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升级对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促进研究
2014-12-09颜双波
摘要:民营企业是泉州经济的主体,产业集群是泉州民营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对泉州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困境的探讨,结合产业集群升级与泉州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内涵分析,认为二者在实现途径、本质及其实现目标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文章从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创新权力传承模式等方面,对于推进泉州产业集群升级,加快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进程,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泉州;产业集群;民营经济;二次创业
一、 泉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与面临困境
1. 民营企业是泉州经济的主体,产业集群是泉州民营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泉州市2013年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截止2012年底,从企业数量来看,泉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剔除国有企业之外的占比高达88.83%,进一步剔除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占比仍然高达59.11%;从工业总产值来看,剔除国有企业之外的占比高达96.19%,进一步剔除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占比也达到43.65%;这表明,民营企业是泉州全市国民经济的主体,而且从经营领域来看,已经覆盖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建材、鞋业、工艺品、电子、石油化工等多个行业,并有不断扩展的趋势。
泉州全市各县(市、区)的民营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并形成了具有各自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根据泉州市经贸委网站公布的数据,在福建全省54个产业集群中泉州占了16个,占比达29.63%,亦即福建全省大约三分之一的产业集群集中在泉州;从规模以上产业集群的数量来看,泉州有4个100亿元以上的,占全省44.44%,有8个30亿元~100亿元的,占全省的61.54%,而且泉州的产业集群获得了诸如“中国鞋都”、“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和“中国瓷都”等一些全国性的荣誉称号,产业集群已经是泉州民营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
2. 泉州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1)劳动密集型产业制约着泉州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尽管自1999年以来,泉州的经济总量已经连续十几年位居福建省首位,泉州全市经济总量约占到福建全省的四分之一;但是很多中小企业从事的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产业链下游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而且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以产品同质性为基础的恶性竞争。在用工荒、融资难等制约的新时代背景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泉州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中小企业主“小富即安”的心态制约着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根据泉州统计年鉴数据,除了泉港石化企业年产值较大,达到682.46亿元,其余产业的平均单个企业年产值没有超过10亿元,其中最高的是晋江食品产业的平均单个企业年产值为3.84亿元;其次是南安水暖产业,为3.36亿元;晋江建陶、石狮鞋服、安溪茶业、晋江鞋服和晋江伞业等产业,只有1亿元~2亿元;而晋江安海玩具产业、南安石材企业、惠安石雕等产业,则不超过1亿元。泉州民营企业大多数是依靠家族带头人带领或者亲帮亲成立发展起来的,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创业和发展黄金时期,家族成员在企业取得利润的同时得以发家致富之后,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家族成员普遍缺乏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冲动和激情,在“小富即安”的心理作祟下坐失很多发展良机,甚至爆发“家族矛盾”,难以适应企业继续做大做强的发展要求。
(3)企业代际传承考验着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泉州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依靠创业者凭着对市场的直觉和“敢为人先,爱拼敢赢”的过人的毅力和韧劲“摸着石头过河”发展起来的,现在这些第一代的企业创办人大多都已经超过50岁。民营企业“家族情感”致使在很多企业内部难以形成有效的民主管理体制,民营企业主往往凭自己的经验来经营和管理企业,对于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缺乏科学论证和分析,存在决策失误即给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的风险隐患,尤其在新时代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这样的风险隐患更加凸显。新一代的民营企业家子女大多生活条件优越,不再会有创业初期风雨磨砺的经历,这些企业的“接班人”对于企业的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心理和能力准备。
二、 产业集群升级与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相互联系
1. 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是泉州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是相对于“一次创业”而言的,系指企业经历创业初期,具备一定规模,具有一定资本积累,企业通过全面创新,挖掘内部各种潜力,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采用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不竭的动力,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经营目标。与一次创业相比,二次创业并不是在一次创业所取得成果上的简单延续,而是利用好一次创业的基础,促使民营企业过渡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实现百年老店的企业经营梦想。从某种程度上讲,一次创业是求生存,二次创业是求发展。二次创业不仅要完成生产经营的可持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技术创新持续进步等任务,还要对彻底改革现有的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模式、调整企业经营模式、确立新的经营管理理念等深层次任务。
在近几年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的国际市场需求缩减以及国内资源和劳动力稀缺等导致要素成本上升的多重压力下,泉州民营经济发展潜在的瓶颈问题日益表现明显,甚至已经影响到企业的生存或衰亡。可以说,“二次创业”是泉州民营企业实现管理科学化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关键一步,是泉州民营企业历经30多年高速发展之后的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在这样的背景下,泉州市人民政府于2012年~2013年期间连续推出了以《关于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泉委发〔2013〕2号)为代表的,关于“推进二次创业,发展产业集群”的一系列政策,并于2013年1月30日泉州市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千人大会,为促进泉州产业集群发展,推进泉州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2. 产业集群升级与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具有高度一致性。产业集群升级源自产业升级,但又区别于产业升级,目前理论界对于产业集群升级尚没有明确和统一的定义,目前大多数学者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理论研究的内容和研究需要延伸出来关于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Gereffi,1999)从价值链的角度阐释,认为是集群能力和自主性不断提升的一个过程,亦即企业或经济体通过能力提升,使企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型,从而具备更强的获利能力。一般而言,产业集群升级需要经历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部门间升级四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升级过程,具体表现到某一个企业,升级路径从委托组装OEA (Original Equipment Assembling)开始,再到贴牌委托加工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然后到自己设计制造ODM(Own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最后转向自主品牌制造 OBM(Own Brand Manufacturing)。产业集群升级与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具有高度一致性,具体表现为:
首先,两者在实现途径上高度一致。产业集群升级最本质的内涵创新,即在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促使集群内企业从依靠增加要素投入的外延式、粗放式增长方式,逐步向依靠技术创新的内涵式、集约式增长方式进行转变和转型升级。在产业集群的流程升级过程中,主要通过对生产流程的优化重组,引入先进管理技术;在产品升级过程中,主要通过技术革新优化产品;在功能升级过程中,通过设计创新提升产品功能并增加产品附加值,可以说“创新”贯穿于整个产业集群升级的全过程。而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主要功能是推动新知识、新技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只有通过管理手段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等全面的创新,才能实现企业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实现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企业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两者的本质和实现目标高度一致。产业集群通过创新发展,在这个基础上,产业集群升级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通过集群网络组织结构的不断优化,使区域内、集群内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更加趋于科学化和合理化,大大提升和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增强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和整体效率,增加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从而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企业获取的附加值显著增加和产业价值提升和价值链的延伸。而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主要目标是组建广义上的新的企业,这个新的企业具有新的目标,新的理念、新的追求和新的本质;在形式上,新的企业可以是依托原有企业发展壮大起来的,也可以是成立新的集团公司。通过新企业或新集团的设立彻底改革企业现有的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调整企业经营模式、确立新的经营管理理念,追求企业规模扩大和经济效益提升,从而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经营目标,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与产业集群升级的本质和实现目标是一致的。
三、 推进产业集群升级实现泉州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1. 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实现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泉州的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尽管发展了较多年,但是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例很小,这一点从泉州的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得出来,2005年~2012年期间,泉州全市的高新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直至2011年才勉强超过10%,到2012年也只有11.52%;表明泉州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还相当薄弱,在目前所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力资源短缺的双重考验下,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手段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由于泉州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特色明显,而产业集群具有单个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首先,由于有产业集群的存在,各种资源容易受到产业集群的吸引而形成一系列的专业市场,产业集群所具备的专业性特点,既有效地解决了民营企业交易费用过高的问题,又能够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促进品牌的建设,从而使集群内企业在竞争中居于更有利的地位;另外,产业集群的存在能够吸引大量管理人才、技术人次和劳动力的集中,不仅在数量上,也在质量上,为集群内企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其次,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根植性和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地理的接近性,通过共同研发、联合采购、建立共同销售中心、共同运输和配送等合作,大幅度降低产品的总平均成本,使企业在产品的价格竞争占据更为有利地位。再次,产业集群网络化、自我创新和自我增强等特点,使得知识的创造和传播速度大大加快,由于知识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拥有新知识的人越多,将给整个群体带来更大的福利,泉州特有的以血缘、亲缘、地缘、行缘、学缘等“五缘”为基础的产业集群文化,使得泉州民营企业产业集群内的知识溢出效应更加明显。因此,应该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所具有的各种优势,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升级,从而更好地实现泉州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
2. 创新权力传承模式,实现企业的顺利交班。按照国际国内的统计数据来看,民营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24年,而且代际权力交接的时候往往是家族企业最为脆弱的时候,根据(Alcorn,1982)的观点,家族企业创始人的突然离去或退休,企业往往会因此而终结。根据泉州相关企业的官网和年报资料等,对泉州一些知名的企业的创办时间和创办人年龄进行了统计,泉州的一些知名企业的成立至今已经多数有20多年的历史,如果再算上创业初期未正式注册的时间,大多都已超过30年。这些典型企业创办人的年龄大多已经超过或者接近45岁,大多都到了需要考虑权力传承问题的时候。根据(Astrachan,2000)对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研究,美国的家族企业能成功地传承给第二代只有30%;能够成功传承给第三代低至12%;能成功传承到第四代仅有3%。在没能成功传承给第二、第三代的家族企业中,要么由于新继任者管理无方而破产;要么被迫出售;有些则宣布破产倒闭。在大多泉州民营企业的“创一代”们日渐年老力衰的背景下,泉州民营企业如何实现集体交班,实现企业权力的顺利传承,突破“富不过二代”、“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对于泉州民营企业显得尤为紧迫。
3. 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从企业的相关资料来看,泉州的大多民营企业尽管产权较为清晰,但产权结构比较单一,大多是以家族成员为主。产业集群升级和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对于企业产权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要求是相似的。企业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最终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就应该充分利用好产业集群的网络性、根植性、泉州“五缘”集群文化等特点优势,通过引导集群内企业的相互参股,公司高管人员持股、技术人员技术入股,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改革和优化产权结构,提高产权开发程度,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吸入社会资本,实现企业资本的社会化。通过改革封闭式的产权制度,不仅有利于企业突破资本瓶颈,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在产权重组和股份制改造中,引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治理结构,使其企业运营更加科学更加合理,使企业逐步转型升级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大企业,最终达到产业集群升级和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四、 结语
民营企业是泉州经济的主体,而产业集群是泉州民营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泉州民营经济经历改革开发三十多年的发展,尽管各县市区都形成有各自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我们还应该清楚认识到,泉州很多企业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产品附加值不高,而且企业的单体规模偏小,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等多重压力下,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着极大风险和困难;并且一些中小企业经营者“小富即安”的心态制约着企业的做大做强,企业的创办时间和企业“创一代”们的年龄使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权力传承显得更为紧迫和关键,考验着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升级和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在实现平台、目标和本质上是一致的,要充分利用集群机理,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积极探索和创新产权传承方式,推进产业集群升级,加快泉州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进程,使企业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昌华.晋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及其经验.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147-150.
2.颜双波.福建晋江“中国鞋都”产业集群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6,(5):74-75.
3.李冀平.泉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探讨.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8):111-114.
4.吕振奎.泉州模式的新内涵:品牌经济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43- 146.
5.潘利.链网互动理论:产业集群升级的新视角.华东经济管理,2007,(7):55-61.
6.吕振奎,颜双波等.泉州民营经济发展专题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7.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泉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编.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文集.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8.胡大立.我国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诱因及其突围.现代经济探讨,2013,(2).
9.刘彬.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分布及其经济效应分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论文,2006.
10.张平.基于资源配置的武汉光谷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4.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项目号:2014M551828);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014B177)。
作者简介:颜双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泉州师范学院工商信息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