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手插矫形板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4-12-14韩成俊李向华

中外医疗 2014年5期
关键词:矫形痉挛上肢

韩成俊 李向华

1.沧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河北沧州 061000;2.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北沧州 061000

偏瘫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多见于患者手部痉挛,经过及时早期治疗,能够预防痉挛缩畸形,抑制畸形的发生[1]。但是目前市场上所出售的多数矫形器和手指板,由于患者购买不方便、固定带不符合患者手形等因素,加上价格相对较高,不仅影响恢复效果,而且不利于患者预后,为此,该院推出自制手插矫形板,既可以根据患者手形大小进行调节,而且价格相对较低,更有利于患者预后。为探讨观察自制手插矫形板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该研究随机抽取该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期患者,年龄36~57岁,平均年龄(42.5±2.6)岁,男56例,女44例,其中,45例患者伴有高血压病史,36例患者伴有糖尿病史;对照组年龄36~57岁,平均年龄(42.6±2.1)岁,男26例,女24例,观察组年龄36~55岁,平均年龄(42.1±1.9)岁,男30例,女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符合偏瘫诊断标准,且均处于上肢功能恢复期,均伴有手部痉挛,肌肉萎缩不明显,均排除严重的认知障碍患者、失语患者以及严重肝肾功能患者。

1.3 自制手插矫形板的应用

应用手插板后,能产生柔和的、持续的牵拉力,将患肢放在适当位置,使用上面介绍的夹板,提供牵引力以防止挛缩,帮助无力的肢体运动,一旦上肢出现软组织和关节挛缩,应用矫正畸形夹板与白天常规的牵伸练习配合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改善手部痉挛,从而带动上肢功能恢复。

1.4 研究方法

以该院收治的100例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例行常规的物理治疗、言语治疗、作业治疗以及药物治疗,而实验组则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自制手插矫形板的应用治疗,其主要目的和作用就是用于矫正患者的神经骨骼系统结构和功能,治疗一段时间后,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并对两组患者满意度、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2])进行系统评价。

1.5 统计方法

采取SPSS13.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采用t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在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上的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在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上的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在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上的对比

两组治疗后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显著提高,且实验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在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上的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在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上的对比(±s)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对照组实验组 对照组上肢腕手Barthel P 11.34±0.45 5.22±1.12 39.42±2.24>0.05 10.22±0.14 4.56±1.24 40.78±6.33>0.05 26.18±5.01 15.06±4.26 76.43±5.23<0.05 16.56±5.26 8.32±2.23 51.86±7.45<0.05

3 讨论

偏瘫多见于患者手部痉挛,主要是由于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操作引起的脊髓反射活动而导致的肌肉张力异常。虽然患者上肢可做部分主动活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不能积极使用患肢,进而导致上肢功能停滞、倒退,严重时还会引发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3]。相关研究表明,对偏瘫患者进行早期治疗有利于患者残障功能和代偿功能的恢复,并且能够预防痉挛缩畸形,抑制畸形的发生[4]。

该研究中在常规的物理治疗、言语治疗、作业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自制手插矫形板,对偏瘫上肢的康复不再停留在产生正确的运动,而是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功能,并且在治疗中,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异,有所侧重去设计治疗方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进行某项活动,以便进一步改善和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功能,此外,着重于增强上肢的灵活性、协调性,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去调整活动量,加强患者对动作的控制能力和工作耐力的训练,对患侧的运动由被动到辅助到主动的过程,循序渐进,从而确保上肢协调性。临床研究发现,自制手插矫形板的应用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患者积极,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5]。

该院推出自制手插矫形板,强调以姿势和运动依靠反射,由周围的和运动本身刺激可引起正常反射,抑制异常反射,并且因病情而异、因人而异,既可以根据患者手形大小进行调节,更有利于患者预后。通过该研究发现,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自制手插矫形板的应用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过程中的良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所提高,但实验组患者评分提高幅度更大,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6]一致,充分说明了自制手插矫形板的应用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因此,自制手插矫形板的应用能够给予偏瘫患者最可靠的支持,协助患者完成规定的动作训练,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李向华,杨淑英,刘红玲.自制手插矫形板的使用对偏瘫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34):171-172.

[2]Kuhtz-Buschbeck JP,Sundholm LK,Eliasson AC,et al.Quantitative asses sment of mirror movement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hemiplegic cerebral palsy [J].Developmental Medicine and Child Neurology,2012,16(1):72.

[3]王朴,郭毅,张君梅,等.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5(4):529-539.

[4]Law M,Russell D,Pollock N A.comparison of intensive 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 plus casting and a regular occupational therapy program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J].Developmental Medicine and Child Neurology,2011,48(1):9088-9092.

[5]梁天佳,吴小平,莫明玉.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1(3):254-256.

[6]Kuhtz -Buschbeck JP,Sundholm LK,Eliasson AC,et al.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mirror movement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hemiplegic cerebral palsy [J].Developmental Medicine and Child Neurology,2010,1(14):161-192.

猜你喜欢

矫形痉挛上肢
矫形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不同温度矫形的7N01铝合金接头组织性能分析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3D打印技术在矫形鞋垫中的应用进展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