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源地保护事关城市安全

2014-12-13

北京观察 2014年10期
关键词:水源地供水水质

文 张 彤

作者 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目前,北京市水源地的安全问题表现在水资源储备不足、水质下降、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方面。一方面水资源量在减少,一方面城市发展规模与要求却在迅猛增长。

城市水源地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生命之源,水源地包括量与质,水源地的安全直接影响城市运行安全。对于特大型城市北京市而言,破解发展与保护矛盾,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水环境容量、加强水源地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北京城位于华北平原北端的“北京湾”,汇集大小河流425条(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63%的面积被山峦环绕,37%的平原水甘土厚,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城市水源主要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天然水资源。

北京市现有水库型水源地9处,河流型水源地3处,不同规模的地下水水源地83个,应急水源地4个。地表水水源地主要分布在潮白河山区,最著名的是密云水库;地下水水源地主要以密怀顺水源地为代表的分布在平原区;著名的应急水源地有怀柔应急水源地。

北京是一个特大型缺水城市,人口超过2069万人。2012年北京市总供水量35.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4.4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18.3亿立方米,应急水源地供水2.9亿立方米,河北调水2.8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7.5亿立方米。上述水源除供农业9.3亿立方米外,供水总量的74%均服务于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由于水资源总量不足,城市供水保障难度越来越大。

2012年全市污水排放量约15.2亿立方米,COD 排放量18.7万吨,氨氮2.1万吨,年化肥施用量13.8万吨,全市污水处理率83%。而每年河道中的清水配置量不足2亿立方米,河湖水环境容量不足,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

目前,北京市水源地的安全问题表现在水资源储备不足、水质下降、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方面。

21世纪第一个10年,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降水减少96mm,自产和入境地表水总量减少27亿方,地表水资源量减少57%,地下水资源量减少30%,水资源总量由多年平均37.4亿立方米骤减到22.3亿立方米,入境水量由21.1亿立方米减少到不足4.3亿立方米,水资源量严重衰减。其中北京市三大主力供水水源与多年平均相比,总量减少23亿立方米(密云水库来水减少7亿立方米、官厅水库来水减少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减少8亿立方米)。

北京市水资源储备掏空100亿方。密云水库蓄水量减少18亿方,官厅水库蓄水量减少4亿方,地下水储量减少78亿方,整个平原区均处于超采状态。平原区地下水水位下降了13米,潮白河水源地下降28米,城市地下水水源地水位下降更为迅速。即使在2008年降水638毫米相对偏丰的年份,全市平原区地下水位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怀柔、平谷、顺义等水源地地下水位仍下降1至3米。八厂水源地出水能力由原设计的48万吨/日衰减到现在23万吨/日,衰减幅度超过50%。四处应急水源地已启用多年,怀柔、平谷水源地超期运行,供水能力已衰减20%。

一方面水资源量在减少,一方面城市发展规模与要求却在迅猛增长。

人口方面,《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2020年规划人口目标是控制在1800万人。目前全市常住人口达2114.8万人,远远突破规划预期。与20世纪50年代的400多万人相比,人口翻了5倍多,加之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年生活用水量从1亿立方米增加到9亿立方米,增加了8倍,造成水资源刚性需求增长迅速。

经济方面,2011年北京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25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万美元,一产、二产、三产的比重为0.8:23.1:76.1,而1990年三产比重仅占39%。经济增长速度长期处于10%增长态势。

生态环境方面,自2003年申奥成功以来,北京市就提出了“绿色北京”的战略目标,“新北京、新环境、新住宅,环水而居、生活充满诗意”成为宜居城市的向往,城市环境用水从被牺牲、被忽视转变为必须保障供给,而且需求不断增长。

城市用水包括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全市总用水量平均36亿立方米。其中城市用水占全市总用水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51%增加到74%,生活用水量由2000年的10.6亿立方米增长到2012年的16亿立方米。“十一五”期间,全市年人均用水量为207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量却仅有147立方米,人均水资源缺口60立方米。城市发展规模已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

水资源的不足主要依靠超采地下水、吃空战略储备、境外调水、再生水利用维持脆弱平衡。2014年南水北调水进京后,北京将增加10亿立方米水资源,但是替代临时措施之后,新增水量增加十分有限。

目前,全市地表及地下水源地水质良好,水质保持稳定。水源地评估显示,2012年北京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总体良好,9处水库型水源地中,除官厅水库水质为Ⅳ类外,密云水库、怀柔水库等水库水质为Ⅱ类,其他水库水质为Ⅱ~Ⅲ类。地下水源地主要以深层地下水为主。目前深层地下水75%优于Ⅲ类水质,仅有局部不符合或超标,主要原因是部分本地含水岩层性条件差或是污染。未来如果大的水环境恶化态势得不到有效遏制,必将威胁地表水源地水质安全;并通过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污染浅层地下水,甚至深层地下水。

因此建议:

第一,要量水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应从保障首都安全、民生安全的高度认识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性,应正视北京市地域面积小,水资源衰减态势不可逆转的基本水情,应强化水危机意识、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制发展、量水发展、节水发展、在保护中发展;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为生态环境建设留出生态水量。

第二,多源保障,提高水资源支撑能力。应正视北京城市规模为特大型城市的客观现实,不能仅仅依靠本地水源、不能无节制地透支子孙水资源,应当依托境外调水、开发非常规水源平衡供需缺口。近期主要依靠南水北调中线供水支撑城市用水增长,依靠再生水支撑生态环境用水增长。从长远考略,境外调水应以不影响现清水资源水量配置方案为原则,充分利用非常规水源。

第三,压采回灌,加大水资源涵养力度。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通水,应利用南水北调水进京的有利时机,扩大南水北调水供水范围,减少密云水库供水量、在地下水超采区限制地下水开采,采取自备井置换、压采地下水、停采应急水源地地下水、回灌地下水等措施,使地下水进入养蓄恢复期,遏制地下水位继续下降,并能够快速回升、在合理范围内回升。地表地下并举,河道补水与地下水回灌相结合,加快补偿生态缺水,改善水生态环境失衡状态。

第四,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好三道防线。建设清洁小流域,实施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业施用量,严格控制污水、垃圾入河,因地制宜地建设自然湿地系统,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第五,加强监管,强化水源地保护。提高依法控污能力,实现行政执法全覆盖,巩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成果。进一步完善监管模式。加强水环境执法与管理的系统化、社会化,提高公众参与度,形成“政府监管、依法治水、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的监督管理模式;提高水环境监测手段和信息化水平,建立监测网络,公布重要控制断面水质,实时评价监督污染负荷消减落实情况,为考核提供依据;特别是依靠社会公众、环保志愿者共同参与水环境治理的监督工作。

猜你喜欢

水源地供水水质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基于地下水水质检测方法的研究
宁夏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现状评价及存在问题分析*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水质的年轮——读《时光的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