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英国文学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批评分析

2014-12-11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英国文学双城记狄更斯

田 尚 李 霞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人文学院 )

现代英国文学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批评分析

田 尚 李 霞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人文学院 )

英国文学中不乏一些著作,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这些著作在故事背后表现出的情感方向也存在差异性。本文以19世纪英国文学作品《双城记》为例,除开其艺术表现手法外,主要分析了作品中故事发展以及历史背景下隐藏的情感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批判态度。旨在了解该阶段下英国文学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对著作进行深层次研究。

英国文学 全球资本主义 批判

现代英国文学理应被放在历史背景下去解读、研究,早在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成就卓著,主要有拜伦《唐璜》、雪莱的《西风颂》及其《解放普罗米修斯》,到19世纪中叶涌现出更多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主要代表人物以狄更斯、萨克雷等为主。他们的作品与当时垄断资本主义和殖民地迅速扩张这种全球经济局势产生了共鸣。例如小说作品《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就主要刻画了英国贵族阶级的黑暗统治及其对人民的残酷镇压。狄更斯的另一部作品《艰难时世》也从焦煤镇工人斗争的角度,刻画出中下层阶级与资本家尖锐的矛盾关系。这些作品都向世人描述了一幅资本主义洪流中不同阶层人民的差异性处境。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首先应从社会与人的关系来讨论,研究发现,个人社交圈都是由小团体逐渐演变为群体性质社交,是与跟自己有关联的人类以及人类活动产生联系后引发的连续体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会表现为多种形式,例如人类与自身邻居之间的联系,就会表现为好客或是敌意。与周围人群的接触属于最基本、也是最小单位的联系,家庭联系是由血缘关系维系,而陌生人之间的联系则多数由共同文化构成、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联系同样需要依靠共同文化理念,像是布兰科特、林吉斯、南希以及巴泰尔等研究的社群问题、陌生人面对面研究者莱维纳斯研究的遭遇问题以及《友谊政治学》研究者雅克德里达研究的政治交流问题,无不展现了在资本主义大环境介入下人类处于特定社群中的处事方式以及与社群关系之间的缺失点。

在狄更斯的生存环境中,法国大革命是真实存在的,不论是书中如何刻画,或者是如何隐射,都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对社会的憎恶,以及对统治者血腥统治的强烈不满。虽然《双城记》是以法国大革命为写作背景,但其中的故事必定有其原型。这也是《双城记》在现代学者的研究中饱受争议的重要原因。

在狄更斯的构思中,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是故事的发生地点,在欧洲这样两个重要都市的大环境下,有一群具有相同文化背景、信仰以及宗教理念的人群。在这一人群中,无论是白人、黑人或是土著,都以相同意识形态存活着,他们都饱受垄断资本主义的统治阶级无情压迫、剥削。相比之下,《五十年暴政》(作者:阿维兰诺斯)中描述的场景则更具说服力。在这样重要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战争、革命与流血事件给社群带来的更多是无意义的流血、死亡与社会的不公正,人民遭受着苦难却仍旧只是一个社群。例如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梅里特医生”他不受侯爵兄弟的重金诱惑,而沦落为阶下囚的生活窘境。他们在社会处于社会底层,毫无尊严、毫无地位,他们的生命被欢淫残暴的统治阶级玩弄于股掌中。换一种角度对《双城记》进行剖析,狄更斯以梅尼特医生为故事主线,将冤狱、爱情以及复仇三个独立而又富有联系的关系交织在一起,给读者又展现出清晰的故事脉序,整个小说结构完整、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以及入木三分人物的刻画表现出了非凡的艺术天赋。若换一种角度思考,改变非印象派角度,而是从立体派角度讨论狄更斯的轨迹,则能够发现,这个故事背景中两个城市的发展是作者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熟悉是因为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也是因为他们处在社会底层,无法企及贵族的生活。在通读之后便会了解,这是一个全球社会的成长历程,是一个想象中社群建立的故事。在双城记的最后,小说的主人翁在狱中写下血书:向上苍控告厄弗里蒙得家族的最后一个人。法庭判处达雷死刑。表达出作者对社会公平的期待。

深入研究这部著作不难发现,法国巴黎社会实质上是背离传统社群发展模式的一种新型社群,就像小说开始时提到的那样,巴黎并非一个贵族主宰世界的群体,而是由不同阶层不同民族构成,是历史血淋淋的产物。在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工人阶级和底层人民,饱受垄断资本主义的侵害与奴役,在一次又一次武装革命以及一代又一代的专制统治下,经营农场、庄园以及开办工厂的贵族成了社会的主宰,他们肆意剥削压榨工人阶级。他们叛卖黑奴,将其作为廉价劳动力肆意获取、转让、买卖。这种无视社会底层人民疾苦,千千万万个梅尼特医生的仇恨集中爆发,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当然,人们需要知道这类人性可悲层面是由什么造成的,哪些因素成为了社会运作以及秩序规范的阻碍。首先是文化的破灭。西班牙人在南美大量屠杀当地居民,并将劳动力以牲口方式驱使,将他们的文化摧毁并强行灌输外来文化。其次是欧洲的入侵,欧洲入侵被定义为全球资本主义范围的侵略,直至今日,这种侵略仍旧存在着,但主要是文化以及经济形势。在现代化社会,跨国公司更多集中在美国而非欧洲,这类公司的经营同样是一种变相的剥削。

正如诸多著作评论家所描述的那样,《双城记》是对第一世界国家的一种变相批判,是对经济帝国主义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强有力控诉。从这本著作中不难看出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剥削、侵略社会)的不满以及对几百年来西方帝国主义剥削与侵略的看法。本文以该著作为主线,实例说明了英国文学对待资本主义的批判态度。笔者今后还会加大研究力度,通过更多研读更深层次地了解历史背景下文化对社会的反映。

[1]张新勇.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现状与特征研究[J].作家, 2012(20).

[2]刘戈.英国文学中黑人形象的沦落与种族主义的起源[J].外国文学评论,2013(3).

[3]韩加明.英国文学史研究百年回顾[J].外国文学动态,2012(6).

本文系2013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9世纪英国文学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深层映射——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课题编号:13g57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英国文学双城记狄更斯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殷企平教授访谈录
俄罗斯双城记之北方有座城
俄罗斯双城记之遇见莫斯科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双城记:垃圾大作战,给地球“瘦”个身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
英国文学经典化的溯源研究——回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