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观察

2014-12-09刘瑜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31期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

刘瑜

[摘要] 目的 探讨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并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A、RVA和BA分别为(40.6±7.36)、(38.6±5.35)、(39.6±5.32) cm/s,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安全、有效。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川芎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 R74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073-0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ertebral-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 vertigo,VBIV)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卒中的危险信号,对中老年人的危害极大[1]。近年来中医在VBIV的治疗和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院近年来应用中药注射制剂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VBIV,观察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VBIV患者80例,均以眩晕为主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上肢麻木和乏力等症状,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2],且经颅内多普勒(TCD)检查提示存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同时经头颅CT检查排除脑梗死、脑出血等患者及因其他原因如颅内肿瘤、耳源性疾病等引起的眩晕者;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的诊断标准[3]。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43~80岁,平均(60.2±4.5)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1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7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45~78岁,平均(62.3±4.6)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2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积极给予降血压、降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国药准字H20041175)联合丹红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866)治疗:将剂量为200 mg的注射用盐酸川芎嗪稀释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滴注完成后再给予20 ml丹红注射液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伴有糖尿病患者改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1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国药准字Z33020529)治疗,将8~16 ml丹参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液100~150 ml静脉滴注(伴有糖尿病患者改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1次/d。两组患者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2周后对疗效进行判定。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加强观察;②应用TC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指标包括左、右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LVA、RVA)、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A);③评价两组用药安全性。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参考文献[3]对疗效进行判定,其中临床治愈:眩晕等临床症状消失,TCD检查脑血流动力学正常;显效:眩晕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TCD检查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有效:眩晕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TCD检查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度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的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相关观察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LVA、RVA和BA均明显快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相关观察指标的比较(cm/s,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安全性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足疗程治疗。

3 讨论

VBIV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多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缺血、血小板凝聚或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关,当中老年人以眩晕为首发症状而又不能以其他疾病解释时,应首先考虑是否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根据中医理论,VBIV多是由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痰瘀内阻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因此中医认为对于VBIV的治疗实以祛痰熄风、活血化瘀为主,虚以补益肝肾、益气养阴为主,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4]。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0%,治疗后的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提高,与单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分离的一种生物碱,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5],同时现代药理学证实,注射用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丹红注射液是从丹参和红花中提取制成的复方制剂,是中医药物中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代表方[6],方中丹参具有通血脉、散瘀结之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效,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丹参和红花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以及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7-8],其主要成分红花黄色素、丹参酮还具有扩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调节血脂的作用[9]。临床有研究表明与丹参注射液相比,丹红注射液更能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患者眩晕症状[10]。对于两种药物联合用药安全性的研究,本组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两种药物在VBIV治疗中安全可靠。

总之,应用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VBIV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是对于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 丁云桥.杏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观察[J].交通医学,2009,23(2):169-170.

[2] 沈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J].实用医学杂志,1996,12(10):68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4-125.

[4] 潘敏娟,杨威英,胡泉.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2,33(10):1798-1799.

[5] 杜玉苗,刘素文.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8):1220-1221.

[6] 吴益萍.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8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5):289.

[7] 邹伟忠,林伟敏,陈少.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62-163.

[8] 李雅.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8):170-171.

[9] 程越朋,徐海波,孙书君.丁咯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 6(11):73.

[10] 刘颖,刘冰冰,张春光,等.步长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 5(29):159.

(收稿日期:2014-09-03 本文编辑:李亚聪)

[摘要] 目的 探讨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并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A、RVA和BA分别为(40.6±7.36)、(38.6±5.35)、(39.6±5.32) cm/s,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安全、有效。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川芎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 R74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073-0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ertebral-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 vertigo,VBIV)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卒中的危险信号,对中老年人的危害极大[1]。近年来中医在VBIV的治疗和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院近年来应用中药注射制剂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VBIV,观察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VBIV患者80例,均以眩晕为主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上肢麻木和乏力等症状,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2],且经颅内多普勒(TCD)检查提示存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同时经头颅CT检查排除脑梗死、脑出血等患者及因其他原因如颅内肿瘤、耳源性疾病等引起的眩晕者;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的诊断标准[3]。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43~80岁,平均(60.2±4.5)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1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7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45~78岁,平均(62.3±4.6)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2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积极给予降血压、降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国药准字H20041175)联合丹红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866)治疗:将剂量为200 mg的注射用盐酸川芎嗪稀释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滴注完成后再给予20 ml丹红注射液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伴有糖尿病患者改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1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国药准字Z33020529)治疗,将8~16 ml丹参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液100~150 ml静脉滴注(伴有糖尿病患者改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1次/d。两组患者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2周后对疗效进行判定。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加强观察;②应用TC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指标包括左、右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LVA、RVA)、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A);③评价两组用药安全性。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参考文献[3]对疗效进行判定,其中临床治愈:眩晕等临床症状消失,TCD检查脑血流动力学正常;显效:眩晕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TCD检查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有效:眩晕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TCD检查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度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的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相关观察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LVA、RVA和BA均明显快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相关观察指标的比较(cm/s,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安全性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足疗程治疗。

3 讨论

VBIV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多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缺血、血小板凝聚或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关,当中老年人以眩晕为首发症状而又不能以其他疾病解释时,应首先考虑是否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根据中医理论,VBIV多是由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痰瘀内阻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因此中医认为对于VBIV的治疗实以祛痰熄风、活血化瘀为主,虚以补益肝肾、益气养阴为主,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4]。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0%,治疗后的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提高,与单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分离的一种生物碱,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5],同时现代药理学证实,注射用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丹红注射液是从丹参和红花中提取制成的复方制剂,是中医药物中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代表方[6],方中丹参具有通血脉、散瘀结之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效,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丹参和红花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以及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7-8],其主要成分红花黄色素、丹参酮还具有扩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调节血脂的作用[9]。临床有研究表明与丹参注射液相比,丹红注射液更能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患者眩晕症状[10]。对于两种药物联合用药安全性的研究,本组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两种药物在VBIV治疗中安全可靠。

总之,应用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VBIV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是对于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 丁云桥.杏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观察[J].交通医学,2009,23(2):169-170.

[2] 沈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J].实用医学杂志,1996,12(10):68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4-125.

[4] 潘敏娟,杨威英,胡泉.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2,33(10):1798-1799.

[5] 杜玉苗,刘素文.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8):1220-1221.

[6] 吴益萍.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8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5):289.

[7] 邹伟忠,林伟敏,陈少.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62-163.

[8] 李雅.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8):170-171.

[9] 程越朋,徐海波,孙书君.丁咯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 6(11):73.

[10] 刘颖,刘冰冰,张春光,等.步长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 5(29):159.

(收稿日期:2014-09-03 本文编辑:李亚聪)

[摘要] 目的 探讨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并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A、RVA和BA分别为(40.6±7.36)、(38.6±5.35)、(39.6±5.32) cm/s,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安全、有效。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川芎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 R74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073-0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ertebral-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 vertigo,VBIV)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卒中的危险信号,对中老年人的危害极大[1]。近年来中医在VBIV的治疗和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院近年来应用中药注射制剂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VBIV,观察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VBIV患者80例,均以眩晕为主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上肢麻木和乏力等症状,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2],且经颅内多普勒(TCD)检查提示存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同时经头颅CT检查排除脑梗死、脑出血等患者及因其他原因如颅内肿瘤、耳源性疾病等引起的眩晕者;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的诊断标准[3]。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43~80岁,平均(60.2±4.5)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1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7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45~78岁,平均(62.3±4.6)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2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积极给予降血压、降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国药准字H20041175)联合丹红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866)治疗:将剂量为200 mg的注射用盐酸川芎嗪稀释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滴注完成后再给予20 ml丹红注射液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伴有糖尿病患者改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1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国药准字Z33020529)治疗,将8~16 ml丹参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液100~150 ml静脉滴注(伴有糖尿病患者改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1次/d。两组患者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2周后对疗效进行判定。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加强观察;②应用TC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指标包括左、右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LVA、RVA)、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A);③评价两组用药安全性。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参考文献[3]对疗效进行判定,其中临床治愈:眩晕等临床症状消失,TCD检查脑血流动力学正常;显效:眩晕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TCD检查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有效:眩晕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TCD检查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度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的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相关观察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LVA、RVA和BA均明显快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相关观察指标的比较(cm/s,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安全性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足疗程治疗。

3 讨论

VBIV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多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缺血、血小板凝聚或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关,当中老年人以眩晕为首发症状而又不能以其他疾病解释时,应首先考虑是否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根据中医理论,VBIV多是由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痰瘀内阻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因此中医认为对于VBIV的治疗实以祛痰熄风、活血化瘀为主,虚以补益肝肾、益气养阴为主,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4]。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0%,治疗后的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提高,与单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分离的一种生物碱,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5],同时现代药理学证实,注射用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丹红注射液是从丹参和红花中提取制成的复方制剂,是中医药物中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代表方[6],方中丹参具有通血脉、散瘀结之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效,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丹参和红花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以及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7-8],其主要成分红花黄色素、丹参酮还具有扩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调节血脂的作用[9]。临床有研究表明与丹参注射液相比,丹红注射液更能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患者眩晕症状[10]。对于两种药物联合用药安全性的研究,本组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两种药物在VBIV治疗中安全可靠。

总之,应用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VBIV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是对于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 丁云桥.杏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观察[J].交通医学,2009,23(2):169-170.

[2] 沈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J].实用医学杂志,1996,12(10):68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4-125.

[4] 潘敏娟,杨威英,胡泉.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2,33(10):1798-1799.

[5] 杜玉苗,刘素文.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8):1220-1221.

[6] 吴益萍.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8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5):289.

[7] 邹伟忠,林伟敏,陈少.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62-163.

[8] 李雅.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8):170-171.

[9] 程越朋,徐海波,孙书君.丁咯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 6(11):73.

[10] 刘颖,刘冰冰,张春光,等.步长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 5(29):159.

(收稿日期:2014-09-03 本文编辑:李亚聪)

猜你喜欢

丹红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
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及β2—MG水平的影响效果观察
康妇炎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丹红注射液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121例临床观察
消栓通络胶囊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肺栓塞疾病的治疗价值评析
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