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怎可等在原岸“挨石头”
2014-12-13冷月
文_冷月
官员怎可等在原岸“挨石头”
文_冷月
2014年上半年即将结束之际,有两个基层官员以“无心之举”点爆了网络。一是6月21日上午,江西贵溪市政府办副主任王军华、科员丁先保赶赴现场搜救失踪学生,经过漫水路段时,丁先保“主动提出”背王军华过去。这一幕被拍照上网,王被讥为“背上官员”,旋即遭到免职。另一个是6月17日,安徽绩溪县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该县荆州乡五村民2~3年有期徒刑,作为对一年前数百村民“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的“回答”,庭前5位被告人的家属却都举牌喊冤,称“乡长作秀,百姓坐牢”。(6月29日《东方早报》)
乡长何以招来“作秀”的指责?原来,去年大旱之际,原乡长胡琦源在绩溪当地电视新闻中称“为了抗旱,荆州乡投入100多台抽水机”,次日,其又在《致全乡人民一封信》中宣称当日实施了人工增雨抗旱,以致数百村民聚集乡政府,质问“为何不见抽水机踪影,为何没见到一滴雨”,还激动地掀翻了3辆公务车。
一次司空见惯的电视讲话,一组司空见惯的“灌水数字”,竟引发万众瞩目的群体性事件;一个不经意的“助人为乐”动作,竟招致“鞋子没进水,脑子进了水”等铺天盖地的舆论轰炸,“背”过了漫水路段,却“趟”不过民意之河。这恐怕是谁也未能预料到的“编外”情节。就像去年浙江余姚水灾中,镇干部由六旬村支书背进灾民家而被舆论封为“鞋哥”一样,谁会想到,偶然一次“不注意”,竟会“一举成名天下知”,招致舆情爆炸、乌纱落地呢?
表面上看,这两名基层官员实在有点“背”——他们既未卖官鬻爵,也未贪赃枉法,只不过像无数公职人员已经做过、正在做着、将来很可能还会做的那样,“习以为常”地援引了几个谁也不会当真的假数字,或者接受了一次“来自同事的援手”,无论按哪条规章,都罪不至于免职。如果回想一些在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身居要职的官员,或许很多人就会认为上面那两位基层官员的确有些点“背”,笔者发现,有的官员被揭发“有匪气”“一顿饭吃几千”“爱喝茅台五粮液”“借公差之名旅游”“对下属不尊重”等等,有的自己承认“公车私用”“非名牌不穿”“只住高档酒店”等等,这些已经涉嫌违纪甚至违法了,可一些地方在处理时似乎并不是很彻底,对于一些官员难免有所“姑息”。
但为什么对于王军华们“穷追猛打”呢?平心而论,无论小地方的政府办副主任,还是穷乡僻壤的乡长,委实算不得是个多大的官。2012年,四川一个乡长上《非诚勿扰》征婚,不就因寒酸老土而被主持人和女嘉宾们狠狠揶揄了一番并惨遭全场灭灯吗?“政府办副主任”也不过是个实权不大、责任不小、加班加点、杂事缠身的角色,除了与大领导离得近、未来的政治前途比较“亮”之外,并无多少拿得出手的“官威”或“官惠”;平时与本办科员“朋友式相处”,出门时互相搭把手也是常情。至于乡长口中那“投入100多台抽水机”“率先实施人工增雨抗旱”之类的空话、套话,也早已在官场内外达到心照不宣、听完就忘的“和谐”程度。
可就是这些“习以为常”的细节,放到公共舆论“显微镜”下就成了无可挽回的大错。这是否足以警醒所有公职人员呢?——新媒体时代,高效的信息传播既可以在瞬息间把山旮旯里的一个无心之举扩散到全世界,也可以把最先进的现代民权理念植入一个个足不出户、甚至目不识丁、不知政治学为何物的村民心中。你可以不参与这种“传播和被传播”的历史转型,可你要是不知道世界已经因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就难免要阴沟里翻船了。
可以不加掩饰地说,从“吹牛招来的围攻”到“鞋子引发的‘背’剧”,无不昭示着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群众早已趟过了“新媒体”之河,公职人员就别停留在“旧理念”的原岸上等着挨“石头”了。假如王军华稍微关注一下网络,知道浙江余姚“背着领导去救灾”的故事,他还会重蹈覆辙,上演又一出“背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