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叫“老大”就能祛除江湖气吗

2014-12-13马涤明

清风 2014年8期
关键词:潜规则哥们人情

文_马涤明

不叫“老大”就能祛除江湖气吗

文_马涤明

“官场称呼学”可谓是一门大学问,《南方周末》也曾就此话题展开过长篇论述,指出:正如人们从官场小说中所看到的那样,在那些见诸文件的称呼之外,官员之间还有另一套“称呼”的学问,有许多难以言传的细微讲究。

最近又看到与“官场称呼”相关的新闻了,《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广东省纪委近日发出通知,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兄弟”“哥们”等庸俗称呼,坚决纠正“四风”在称呼上的不良表现。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称呼”,居然要发通知来规范,可见问题的严重性。本是政府公职人员、人民公仆,却有领导被称作“老板”“老大”,同事间互称“哥们”,的确不成体统,透露出的是浓浓的江湖气。然而所谓“官场江湖气”,决不是庸俗的称呼造成的,而是先有江湖气,后有“江湖化称谓”。

那么,“江湖化称谓”又是如何产生的?机关“一把手”之所以被下属叫“老大”,是因为他确实像“老大”。有些领导接受“老大”称谓,是因为他们更喜欢“当老大”的感觉,一呼百应、前呼后拥、说一不二;下属在他们面前只能恭恭敬敬、唯唯诺诺,不可冒犯丝毫;使用下属像使唤马仔,有些落马官员被曝在位时动辄粗口脏话大骂下属,下属们见了他无不战战兢兢……

而“一把手”或权高位重的领导,之所以是“老大”派头十足,乃是绝对权力使然,机关或体系内部缺少民主气氛,外来办事的也多是有求于他;而领导的话或签字,意味着利益得失,一般来说,让谁得,谁就能得到;让谁失去,也一样。对下属及行政相对人的利益而言,不说握有“生杀予夺”之能量,也差不了多少。既然这样,他又怎能不是“老大”?下属们又怎敢不像对待“老大”一样恭敬伺候着?

称兄道弟是人情社会的特征之一。机关里同事间“哥们哥们”地互叫,是人情社会文化流行于机关体系的结果。按理说,公职体系中实行严格的职业规范,同事间、部门间如果都能依照制度和原则办事,江湖气应该不会有市场。

江湖很大,以致有“官场江湖”之说,原因是正常的规则不能正常运转,而是被各种潜规则取代。很多时候,正常途径、正常程序办成事不容易,而“走后门”则容易得多;老百姓到政府机关办事往往要找熟人、送礼,一些机关内部则是公事私办、私事公办。在如此潜规则文化氛围下,“同志”及其他正常的同事称谓无法体现关系的亲热——妨碍到人情社会、熟人社会的私交行为,而称兄道弟,甚至“嫂子”“姐夫”等竟也充斥于职场、机关,这样更有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便于私人式沟通合作。

权力过于集中而监督无力,原则不彰而潜规则盛行,是“官场江湖”“职场熟人社会”“机关人情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所在,某些体制因素导致了“老板”“老大”问题的土壤存在。解决这种问题,首先要调整思维方式,避免本末倒置——这方面的问题太多,比如,本来是领导权力问题导致秘书专权或介绍腐败,结果被说成“秘书现象”;本来是财经制度问题导致滥用公帑,却总是舍近求远绕到饭店查发票、不断地“禁喝茅台”……官场称呼江湖化问题也一样,如果“一把手”的权力没有进笼子,叫不叫“老大”又有啥区别?

猜你喜欢

潜规则哥们人情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当代女生交友潜规则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人情
知足吧
人情练达即文章
哥们,让人煮了?
潜规则
办公室潜规则Ⅳ
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