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2016-05-04郝会芬
郝会芬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 62例抢救成功, 成功率为78.5%。结论 通过对不同患者进行脱水治疗、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应激性溃疡出血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以后, 既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又减少了并发症。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观察;护理
颅脑损伤是指在交通事故、工矿等事故, 以及爆炸、火器、坠落、跌倒等以及各种器具对头部造成的伤害。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其中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多见、最危险、却又是可逆的继发性病变, 应特别警惕。在我国制定的“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分型”标准, 将病情分为轻、中、重3型。神经外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9例, 通过临床严密观察治疗和精心护理,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神经外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9例, 其中男58例, 女21例, 年龄最小1岁, 最大76岁, 平均年龄53岁, 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30例, 闭合性损伤49例, 格拉斯格评分<8分。有67例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36例行气管切开术。发生Ⅱ度压疮者3例、肺部感染者7例、应激性溃疡出血者10例。
2 结果
79例患者, 成功抢救62例, 抢救成功率为78.5%;其中17例患者抢救失败死亡, 为脑干损伤继发性加重及颅内血肿和脑水肿所致的脑疝形成而致死亡。
3 临床病情观察
3. 1 意识障碍是脑挫裂伤最为突出的临床表现。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颅脑损伤的程度、范围密切相关。术后应注意区别患者是全身麻醉未清醒、冬眠状态, 还是处于意识障碍;对在有原发性昏迷之后, 经过一段清醒期再度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尤其要注意, 所以在观察意识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的动态变化。
3. 2 瞳孔是反映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的窗户。要严密观察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发射是否灵敏。
3. 3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患者在受伤后一般会出现生命体征紊乱, 为避免因患者躁动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应先测量呼吸, 再测脉搏, 最后再测量血压。伤后数日患者出现体温升高, 常提示有感染。注意观察呼吸节律和深度、脉搏快慢、强弱以及血压和脉压变化。
3. 4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应急性溃疡出血, 在损伤后7~14 d, 也有在损伤后数小时因大量呕血导致死亡。因此在患者入院后就要严密观察患者面色、血压、脉搏、呼吸情况, 及有无呕血、黑便, 并准确记录其颜色、性质、量, 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有效止血措施[1]。
3. 5 颅脑损伤患者常出现心律异常, 护士在此期间要严密观察, 持续心电监测, 合理调节输液速度, 滴速一般在50滴/min左右为宜, 保护好心功能, 避免引起急性肺水肿或心力衰竭[2], 准确测量并记录患者24 h出入水量。
3. 6 注意观察患者的电解质及血糖情况。呕吐频繁或昏迷者禁食及脱水剂的应用很容易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严密监测患者的电解质和血糖情况, 随时注意调节输液成分及剂量, 维持患者的酸碱及水平衡。
3. 7 注意观察患者的大小便。清醒患者可鼓励其进食粗纤维丰富的食物, 并给予轻泻剂防止便秘;对已有便秘者, 给予开塞露或低压小剂量灌肠, 无效时, 戴手套抠出粪团, 注意避免损伤直肠黏膜。严密观察并记录尿液颜色、性质和量。
4 护理措施
4. 1 脱水治疗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脑水肿高峰期要控制输液量, 一般<2000 ml/d, 并控制好输液滴速。在给患者静脉滴注20%甘露醇125 ml时, 滴注速度比较快, 一般在30 min内快速滴完, 滴注过程中, 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静脉有无发红、发热等情况, 加强巡视, 避免发生甘露醇输入超量、滴空等现象。呋塞米20~40 mg静脉推注, 每6~8小时1次, 与甘露醇交替使用, 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3]。严密观察并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伤后3 d内保持轻度脱水状态[4]。
4. 2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平卧时注意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烦躁等情况避免误吸。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 吸痰时注意严格无菌, 避免交叉感染, 每次吸痰时间应 <15 s;如痰液黏稠不宜咳出或吸出时, 可给予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以稀释痰液,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扣背, 利于痰液排出。
4. 3 采取正确体位 患者术后抬高床头15~30°, 利于脑静脉回流, 减轻脑水肿[5]。注意保持头与脊柱在同一直线上, 头部过伸或过屈都可能影响呼吸道通畅, 以及颈静脉回流, 不利于降低颅内压。
4. 4 脑室引流管护理
4. 4. 1 患者术后回病房后, 立即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袋, 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袋, 一般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 注意引流管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 cm, 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适当限制患者头部的活动范围, 意识障碍、烦躁患者必要时用约束带约束健侧肢体, 避免脱管。
4. 4.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每天定时更换引流袋, 保持引流口处纱布清洁干燥, 避免污染。
4. 4. 3 防止管腔阻塞, 观察脑压波动, 发现不畅及时检查管道是否扭曲受压或血凝块阻塞。
4. 4. 4 严密观察引流液, 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引流量≤500 ml/d, 若有大量血液, 或引流液颜色逐渐加深, 应考虑有颅内出血;若引流液浑浊, 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 表示存在颅内感染, 应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
4. 4. 5 更换引流袋或需要搬运患者时, 均应注意先夹闭引流管并妥善放置, 避免脑脊液逆流入脑室, 或引流管脱出等。
4. 4. 6 拔管, 开颅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 d。拔管前1 d,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复查CT示血肿基本清除或>85%。无中线移位或脑室受压, 试行抬高或夹闭脑室引流管24 h患者未出现无颅内压升高, 即可拔管, 拔管后切口部位头皮缝合1针, 无需包扎, 以防感染或出现脑脊液漏。
4. 5 亚低温治疗护理
4. 5. 1 严密监测体温变化, 一般情况下, 应保持患者的肛温在34~35℃, 腋温31~33℃[6]。如患者体温>38.5℃, 给予头部置冰枕或戴冰帽。>39℃者配合物理降温。高热仍不退者遵医嘱给予胃内灌注冰盐水100 ml, 30 min~4 h更换1次, 或用消炎痛栓直肠给药, 也可以给予冬眠合剂应用。亚低温治疗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3~5 d为宜, 最长7 d, 在患者度过危险期即可。
4. 5. 2 严密监测呼吸, 如果患者出现点头样呼吸, 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 应立即停止应用冬眠合剂, 必要时应用呼吸中枢兴奋剂或机械通气。
4. 5. 3 严密观察循环系统功能, 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 要立即停止应用冬眠合剂, 并注意给予保暖。
4. 6 加强营养支持 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 胃肠功能良好, 一般采取胃肠内营养为主要营养方式,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饮食。喂食对长期昏迷患者, 主要经鼻饲给予提供营养, 营养不足者可结合胃肠外途径给予营养, 超过2周的胃肠外营养, 必须予以患者中心静脉置管, 从中24 h进行滴注营养液, 一方面避免对周围静脉的损伤, 另一方面能够为患者提供热量高而难以由周围静脉营养提供的营养。
4. 7 应激性溃疡出血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遵医嘱给予抑酸剂、保护胃黏膜药物按时应用;喂食时开始应先给予流质饮食, 以减少应激性胃黏膜继续损伤[7]。出血期间禁饮食, 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 注意观察并记录呕吐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出血停止后, 可适量鼻饲牛奶、米汤、豆汁以保护溃疡创面。
4. 8 脑脊液耳、鼻漏护理 发生脑脊液耳漏、鼻漏患者, 应采取头高位, 注意保持鼻腔、外耳道的清洁, 及时清理漏出液体, 禁止填塞, 以免脑脊液返流引起颅内感染。
4. 9 患者安全护理 躁动患者, 应加强安全防护, 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定时翻身、扣背, 保持床单整洁无渣屑, 大小便失禁患者, 注意及时清洗, 保持会阴部、骶尾部清洁, 预防压疮;加强口腔、眼部护理, 对眼脸不能闭合者覆盖纱布, 张口呼吸者应用双层湿纱布盖于口鼻部[8]。
4. 10 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护理 昏迷患者为了早期有效控制或消除脑水肿, 应早期行高压氧舱治疗[9]。卧床期间要鼓励患者多做主动活动, 帮助患者做肢体被动运动, 防止关节僵硬。活动时要注意劳逸结合, 循序渐进, 对患者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 以增强患者的自信,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早日康复。
5 小结
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 减少了患者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口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临床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以及引流液的变化等, 掌握患者的动态病情变化, 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降低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孙艳杰.神经外科939例重症患者的监护及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7):20.
[2] 陆以佳.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25.
[3] 张丽, 文卉.创伤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和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02, 7(1):25.
[4] 王青, 苏素, 来玉民.颅脑损伤病人心电图改变及护理.护理学杂志, 1999, 14(5):284.
[5]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71.
[6] 江基尧, 朱诚, 张光界.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9, 15(5):317.
[7] 吴琼.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3(6):591.
[8] 肖邵文.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7, 13(9): 384.
[9] 王海英, 喻田.神经外科围手术的脑保护.遵义医学杂志, 1998, 18(9):617.
[收稿日期:20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