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有创颅内压监护中出现颅内压波动的护理策略
2014-12-09薛子恒林海青
薛子恒++++++林海青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有创颅内压监护中出现颅内压波动的护理策略。 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行有创颅内压监护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置管情况、颅内压波动情况、预后情况及家属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压波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P<0.05)。 结论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护中出现颅内压波动的相关护理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患者颅内压波动的发生率,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有创颅内压监护;颅内压波动;相关护理因素;治疗原则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126-03
颅脑损伤是临床外科的常见病症[1-2],也是较为常见的急重症,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升高,由于病情复杂且进展快,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影响患者的预后。实施有效的颅内压监测是评定患者病情的客观指标[3]。为了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护中出现颅内压波动的相关护理因素和治疗原则,本院选取行有创颅内压监护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行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预后情况,同时分析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后颅内压波动的改变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行有创颅内压监护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患有其他器质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血液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精神疾病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年龄为23~69岁,平均(46.9±8.2)岁,男性27例,女性19例。观察组:年龄为24~67岁,平均(46.5±6.9)岁,男性28例,女性18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年龄、性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行24 h动态监测,认真记录患者每个时段的颅内压数据,出现问题时,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并给予对症治疗。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的改变情况,要保持患者病房的通风良好和环境的整洁卫生,定时更换患者的床单被褥等。
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与治疗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水平,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通过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各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列举成功的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让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②体位护理:术后清醒的患者可采用半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不要影响脑部静脉血回流,昏迷患者可采用去枕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将床头适度太高,避免鼻饲后的误吸,操作时,动作要轻柔。③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减少患者咳嗽、喷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治疗,对于气道堵塞的患者要做好呼吸道管理。④管路护理:一定要确保患者各个管路的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质与量,避免弯折、压迫、脱落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出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并给予患者有效的对症处理。⑤饮食干预:为患者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多食用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纤维素的清淡易消化食物,可采用少食多餐的原则,禁食刺激性食物,一定要确保患者的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给予患者开塞露等缓泻剂治疗。
1.3 评定标准
患者预后情况的评定标准[4]:治愈为患者的临床病症与体征均消失,生活可自理;显效为患者的临床病症与体征均明显改善,生活部分自理;好转为患者的临床病症与体征均有所改善,但生活不能自理;死亡。总有效=治愈+显效+好转。
家属满意度的评定标准:采用自制调查表,由患者家属进行画钩评定。非常满意: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与肯定;满意: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给予了认可与肯定;不满意: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未给予认可与肯定。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置管情况与颅内压波动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压波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置管情况与颅内压波动情况的比较[n(%)]
与对照组同指标比较,χ2=4.039,*P=0.044;χ2=13.043,#P=0.000
2.2 两组预后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预后情况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3.866,*P=0.049
2.3 两组家属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家属满意度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4.929,*P=0.026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是临床的常见外伤性损伤,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指伤后昏迷12 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出现昏迷,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血压、脉搏有明显改变的情况,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社会功能缺失,由于病情严重,进展快,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影响患者的预后[5-6]。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患者治疗的标准配置,可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患者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7-8]。
颅内压监测的相关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加速患者的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均有明显的临床意义[9-10]。给予患者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确保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对于控制患者的病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实施有效的饮食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助于术后的及早康复。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压波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有助于稳定患者的内环境,进而降低颅内压波动发生率。观察组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与肯定,更易为患者及家属所接受。
综上所述,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护中出现颅内压波动的相关护理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患者颅内压波动的发生率,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雷军,王飚,谢锐锋,等.早期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5):226-227.
[2] 李侠,李兵,杨黎,等.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有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2):1323-1325.
[3] 刘国华,朱剑锋,刘树林.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C):109-110.
[4] 刘媛,戴敏,张宇.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行动态颅内压监测的观察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1):57-58.
[5] 周强,蒋栋毅,陈寒春,等.持续颅内压监护和脑灌注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5):386-388.
[6] 苏国军,韩瑞璋,于烽,等.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7-29.
[7] 曾上飞,吴惺,娄晓辉,等.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0):1844-1845.
[8] 陶燕平,王子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02-1103.
[9] 徐娟.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0):116-117.
[10] 牛素桃,张俊海,卢敏,等.重型颅脑损伤脑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1, 25(2):341-342.
(收稿日期:2014-07-22 本文编辑:许俊琴)
与对照组比较,χ2=4.929,*P=0.026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是临床的常见外伤性损伤,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指伤后昏迷12 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出现昏迷,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血压、脉搏有明显改变的情况,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社会功能缺失,由于病情严重,进展快,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影响患者的预后[5-6]。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患者治疗的标准配置,可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患者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7-8]。
颅内压监测的相关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加速患者的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均有明显的临床意义[9-10]。给予患者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确保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对于控制患者的病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实施有效的饮食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助于术后的及早康复。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压波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有助于稳定患者的内环境,进而降低颅内压波动发生率。观察组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与肯定,更易为患者及家属所接受。
综上所述,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护中出现颅内压波动的相关护理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患者颅内压波动的发生率,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雷军,王飚,谢锐锋,等.早期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5):226-227.
[2] 李侠,李兵,杨黎,等.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有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2):1323-1325.
[3] 刘国华,朱剑锋,刘树林.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C):109-110.
[4] 刘媛,戴敏,张宇.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行动态颅内压监测的观察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1):57-58.
[5] 周强,蒋栋毅,陈寒春,等.持续颅内压监护和脑灌注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5):386-388.
[6] 苏国军,韩瑞璋,于烽,等.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7-29.
[7] 曾上飞,吴惺,娄晓辉,等.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0):1844-1845.
[8] 陶燕平,王子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02-1103.
[9] 徐娟.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0):116-117.
[10] 牛素桃,张俊海,卢敏,等.重型颅脑损伤脑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1, 25(2):341-342.
(收稿日期:2014-07-22 本文编辑:许俊琴)
与对照组比较,χ2=4.929,*P=0.026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是临床的常见外伤性损伤,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指伤后昏迷12 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出现昏迷,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血压、脉搏有明显改变的情况,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社会功能缺失,由于病情严重,进展快,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影响患者的预后[5-6]。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患者治疗的标准配置,可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患者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7-8]。
颅内压监测的相关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加速患者的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均有明显的临床意义[9-10]。给予患者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确保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对于控制患者的病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实施有效的饮食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助于术后的及早康复。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压波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有助于稳定患者的内环境,进而降低颅内压波动发生率。观察组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与肯定,更易为患者及家属所接受。
综上所述,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护中出现颅内压波动的相关护理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患者颅内压波动的发生率,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雷军,王飚,谢锐锋,等.早期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5):226-227.
[2] 李侠,李兵,杨黎,等.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有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2):1323-1325.
[3] 刘国华,朱剑锋,刘树林.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C):109-110.
[4] 刘媛,戴敏,张宇.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行动态颅内压监测的观察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1):57-58.
[5] 周强,蒋栋毅,陈寒春,等.持续颅内压监护和脑灌注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5):386-388.
[6] 苏国军,韩瑞璋,于烽,等.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7-29.
[7] 曾上飞,吴惺,娄晓辉,等.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0):1844-1845.
[8] 陶燕平,王子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02-1103.
[9] 徐娟.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0):116-117.
[10] 牛素桃,张俊海,卢敏,等.重型颅脑损伤脑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1, 25(2):341-342.
(收稿日期:2014-07-22 本文编辑:许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