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跨文化分析

2014-12-09孙旭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人物分析外国文学作品

[摘 要] 文章主要探讨跨文化视域下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解析,结合人物解读的自身属性与独特韵致,分析了跨文化视域下外国文学人物的基本特征,描述了跨文化条件下解读外国文学作品人物的瓶颈遭遇,最后阐明了跨文化视域下解读外国文学人物的新方法,帮助外国文学教学稳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外国; 文学作品; 人物分析; 跨文化

对外国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解读和探究,是一种客观评价与主观认知相结合的判别形式,其要求教师的视觉方式、解析水平以及教学行为要与解析对象保持在同一支点上。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对人物对象在价值、性格等宏观层面上具有整体的认识,还需要深刻体会人物塑造后的跨文化意识产生心灵上的相互交融,完成文学价值丰富内涵的传授。

一、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在跨文化视域下的基本特征

所谓的跨文化就是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以包容的态度接受与适应。而文学上的跨文化是人文思维、意识形态及社会环境等众多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一种思维形态。对人物的教学解读是教学调研与文学环境系统的相互衔接,通过对目标人物的剖析,完成文学教学和人物对象的主客观相结合的评析。

跨文化下的外国文学教学应该遵循初读文本、跨越认识再综合解析的向导流程。随着跨文化环境的多样化趋势,受到文化思维、意识形态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固定式的人物解读方式得到了延伸:一是在传统翻译属性指导下对人物的二次解读,在目标人物对象属性的基础上使之与相关的客观环境相互衔接、相互渗透。例如在读狄更斯的《双城记》中梅尼特的性格特征时,会有效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其次,对某一人物进行单一化的纵向解读,完全的回归到文学人物纯粹性的解读。如在解读萨特与加缪有关存在主义的作品中代表人物时,众多教师仅仅是就文化基因进行纯粹的文字表象转换和文字价值的释放。此外是以人本唯物主义为价值诉求,探究跨文化视域下的单一个体的行为方式和精神状态[1]。

二、解读外国文学人物所遇到的困难

外国文学是基于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两大框架演绎而成的,其文化语境在这两大导向下模式结构有了明显的划分。其一是在现实主义基本构架下的具有群体化、理性式、集中性的文化语境,譬如美国的杰克伦敦、马克吐温及英国的毛姆、狄更斯等;其二是基于现代主义文学理念下的具有纯粹性、意象式、个性化的文化语境,如美国的狄金森、福克纳和英国的劳斯伦、伍尔夫等。因此在对人物形象解读是应基于这两大基本框架进行铺展,使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完成教学目标得以共同实现,相互协调。

网络文化作为人文社会文化的新生,其及时性、高效性、功利性符合部分教师对于跨文化视域下的外国文学教学追求个性化、多元化、拓视角等主观单一的教学理念,使部分教师的个性话语诉求得到了宣泄和表达,甚至一些教师为了迎合学生对外来文学的探究及教学成绩的利益化,对于外国文学人物的解读并不深刻,同时还借助网络社区对外国文学人物道听途说、不足为凭的解析,使其课程富有娱乐性,学生非常喜欢,但其实这样的解读方法实质上是误人子弟[2]。

三、跨文化条件下解读外国文学人物的新方法

(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创设融入外国文学人物解读方法

对外国文学人物丰富内涵的解析,使学生融入到外国文学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取健康成长的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应该对文学人物的独特韵味进行灵活的解析,使学生在愉快学习的同时,审美情操得以熏陶,文学修养得以稳固塑造[3]。

(二)创设客观真实、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解析模式

教师在创设外国文学人物的解读方法时,应该保证课程的内容、教学的情境以及价值取向符合学生实际真实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文学修养的提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不应仅为了追求教学的多元创新而插入一些脱离实际生活的文学人物于课堂教学中。

(三)创建契合学生心里特点和智力水平的解析方法

介于学生的复杂心里及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教学不应只为了表现个人的荣誉感、增加文学教学的价值高度而将高深晦涩的知识带入课堂教学中,而应该将一些大众化的艺术作品引入介绍,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变色龙》等。同时在教学中应注意到控制解读的简易、个性化,把握深刻的人生寓意及丰富的社会价值,使学生更好的接受外国文学的丰富内涵[4]。

结束语:

跨文化视域下的外国文学人物解读,既要以人物的价值取向作为教学的指导方针,又要注重在意识形态、文化基因及社会环境中寻找文学理论与现实社会的结合点。实现外国文学人物解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多元化,提升外国文学人物教学在文化内涵、价值取向以及审美素养等方面的熏染传播,帮助外国文学教育体系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跨文化文学接受中的文化过滤与文学变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7(06):77-78.

[2]张骁,罗锡英.外国文学教学与文本细读[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4(02),93-94.

[3]吴燕,赵雪爱.论外国文学研究的障碍与出路[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01):76-77.

作者简介:孙旭光(1982—),男,河南平顶山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物分析外国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外国公益广告
略谈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例谈高中语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特征
《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人物分析
《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孙少平形象分析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