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康熙诗文套钱

2014-12-11赵征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通宝钱币康熙

赵征

(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博物馆)

浅议康熙诗文套钱

赵征

(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博物馆)

作为经济发展和商品贸易中最重要的手段,钱币的铸行是历届统治者最重视的环节,钱币的统一也是国家大一统的表现形式。

康熙 政治 经济 文化 钱币铸行 诗文套钱

钱币的铸行与流通情况和其他艺术品一样,直接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昌盛与否。康熙一朝的钱币铸造虽谈不上精美,但大都规整划一,钱型厚重,是清代制钱中最好的,康熙在位61年,钱币铸量极大,存世非常丰富,为我们研究康熙通宝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一、康熙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

(一)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安定统一

国家安定与政治的统一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亲政之初面临诸多问题与矛盾,面对诸多问题,康熙首先要解决的便是皇权问题,任何对皇权的抵触和威胁都是统治者最为忌讳的,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用“布库兵”,趁鳌拜上朝之际,一拥而上将其捆绑起来,诏宣三十条罪状,软禁终身。皇权胜利了,刷新了朝政,康熙才得以放开拳脚解决其他问题。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一,平西王吴三桂起兵谋反,其他二藩相继响应,台湾郑氏沿海配合骚扰,年仅二十岁的康熙沉着冷静,他采取 “保持荆州以固军民之心”的策略,运用招降宽容政策,下诏停撤耿、尚二藩,孤立吴三桂,采用宽大政策,重用汉将,派六路大军进行清剿。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三藩之乱平定,真正实现了内地统一,人民生活日趋安定。放眼海疆,南明的最后领地台湾未归,这又是康熙急待解决的问题。康熙十八年(1679年)于洞庭湖建立大清水师,在漳州设“修来馆”招纳一切从台湾回来的军民将士,同时进行“迁界禁海”,阻断台湾经济来源,孤立台湾,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漳州设局铸钱,“宝漳局”的设立担负起了收复台湾的军费开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施琅率军攻克澎湖,台湾不战而降,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其后,设立“宝台局”开局铸钱。台湾的统一为满汉融合,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和二十五年(1686年)两次出征雅克萨,促成了《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奠定了今天的中国版图,使中俄两国40余年无战事,有利于国家发展,为中俄两国的政治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做出贡献。平定西北蒙古,也是康熙急需解决的问题。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葛尔丹直抵距京师350公里的乌兰布通,康熙率军亲征,葛尔丹大败西逃。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再次亲征,在昭莫多大捷,斩葛尔丹妻,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次亲征,葛尔丹大败自杀,康熙命其侄管理准噶尔部。三征准噶尔同样促进了民族融合,以保证清政权的稳固,对国家发展有积极意义。随着国家的统一,政权的确立,面对着百废待兴的局面,经济的发展逐渐重要起来。

(二)经济发展与强盛:治理黄淮、劝农耕桑、蠲免钱粮是康熙时期重要的经济政策

自顺治十六年(1659年)到康熙十六年(1677年)黄、淮河决口,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在三藩之乱时,康熙便派出靳辅、陈潢治水,康熙共六次南巡,每次南巡都要亲自视察河运。黄河在治理后几十年未决口,这无疑对生产发展、社会繁荣、政权稳定有积极作用。康熙还曾亲自监督修缮浑河,并更名为“永定河”,希望“永远安定”的意思。康熙提出“藏富于民”的思想,61年间,减免天下钱粮545次之多,普免全国钱粮三次,计银1.5亿两。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百姓的负担,同样促进了满汉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下诏:“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从根本上废除了对人口的限制与负担。对国家发展、经济强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康熙盛世的辉煌,正源于强大的经济作保证。

(三)文化发展与民族交融

定鼎北京以来清政府对汉族文化制度的吸收已日趋加快,早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设立南书房时就有许多汉人入值于此,与康熙亦师亦友,出谋划策,成为重要的皇权集中武器,也是满汉交融的先例。另一项重要的措施是开 “博学鸿词科”,此科由皇帝亲试,荐考结合。康熙十八年(1679年)录取博学鸿儒50人,都授予翰林学士,对笼络汉族知识分子起到重要作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共六次南巡,一为治河,二为民族交融,祭孔子,祭明陵,祭岱庙,祭禹陵。“四祭”体现了康熙对汉族儒家文化的景仰,以一个学习者的心态来做事。除此之外康熙还利用编纂图书机会,缓和矛盾,如山西陈廷敬编修的《康熙字典》成为实际收字最多,每字义项完备,查阅简洁方便的重要典籍。陈梦雷主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容贯古今,汇合经史,集古今图书之大

成,为《四库全书》奠定基础。《明史》的编修者万斯同等,完全源于“鸿儒”,也都是汉人,康熙还亲自为《明史》作序。在政治安定,经济强盛的前提下,文化的发展与民族的融合,共同缔造了康熙皇帝的伟业,缔造了康乾盛世的辉煌。

二、康熙时的钱币铸行情况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去世,玄烨即位,定明年改元“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之意。八月,户部题请改铸康熙字钱,轻重如旧制:是指康熙通宝沿用当时顺治通宝的重量,每文重一钱四分,用红铜七成,白铅(锌)三成搭配鼓铸,成色金黄,即黄铜钱。十月,户部进呈宝泉局铸成康熙钱式:康熙制钱的形制分两种:一种为中央直属的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面文为汉字直读“康熙通宝”,背文为满文左右读“宝泉”和“宝源”;另一种为各省、镇铸局,面文为汉字直读“康熙通宝”,背文为满汉文对照各一字,铸各省、镇钱局的简称。康熙元年(1662年),户部提准只保留宝泉局和江南省江宁局,其他省、镇暂行停止铸造,康熙通宝正式流通,颁行全国。康熙六年(1667年),户部提准复开各省炉座,并添设江苏苏州局(宝苏)、湖南长沙局(宝南)和甘肃巩昌局(宝巩)。康熙七年(1668年),开四川(宝川)、广东(宝广)、广西(宝桂)、贵州(宝贵)四省铸局:实际上,四川和贵州两省并未铸造康熙通宝满汉文钱,现存的实物没有发现,诸钱谱也未见记载。康熙九年,户部命十五省钱局根据自身情况,如无必要则暂行停铸。康熙十八年,复开各省铸局。康熙十九年,户部提准福建漳州府(宝漳局)设炉铸钱。康熙二十一年,增置云南大理府、禄丰县、蒙自县局,钱幕俱铸云字(宝云局)。康熙二十二年,定每文重一钱,令宝泉局按卯增铸,其各省局俱照新定钱式铸造。也就是说从康熙二十三年开始,康熙通宝由原来的重一钱四分改为重一钱。康熙二十四年,增置云南临安府钱局,钱幕亦铸云字。康熙二十五年,增广东肇庆府局,钱幕亦铸广字(第二年停铸)。康熙二十七年,开福建台湾府鼓铸局,钱幕铸台字。康熙四十一年,大学士等会议,制钱轻小易于搀和,钱宜改铸每文重一钱四分。从康熙四十一年开始,康熙通宝又改回每文重一钱四分,并加铸一种只有七分重的小钱,这种小钱以宝泉局铸造为多,宝源局次之,其他各省偶有铸造,比较少见。以现存的实物来看,康熙通宝主要有四种重量:重一钱四分;重一钱二分(属于一钱四分的减重钱);重一钱;重七分。康熙通宝的重量在3.8至5.5克之间,直径在24至28毫米之间。从康熙元年至康熙六十一年共铸造制钱173.226293亿枚。

三、康熙诗文套钱

在康熙通宝制钱中,除了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外,先后有21个省、镇铸局,它们分别是:

【同】(山西大同),【福】(福建福州),

【临】(山东临清),【东】(山东济南),

【江】(江西南昌),【宣】(直隶宣化),

【原】(山西太原),【苏】(江苏苏州),

【蓟】(直隶蓟州),【昌】(湖北武昌),

【南】(湖南长沙),【河】(河南开封),

【宁】(江南江宁),【广】(广东广州),

【浙】(浙江杭州),【台】(福建台湾),

【桂】(广西桂林),【陕】(陕西长安),

【云】(云南昆明),【漳】(福建漳州),

【巩】(甘肃巩昌)。

在这21个铸局中,宝巩局属于试铸性质,并未大量铸造,数量十分稀少。后世为了便于记忆,民间把除宝巩局外的二十个钱局编成一首五言诗: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清代吴振棫编纂的《养吉斋丛录》中,对这二十钱局诗文有记载,吴振棫在同治十年去世,说明至迟在同治十年之前这首诗文已存在,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康熙制钱普遍个大厚重,人们乐于使用,且康熙二字有“康宁熙盛”的吉祥意义,佩戴在身上,即可以吉祥如意,除恶避邪,所以人们经常把康熙的二十局钱凑在一起编成一串佩戴身上或挂在家中,避暑山庄博物馆就收藏有一套编成串的诗文套钱。在康熙通宝二十局诗文套钱中,如果不论大小和版别,集齐一套也并非难事,但要是同一版别则相当困难。以康熙通宝的“通”为例,就有“单点通”、“双点通”、“方头通”、“角头通”的区别,其中“双点通”宝东局最难寻觅。以大小而论,重一钱四分的原版大钱也较难凑齐,其中以“大台”、“楷广”和“大南”较为少见。清代铸币大都在本地流通,即使有贸易往来,也是大额用银,小额用钱,钱币的异地扩散范围不是很广,所以,要集齐一套诗文钱很难,又因人们长期携带20枚铜钱很不方便,于是民间匠人就把这二十个字集中刻铸在一枚钱币上,产生了一种“康熙二十钱局诗文”花钱。这样既方便了人们的携带,又满足了人们祈求吉祥如意、除恶避邪的愿望。这种花钱从铜质、铸工和包浆来看,应出现于道光至咸丰年间,反映了人们在乱世中祈求安宁和平的愿望。

康熙盛世的荣光已远去,留给后人的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我们能从一枚枚小小的钱币遥想当年的战争风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足和文化的融合昌盛,以及康熙胸怀天下的雄才伟略。康熙通宝也成为人门喜爱佩戴的辟邪纳福的精神符号,成为清代钱币收藏中的热门品种。

[1](清)马齐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 1985.

[2](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M].童正伦,点校.北京:中华书局, 2005.

[3](清)嵇璜,刘墉,等.清朝通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4](清)昭连.啸亭杂录[M].何英芳,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0.

[5]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猜你喜欢

通宝钱币康熙
钱币翻倍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组合钱币
中兆通宝涉水直销
突骑施钱币和突骑施
“建国通宝”钱考辨
康熙下象棋
通宝局
Scholar and East L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