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弱化原因探析

2014-12-12胡金波赵云雪

决策与信息 2014年15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观念传统

胡金波赵云雪

1.重庆交通大学 2.重庆文化艺术研究院

对我国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弱化原因探析

胡金波1赵云雪2

1.重庆交通大学 2.重庆文化艺术研究院

在我国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中,社会的不断变迁,人们的思想价值体系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主动强调对西方文化的向往和学习,被动对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种观念和思维已经影响改变了中国社会人们对待事物的认知思维。这种思潮也在我国高校中蔓延,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高校教育;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构成的核心和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精神本是当前社会人文建设的要务之一,但在当下的高校教育中,呈现出对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教育的弱化和缺失,大学生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中缺乏精神食粮,容易受到不良文化影响。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中心力量,社会精英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来国之建设的中流砥柱,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无疑是高校素质教育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它关乎着高校道德教育乃至全社会文化、道德建设的成败。那么,促成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弱化有哪些方面的原因呢?

一、中国近代的社会和人文思潮变化

通过中国人不断的自身学习和努力,社会不断的发展,和传统社会有了明显的不同,从本质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不断完善的经济体系制度、以及生活思想观念的转变,让人们不断在社会中产生改变。在人们普遍认知和学习科学的观念后,并习惯性以科学的观念眼光来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对于人们在生活中过度对科学观念的依赖,导致普遍社会人们忽视对传统思想和文化方面学习认知的观念。迫使这种观念形成了社会的主流现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高校中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二、中国高校中大学生价值观念取向的演变

1.社会功利化观念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转型,人们对文化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社会经济不断成熟的今天,人们的功利性价值观也得到了无限放大。如今,在高校中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取向上,应用理性逻辑思想存在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之上,在现如今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本能当中。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深受社会的功利性价值思维的影响,用功利性眼光来看待问题,思想上重视选择经济价值高的专业,就业也偏向取值于工资高低。使大学生在明确自身价值定位上产生狭隘性判断。对于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观念在学生中渐渐弱化。

2.高校学生观念个性化

社会经济的大步发展,只注重经济结果,忽略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市场经济观念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长期过度植入,导致大学生思想意识比较自我,对待价值观的判断产生了偏执性。把实现个人价值理想作为自身的追求和努力方向,重视自我个性,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偏向于前者,大部分学生比较在意个人价值的存在。反而对民族的发展,民族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得不到足够重视。

3.学生价值观的多样性

自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教育也有不断的进步,人们对文化追求的提升,社会价值取向也有了不同的认知和理解。

经济价值的多样化,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形成多选性。高校大学生对社会认知不够,思想上不成熟,多对社会和家庭的多样性价值观念所影响。导致大学生在理论上是一种心态,现实中又是另外一种心态。

三、现今高校传统教育的问题

在中国教育体制中,从小学开始,学生们就受到高考制度的影响,其所学知识和兴趣爱好的培养方式单一,要完全符合高考的要求和规范,来以应对现今教育体制下的各种考试,使学生所接触的知识比较狭隘,还要应对着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压力,使其学生自身成长比较被动。高考制度的影响下,传统文化在义务教育中所占成分更是少之又少。进入高校后,社会专业性的培养模式,因学生受各方面影响,多为就业和工作,只在自己所选的专业学科上下功夫,尤其是理工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没有时间和机会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学习,使从小学就缺失的文化精神再次被剥夺。这种现状下,高校没有足够重视和加强对传统文化素质的教育和建设。造成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机会的缺失。也就不难看出当今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认知度的缺失,这样的传承关系,必将会丢失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根基。

四、传统文化中的特性

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拥有自身的文化体系和民族特色,是历史长期积累的民族精神宝库,需要通过自身生活去感悟和认知,是长期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以追求自身品格修养为目的。并且重视以人文精神为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倡导自身品格的提升,而与当前大学生所追求的功利性价值观是相矛盾的,这种矛盾现象难以把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当今主流思想相融合。当今社会和高校也没有足够重视这种现象。

[1]陈晓芸.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调研与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1999.

[2]胡建华.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曹南燕,徐伟.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中国成人教育,2010.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观念传统
维生素的新观念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