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政协民主监督与网络舆论监督
2014-12-12文陈军
文 陈 军
整合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与舆论监督以形成监督合力,北京市政协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充分利用网络海量、迅捷的信息与内容资源,增加民主监督的广泛性和群众性;二是在网络中充当引导员,控制舆论制高点,增加舆论监督在导向上的正确性、严肃性和可信性,营造健康的监督环境,帮助网民有序、理性进行政治参与。
利用网络资源,紧密联系群众,发挥民主监督优势,形成监督合力。民主监督和网络舆论监督优势互补、互相借力。网络舆论关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问题,其广泛性和真实性可以为政协委员进行民主监督提供大量的线索和素材,丰富监督内容。而网络舆论在社会知晓度、覆盖面方面的优势,又会扩大民主监督的社会影响,扩展民主监督的监督效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组织优势和网络舆论监督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整体联动,才能使“软监督”产生“硬效果”。
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发挥政协委员作用,引导舆论、廓清思想,优化舆论监督环境。通过网络平台,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不同信息接收者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而人民政协恰好就是一个协商共议、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增进了解、消除误解、凝聚力量、增进共识的平台,政协这种功用与网络功能的吻合,为政协引导舆论提供了新的渠道。要以理性的民主监督引领感性的网络舆论监督向理性发展,让主流言论在与各种观点的互动、交锋、碰撞中主导网络舆论,减少非主流言论的负效应。
人民政协信息资源丰富、各类人才荟萃。应注意充分挖掘自身人才智力资源,廓清思想、引导舆论,鼓励群众关注度高的政协委员使用BBS、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与群众展开交流对话,深入了解日常工作难以触及的社情民意,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困惑,帮助群众了解和判断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高屋建瓴、正本清源,有效引导社会舆情。此外,要发挥政协委员在消除社会“知沟”(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方面的重要作用,重点对网民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网民的法律法规意识,引导民众健康监督、依法监督、文明监督,启迪民智、引导舆论、疏导民意,营造积极健康有序的网络舆论监督环境。
互为平台,将民主监督与网络舆论监督的结合制度化,借助舆论监督的力量扩大政协民主监督的影响力。网络监督方式不具备法律的强制性和制裁性,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因此,人民政协可将网络舆论监督内化为民主监督的工作内容。首先,开通网上通道,指定专人浏览网站,下载网友留言等,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分析、研判机制。其次,将群众反映强烈、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重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交各专委会或界别委员,由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或解疑释惑,或形成提案、建议,上升为民主监督的形式,加大监督的深度和力度。第三,积极推进人民政协网络监督平台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建立政协组织和委员们与人民群众联系、沟通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