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蔡明央视春晚小品的风格特色
2014-12-11蒋伟
蒋 伟
(黄冈师范学院)
浅析蔡明央视春晚小品的风格特色
蒋 伟
(黄冈师范学院)
二十多年的春晚小品演出经历,蔡明无疑可以被称为春晚小品的常青树了。在她所参演的春晚小品,其主题表达、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都和时代一样经历着变化和发展。本文将对蔡明央视春晚小品所体现出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的分析。
央视春晚 小品 风格
在央视春晚舞台上活跃着这样一位大家耳熟能详的女小品演员,她二十多年如一日在大年三十晚上给全国电视观众带来欢声笑语,她就是蔡明。在1991年初的春晚舞台演出后,她一演就是二十多年,在中国的电视小品舞台上给广大电视观众带来了欢声笑语。二十多年的央视春晚小品演出,让观众看到了“小品女王”的风格变迁。纵观蔡明二十多年春晚舞台的小品演出,无论是在主题选择上、人物形象塑造上、还是语言风格上,都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那一个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使观众眼前一亮,让人过目不忘。
在研发阶段,可以通过网络化操作降低人工成本,网络化的操作不仅让我们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提高效率,而且还最大可能地减少了人工费用的花费;增强研发人员成本意识,严格控制企业的成本是研发人员在互联网行业从事工作的必备要求,作为研发人员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研发费用监督的迫切性;整合信息资源缩减研发支出,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整合之后,就完全不用担忧不一样的系统、不一样的数据库之间的集成效果,进而实现信息资源配置最优化、拓宽信息资源应用领域和最大化挖掘信息价值的管理过程。
一、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艺术是具有时代性的,它直接反映着社会精神面貌、大众审美倾向和艺术观念。蔡明小品的一个特征就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时代的变化中为广大观众带来欢声笑语。她小品的时代性主要反映在小品主题上、与演员的合作上、还有创新元素的借鉴上。其小品创作上的时代性同观众审美趣味的时代性相统一,从而深受观众的喜爱。这些创作方式和欣赏方式给蔡明的小品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使其具有时代风尚和艺术创造的新风格。
蔡明小品紧跟时代的热点问题进行创作,如早期作品所反映的足球问题、艺考送礼问题、售楼中的虚假宣传、近期的扰民问题、新时代的婚恋问题等都将主题对准现实社会问题,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她的小品宣扬传统伦理价值观、弘扬主旋律、打击不正之风,探讨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如在小品《新房》中,描写的是现代生活中的婚恋观。当今社会没有房子、没有车子,结婚对年轻人来说都是一种奢求。在小品中当女儿娟娟对男朋友石头说出了:“石头,我走了,我得去找一个有房子的男朋友,你去找一个不要房子的丈母娘吧。”石头则说出了:“娟娟,哪怕全世界都反对,所有人都用板砖砸我,我也不离开你。我就用板砖给你盖一个大房子。”女儿则对母亲说:“妈,我爱他,妈,房子不是家,有爱才有家。”就这几句台词,道出了多少人的心酸,让观众观看完小品后,留下了深刻的反思。究竟在婚姻的道路上,我们在追求什么?是丰厚的物质基础?还是真实的爱?小品所发出来的呐喊,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所以这样的小品是受观众欢迎的,不但具有艺术感染力,还具有时代性的社会责任感。
一提到蔡明,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郭达,因为她俩是一对“黄金搭档”。两人合作了多部小品,并且得到了观众认可。但是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蔡明也在积极进行新的探索,进行更多尝试。尝试与不同类型的演员合作,从而探索新的艺术道路。比如和年轻女影视演员徐囡楠、“开心麻花”团队的宋阳、王宁、常远、小品演员郭丰周、相声演员岳云鹏、主持人华少合作,从而开启了全新的小品创作旅程。蔡明曾经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由衷地欣赏别人,承认别人的成功。在学习和工作中,会有许多人比你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当第一名。但人生的目标并不是和别人相比,因为那是没有可比性的,人生的真正目标在于超越自己,超越自己就赢得了未来。”于是在接下来的小品舞台上,和新搭档的表演带给蔡明小品新的变化,她在小品表演中加入了更多时代元素和创新元素,使小品更具有观赏性,使小品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如在小品《天网恢恢》中,蔡明摇身一变成了女警察与骗子们进行最后搏斗,搏斗的动作不同于以往小品中的警匪抓捕,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影视剧中的慢镜头来表现警匪斗争,演员逼真的慢镜头动作、丰富的面目表情、加上蔡明矫健的身手,再配合着背景音乐,使得在影视剧里面才可以看见的特技镜头在小品舞台上也可以欣赏到。这样的表现方式在小品中不得不说是一次革命性的创新。
例12原文中“绕着走”和“躲着走”意思相近,译文用sidestep来表达,没有重复,读起来流畅而地道。
显的时代性,微博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大家网络交流的一种时尚代名词,小品借鉴这样的元素既丰富了小品的时代性,也拉进了同观众的亲切感。
蔡明善于塑造小人物形象,无论是从第一次登上春节联欢晚会《陌生人》中所塑造的农村小姑娘、《越洋电话》里面扮演的盼儿归来的老娘、还是《新房》中的母亲等等,都是小人物形象。她所塑造的人物具有强烈的“平民化”。所谓“平民化”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普通化、大众化、世俗化、通俗化。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俯视市民生活的优越感,同时又能从高层次的角度对市民生活进行哲学上的整体观照。平民化的表演满足了平民化需求,它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蔡明的表演之所以能得到观众的认可与喜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表演比较接地气儿。
除了善于借鉴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外,蔡明在近几年小品表演中也善于将时尚元素加入到自己的小品创作中。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化时代,观众整天都被各种技术手段和信息包围着,信息传播的网络化使受众的接收范围更加广阔。例如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等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媒介,把这些新的介质、新的元素同小品相结合,就使得小品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了明显的时代性。如在小品《新房》中,蔡明正是通过把房子的照片发布到微博的朋友圈中所产生的矛盾冲突来完成小品的叙述。小品中的微博这一元素就具有明
二、特色鲜明的小人物塑造
晒干的泥砖坯经过装窑烧制,就成了坚硬的红砖,一块可以卖4分钱。我小学的学费,几乎都是用这4分钱一块的砖头积累起来的。
近几年蔡明把央视小品舞台所扮演的角色转向了新时代背景下“潮妈”这一形象上,无论是从外在的穿着打扮、还是到语言的运用上,都体现了新社会环境下父辈的时代感。她可以用微博发照片、她可以跳起火辣的哇卡哇卡、她还可以用毒辣的语言与年轻一辈们斗嘴,这一切都是人物在大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新的尝试和探索。这样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她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这样追寻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发展步伐的,因为蔡明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小品人物的时代性,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欢乐。
虽然小品不像影视剧那样特别注重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但是蔡明还是在这些小人物的表演中努力使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尽量贴近真实。就像蔡明自己说的那样:“我觉得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员,首先你要无条件地爱自己所演的角色,当你在开机的那一刹那,要有一种灵魂附体的感觉,你就是那个人,那个剧中的人物。”她也正是在创作的每时每刻都钻研着自己的角色,就像在1996年春晚的《机器人趣话》演出一样,在春晚临上场之前他还一直在找机器人的感觉,在春晚后台候演时,她突然听见何静唱《喜欢你》这首歌,何静唱歌的感觉和音色瞬间给了蔡明巨大的灵感,机器人的感觉一下就找到了,以至于直播时导播室里的工作人员以为机器出了问题。 还有就是“马大姐”这个人物形象在情景剧《闲人马大姐》中,早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角色。蔡明把一个四五十岁的街坊马大姐演得活灵活现,以至于节目播出完的好长一段时间,观众见到蔡明都会称呼她为马大姐。2006年的春晚正是借着电视剧《闲人马大姐》的热播效应,从而搬上央视春晚舞台上的,把一个热心肠的马大姐形象在小品舞台上诠释了一番。另外,2009年央视春晚的小品《北京欢迎你》,在此小品中蔡明延续了电视剧里面马大姐的人物形象,把一个北京人的热心肠表演得淋漓尽致,很好地展现了奥运年全国人民喜迎奥运的热情。
三、从西北方言到“毒蛇”语言的艺术攀升
喜剧小品是将多种艺术元素融为一体的一种艺形式,它不但有幽默的语言,还有或是夸张或是朴实的表演,加上灵动的舞台节奏等等,通过设定的情景从而表现主题。它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充分运用了滑稽、机智、反讽、幽默、误会等一系列元素来刻画人物性格和形象。蔡明的喜剧小品之所以能够赢得观众的喜欢,除了外在的扮相外,还表现在幽默的语言上。蔡明和郭达所表演的早期小品是典型的西北派风格,在小品语言的运用上采用西北方言这一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语言。方言是一个地域文化传统和风俗的宏观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可以带给观众一种原始的没有经过任何雕琢的朴实感,所以用方言的幽默形式来表达喜剧效果,成了小品演员的首选。蔡明的小品即用西北方言的鼻音比较浓重、入声和儿化音的特点将早期小人物的特点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在听觉效果上会有傻傻的憨厚感觉,用纯朴的表演同城市的进步性之间的差距来展现其幽默诙谐。例如在小品《陌生人》、《父亲》、《越洋电话》里,都可以感受到西北方言在小品舞台上的魅力所在。特别是《父亲》,观众看后心灵会得到震撼。蔡明扮演的海伦是一位当红明星,但她确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小姑娘,对广大歌迷隐藏了身世。当西北的老父亲来看望她的时候,一切都被记者拍个正着。于是海伦哭着对歌迷说“这就是俺爹,这就是生俺养俺疼爱俺的亲爹”,当她喊着“爹”扑通一声跪地的时候,有多少人为之感动不已。此时的西北方言超越了地域,使得小品所表达的内在情感得到了升华。
除了语言的地域特点外,蔡明的小品中也长出现一种“言语反讽”,从而使小品更具喜剧效果。利用角色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大众审美之间的差异、“毒蛇”式的语言、熟语、惯用语等等方式来丰富小品的艺术表达,使其表演的小品达到诙谐、幽默的效果。例如在小品《想跳就跳》中,蔡明说潘长江“你的地盘,你在电线杆子底下留记号了”、“你人是微缩的,心是猥琐的”、“都是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