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伊恩·弗雷泽的《漫无目的》说开去

2014-12-09穆文超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功利

[摘 要] 本文探讨了美国作家伊恩·弗雷泽的《漫无目的》一文对于当今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 目的性 功利

伊恩·弗雷泽(Ian Frazier,1951—)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幽默作家和游记作家,《纽约客》杂志的特约撰稿人。在《漫无目的》(A Lovely Sort of Lower Purpose)一文中他探讨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对人和社会的影响。

儿童的行为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在村后的树林中捉迷藏、爬树、摘蓝莓、抓鱼、戏水、捉蝴蝶等等活动,总是随性而发,随心而止,不需要前期的筹划,也不需要遵循原本的计划,甚至不需要任何装备,然而每次却都能尽兴而归。树林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浪漫的、充满着无限可能的地方。骑在树杈上听着小伙伴们讲那些有头没尾的故事,会觉得比电影院里的大片更扣人心弦,比书本上的童话故事更让人浮想联翩。即使躺在草地上透过浓密的枝叶凝望着天空发呆,也能让他们心满意足。而终有一天这一切发生了改变。坐在树杈上,他们突然发现自己不能再饶有兴致地继续以前的游戏。他们中一些人已经步入中学,穿上了中学校服,已经开始忙碌于各种社团活动、校园舞会和社会实践。站在树林中,他们突然开始为自己的两手空空、无所事事而感到尴尬。就像亚当和夏娃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没穿衣服而一样,这些少年们开始为他们漫无目的的徜徉而感到惊恐和羞耻。

从这一刻起,他们再也不是天真烂漫的孩童。伊甸园般无忧无虑、无牵无挂童年时代就此结束了,他们再也不能平心静气在树林中游荡。他们开始追问自己做每件事情的具体目的和意义,开始为世俗的事物所烦扰和牵绊。

成年人更是因为不断寻求自己行为的目的和意义而深受困扰。强烈的目的性改变了所有活动的性质。成年后的他们即使重回那片树林,也不再有当年那种心境,而往往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或者是为了锻炼减肥,或者是为了采摘,或者是为了写生,或者是面对婚姻中、工作中、生活中的难题需要清醒地反思。

强烈的目的性不仅体现在工作中,更是体现于其它的各个方面。如果去钓鱼,那么就必须钓到大鱼、更大的鱼。姜太公钓鱼的悠然自得不复存在。如果去打猎,第一次打到猎物,下次就必须打到更多的猎物,更大的猎物。过于明确的目的性使这些娱乐活动自身的乐趣大大减少。

强烈的目的性不仅使休闲娱乐的乐趣大打折扣,更是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也是现代社会精神焦虑症的激增的重要原因之一。薪金待遇、衣食住行、子女教育、旅游度假无一不演变成一种竞争和攀比。平民休闲体育运动也变成了一场竞赛,胜者趾高气扬,败者偃旗息鼓、郁郁寡欢,完全忘却并违背了运动的本意。

强烈的目的性使急功近利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当代人很少愿意静下心来读书,踏踏实实去做事。走捷径成为一种时髦。投资少见效快成为人们共同追求。表现在商业社会中,急功近利的人为追求一己私利往往会置道德法律于不顾,进而败坏整个社会的风气,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

强烈的目的性也是人际关系的毒药。怀着一定的目的接近别人往往最终让人反感而避之不及。没有人愿意成为被他人利用的工具。利益关系可能使人们相识,却很难使人们相知。

在科学研究领域,急功近利会促使不少研究者放弃进展缓慢的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和商业利润的基础研究而转投“短平快”的应用技术研究,从而损害了科学技术的长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即使中小学学生身上,这一点也有所体现。学生们热衷于讨论答题技巧,对名目繁杂的应试技巧培训班趋之若鹭。各种培训学校、培训名师也纷纷涌现,号称不读文章做阅读,不看选项做选择,直通名校,实现人生梦想。事实上,最佳的学习状态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物我两忘的状态,是一种“不问收获,但问耕耘”的状态。只有忘记了眼前的短期目标,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才能最终获得丰硕的成果。

反映在城市规划方面,规划者们就需要高瞻远瞩,保护现有的绿地、湿地,不去开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共休闲活动场所的出现井喷之势。广场舞大妈、太极拳大爷饱受诟病甚至被妖魔化的背后反映的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活动需求和城市公共活动场所的严重缺乏之间的矛盾。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都需要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婴儿需要学步的地方,儿童需要追逐打闹的地方,少年需要滑滑板、练飞车的场地,青年需要谈情说爱的绿荫长廊,中年人需要思考和放松的宁静,老年人需要打牌、下棋、弹唱、跳舞、打太极的场所。而本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的空地正在被加速地开发一栋栋大楼和商场。

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留出一些私人时间去做一些看似毫无功利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结交一些不带任何目的的纯粹的朋友,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些未被开发的空地让人们漫无目的地徜徉其中。这就是伊恩-弗雷泽《漫无目的》一文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杨立民. 现代大学英语阅读.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2]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Ian_Frazier

作者简介:穆文超,男,讲师,主要研究英美文学和外语教学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功利
Broadband asymmetric transmission for linearly and circularly polarization based on sand-clock structured metamaterial*
功在自己,利及他人
人的功利色彩增强是不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躁动的功利:“90后”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倾向调查研究
用制度的“笼子”关住要分数的功利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
请不要将高尚行为蒙上功利色彩
功利社会话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