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中语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特征

2016-09-20汪云

考试周刊 2016年72期
关键词:人物分析心理特征高中语文教学

汪云

摘 要: 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分析,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和心理是让学生深入品味文学作品内涵的钥匙。本文以高中语文文学作品当中的人物为例深入分析祥林嫂这一形象及其心理特征,以锻炼学生的作品鉴赏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文学作品 人物分析 心理特征

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分析,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和心理是让学生深入品味文学作品内涵的钥匙。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和艺术性的特点,通过对人物心理和形象的分析能够洞察世间百态,同时有利于学生文学艺术素养的提高。本文以高中语文当中的小说《祝福》为例,深入分析祥林嫂这一形象及其心理特征,以锻炼学生的作品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

1.借助环境观察人物性格

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含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背景等,还涵盖该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即风俗人情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其中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是影响性格表现的主因。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高中语文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人物分析的过程中,要提高对环境因素的重视程度,通过剖析事件发生的环境背景更深入地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从而更深层次理解文学作品内涵。比如,教师在讲解《祝福》时,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对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凸显人物性格和心理特征变化:这篇小说在开头写道鲁镇的一切并没有大变化,接下来一个转折说改变最大的是祥林嫂。那么请同学们分析鲁镇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它的不变和祥林嫂的改变之大存在哪些关联?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在进行热烈讨论后总结出:这篇小说在创作完成的时候辛亥革命已经过去13年春秋,但是仍然像小说中写到的那样“最像年底”,封建旧俗仍然没有发生变化;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康有为成为保皇党的一分子,但是鲁四老爷仍然认为康有为是新党,由此可知都是老爷仍然守旧不变并且顽固不化;祥林嫂在第二任丈夫去世之后回到鲁镇,但是大家对他的称呼仍然是祥林嫂,由此可见鲁镇人对贞洁的观念仍然没有发生变化;鲁四老爷禁止祥林嫂在祭祀时沾手且认为她伤风败俗,四婶不承认祥林嫂捐门槛等这些行为都体现出封建礼教和迷信在压迫妇女方面仍然未变。鲁镇是当时病态的社会的缩影和写照,同时关照了祥林嫂性格的形成,是整个社会环境造成的。

2.借助情节挖掘人物内涵

在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人物心理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分析,从而挖掘人物内涵,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人物塑造的方法和技巧,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文学素养。在讲解《祝福》时,为了借助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对人文内涵进行挖掘,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认为祥林嫂具不具备反抗精神?在教师提问之后学生纷纷给出肯定的答案:祥林嫂具有反抗精神,她虽然平常沉默寡言,但是透过祥林嫂有神的眼睛、麻利干练的动作仍然能够体现出祥林嫂的性格当中存在刚强不屈的一面。事实上,祥林嫂既有自己的追求,更愿意为之努力和反抗其他人对自己的命运安排。对此,祥林嫂不断地向命运抗争和挑战:她鼓足勇气大胆外逃帮工;为了能够拥有独立自主的生活,她拼命工作有力干活;为了反抗改嫁,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她将自己辛苦所得捐了土地庙门槛,为的是能够挣脱神权。在学生给出漂亮的解答之后,教师可以适时提出疑问:对于祥林嫂的反抗,大家持有怎样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在让学生感受祥林嫂反抗性格的同时深层次挖掘祥林嫂这一人物内涵,进而深刻认识到隐藏在她反抗精神下的奴性。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辛苦做工和承担最多最苦的活儿却得到了最少的酬劳,面对这一不公平的待遇祥林嫂却非常满足和欣喜。由此可以看到她一直追求及反抗要得到的东西实际上是一个较为安定稳妥的奴隶地位;她抗婚的动力竟是为了维护封建夫权;她将自己得到的所有酬劳用作捐门槛是为了弥补自己没有做到从一而终所犯下的过错。

3.借助肖像揭示人物命运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仔细阅读,关注文章中的人物描写细节,透过人物的肖像分析人物心理,进而揭示人物命运,从而更深层次地对这一人物进行解读。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仔细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思考这一问题:全文中有哪些描写祥林嫂肖像的内容?对祥林嫂肖像进行描写的意义什么?学生在对全文细节进行把握和阅读之后能够得到结论:对祥林嫂三处肖像的描写是跟随她境遇和身世变化而进行描写的,用这三幅肖像描述了祥林嫂境遇的变化,同时是对她凄惨人生历史的概括,体现出封建迷信和礼教的吃人本质。第一次对祥林嫂肖像的描写是她死了丈夫刚到鲁镇的时候,描写的是没有经历过过多生活折磨的年轻寡妇肖像;第二次是祥林嫂再次回到鲁镇并捐门槛之后却让赎罪成为泡影之后描写祥林嫂一夜变老,一直到成为一个木偶人的形象;最后一副祥林嫂的肖像是乞丐形貌的僵尸。作者在对人物肖像进行描写的过程中采用了对比方法,透过肖像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人物心理、性格和命运的变化,同时表达了作者的同情和愤怒之情。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阶段,而且这一时期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语文思维已经逐步形成,引导学生对高中语文文学作品进行解读,进而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形象能够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学作品内涵,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想深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邓方.建构主义与语文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1):6-7.

[2]刘蕴秋.阅读的发展阶段与关键阶段[J].语文学习,1998(7).

[3]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分类及其意义[J].语文建设,2002(9):4-5.

猜你喜欢

人物分析心理特征高中语文教学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影片《山河故人》赏析
略谈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孙少平形象分析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