学生创造性提问,而且主问题应该有较强的探究性,应符合文章内容本身规律,适应学生阅读文本时的认知规律。
主问题设计的语文阅读课,一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字、词、句和章的零乱局面,具有以下意义:
一、突出阅读课的活动目标,简化教学头绪,提高教学效率
笔者从阅读课问题设计实践中切实感受到,主问题设计聚焦了最为主要教学目标,强调教学主要内容,一以贯之,串联组织起整个语文课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思考和探究。避免了头绪乱、问题杂的零散局面,简化了课堂教学头绪,保证了教学流程的简洁性,便于学生思考探究文本,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重构阅读文本内容,带动学生着眼于文本整体阅读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以教师串讲和指导学生为主,学生处于一种平面的静态的阅读状态,在阅读中分解了文本,而且忽视了文本的整体性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语文阅读课重视主问题的设计,就是重视对文本内容的重新建构,就是重视对学生的概括、整合以及提炼能力的培养;主问题的设计提出,能够着眼于文本的整体有效阅读,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内在的牵引力,启发引导学生对文本主要的或不同侧面进行高度概括。
三、尊重学生学习创造性,引发学生学习成就感
课堂教学的观念进步表现在“以人为本”。此观念的实质是突出人的主体地位。贯彻“以教师为本”的思想,就要突出教师教的主体地位;贯彻 “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就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就是“两个主体”间的合作、服务与对话的过程。阅读课的主问题设计产生,使语文课师生活动的起点和基点更科学化人性化。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设计教学问题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求知感、创造感、成功感,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一旦在主问题下生成问题甚至衍生出精彩的观念才是课堂的最大价值。
基于不同文本的语文阅读课,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从文本及学生主体入手,进行主问题设计组织阅读教学,建议从以下角度入手设计。
一、从课文标题切入设计课堂教学主问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灵魂所在,也能体现作者行文的构思。以题目作为切入点设计主问题便于读者切入文本并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问问题目中定语与文本如何对应,如:《智取生辰纲》一文如何体现“智”;可以问问题目对全文的引领作用,如《拿来主义》作为一篇论说文,可以设计主问题“拿来主义在作者看来是什么意思,为何提出拿来主义”,通过该问题抓住本文作为杂文的特点,思考“是什么”“为什么”两个主要问题;可以围绕课文对题目进行挖掘,如杨绛的《老王》文本设计主问题,“老王是一位——的人”感受把握整篇;可以针对题目思考可否换另外题目,譬如,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围绕标题可以设计“大家读过《六国论》《过秦论》等史论文,如果我们也站在史论的角度为本文更换文题,也要有个‘论字,还能反映文章主旨,大家看看改作什么才好呢”,以此问题设计引领学生从议论文体裁思考文章的内容主旨,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二、从文章关键词句入手设计课堂教学主问题
一篇文章,作者往往在行文中利用个别字词表达深意,这些字词体现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从而可以生成主问题。在主问题阅读课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捕捉文本的“文眼”、关键字词或句段,透过关键字词句,体味文本主旨思想及语言风格。如,教学《孔乙己》设计主问题:小说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矛盾么?为何?该问题设计目标明确,指向集中,通过对孔乙己的生死判断来揭示孔乙己人物形象以及社会意义。再如,在帕斯卡尔《人是能思想的苇草》阅读课的主问题设计时,鉴于该文哲理性语句较多,可以抓住题目,分解设计“作者为何把人比喻成苇草”和“苇草前加定语(能思想的)有何用意”两个问题,分别指向文章重要思想“人的渺小和伟大结合”,进而生成“思想的两面性”等问题,认识到思想是人类独有的法宝,它既有鲜花的美丽,又有毒刺的险恶,人类一直都想驾驭好思想的怪兽把世界带向理想的天堂,可是历经5000年的探索,我们人类仍然在是与非的漩涡中挣扎。
三、从文章结构思路考虑设计课堂教学主问题
在主问题设计中,如果能够抓住文章的结构思路就可带动全篇阅读,要注意文体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阅读不同文本,把握文本结构特点,理清文本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能力。如对《项脊轩志》文本主问题设计,“归有光概括项脊轩生活特点的关键句是什么?为何认为它是文本的关键句?”该问题设计指向全文行文思路及作者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理解归有光写作此文的用意,领起文本,进而再生成新问题,“悲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从中感受作者那份难言的伤痛和永远的亲情。再如议论文阅读课,设计《谈骨气》阅读主问题时,可以设计:这篇文章三个事例从哪些角度阐明观点,可以调换先后顺序么,为什么?问题缘于文本议论文的围绕中心论点而设计,紧扣文章中孟子三句话,从三个面阐述“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基于该问题的思考就会理清文本的论证思路。
四、从文章主题思想方面设计课堂教学主问题
用一主问题带动全文的整体解读,具有四两拨千斤的轻巧和从容,从文章主题思想来设计主问题更具有解读文本的效率性。如李密的《陈情表》,主问题设计为“李密是如何消除晋武帝的疑虑,化解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化被动为主动的”,该问题设计是要求学生在读懂文本基础上理解每段内容以及作者劝服晋武帝时表达的感情,讨论后领会到李密陈述的是至真至诚的亲情以及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的衷敬之心。该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全面把握文本基础上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再如,设计散文精品《游褒禅山记》主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生发该文本的主问题,课文讲解至第四段提到“由仆碑生发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可生发该文主问题:第四段的观点与上文“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尽吾志的观点”有什么联系。“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而慎取”的基础上产生,有了这观点反过来又能促使人们“深思而慎取”,二者相辅相成,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而慎取”的观点,这种布局是恰当的,突出了全文主旨。如果学生能够领会到作者创作该文的主旨,那么就达到了教师设计的目的。
五、从赏析文本入手设计课堂教学主问题
赏析文本,可以从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修辞美等多角度入手,进而设计教学主问题。语言是文章的外壳之一,是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表露,均体现了作者一定的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清新自然,或生动形象,或引经据典,或化用名诗名言,或富于人生哲理,从而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通过主问题设计,引导培养学生领悟生动的语感,品味、赏析、学习语言特色,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结构也是文章的外壳之一,体现了作者行文的独运匠心,流露作者创作文章时的情感意图,或是并列式,或是总分式,或是对照式,或是递进式,赏析理解借鉴文章行文结构,对于领悟作者丰富情感有启发作用。情感美直接指向作者思想情感,这种情感对于我们提高语文素养和丰富内心世界具有很大的作用。修辞美是从表现方法角度领会作者写作意图。例如在讲授《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课进行主问题设计时,考虑到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可以发问“文章作为一篇议论文,采用了什么结构,试作赏析”。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可以看出: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说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如此设问启发学生理解丁肇中先生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以及对于中国教育更新理念、顺应国际潮流的企盼。再谈一谈从语言的赏析角度设计主问题,一个词用得生动准确而精当,一个句子就有了精气神,一个人物就因这一个词或一个字活了。如《故乡》中描写宏儿“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问“一个‘飞字,写尽少儿活泼和欢快,作者意欲如何”,该问题设计其实从学生的已知知识出发,设置问题,引其思考而达到未知,一个孩子并不懂得生活的艰辛,也不理解搬家的意义,他的欢快与大人们的沉重形成一个鲜明对照,有力突出了中心。总体而言,从赏析角度设置问题就是赏析思考“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三个层面的问题。
六、从质疑探究入手设计课堂教学主问题
在主问题设计时,时常会发现学生大多数会聚焦一个相似的问题,借此我们必须充分进行教学预设,根据准确的预设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恰当的思维方向,抓住质疑设计主问题确是一个教学行为中智慧的选择。学生阅读普希金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产生疑问:这一群囚徒为什么值得如此尊敬?这样思考设计就会使学生慢慢领会,俄国十二月党人出身贵族,无衣食之虞,但他们受进步思想影响,不惜抛弃财产家庭地位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流放,他们为理想道义不惜以身殉难,因而说他们是高贵的。再如本年度“中语杯观摩课”上四川成都教师李奇教授《荷塘月色》时,因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发问而设计主问题“文章朦胧之景为何写出清晰之美”,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知文学作品的“造境”现象,理解“荷月世界”实际上是一个虚拟的精神世界。在从质疑探究入手设计课堂教学主问题时,既要让学生能够在文本中触摸得到,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
总之,教学目的决定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而主问题设计必须站在学生角度看教材,找到教学的难点,设计好突破难点的问题,进而借机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善于发问学会思考的素养。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从学习者的疑问开始的,完成学校教育后,忘记的是知识,剩下的是观念,如果我们对语文阅读有这样认识,设计主问题,提高阅读效率就不是难事了。
[作者通联:江苏高邮界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