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与现实的统整
2014-12-08崔放
崔放
摘要:爱伦·坡的悬疑小说以其特有的写作风格,在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其悬疑小说整体上呈现着魔幻性风格,但在思想上却体现现实性,做到了魔幻与现实的高度统整。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写作手法的运用。本篇将从魔幻与现实统整的视角与维度,对其悬疑小说进行浅赏,进而窥见其对我国悬疑小说创作与发展的借鉴指导意义。
关键词:爱伦·坡;悬疑小说;魔幻性;现实性
一.引言
作为悬疑小说界的最高代表,爱伦·坡的悬疑小说历来为各国文学爱好者所追捧,并由此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悬疑小说通过运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实主义等一系列写作手法,借用哥特式风格,进而展现出蕴藉在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内涵,做到了将内容、形式、思想三者高度整合。作品既有文字技法的娴熟运用,又有反映时代的思想内涵,还可用弗洛依德精神分析术对人物心理进行剖析,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本篇从魔幻与现实统整的视角与维度出发,对其悬疑小说进行赏析。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悬疑小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通过对爱伦·坡的悬疑小说进行浅赏,我们更能发现其魅力之所在,取其精华,借此指出其对我国悬疑小说创作与发展的借鉴指导意义。
二.荒诞的现实写照
荒诞性是爱伦·坡悬疑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一般来讲,悬疑小说要有严密的细节、缜密的逻辑思维,要合情合理,令读者信服。可他的小说恰恰打破了这些“常规”,他注重细节,可细节看似却并不严密;存在逻辑性,可需要读者凭借自己的理解去推断。情节与结局读来有时并不能令人信服。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荒诞性的魅力。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太过现实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是需要一些脱离现实的存在。构造一些非现实性,非理性状态下的人物及情节,揭露人心的阴暗面,更能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自我认知。例如,《泄密的心》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独白的描写,可以看出其病态心理。而一切变态行为却又得以顺理成章地进行,荒诞可见一斑。其罪行却又巧妙地被揭露,着实令人匪夷所思。其中的主人公具有心理学上所定义的反社会心理,亦即人格扭曲。通过对其行为与心理的细腻刻画,让人深切地体会到人性的危机,进而更加关注身心健康,推进现实世界的和谐发展。因此可以说,荒诞之中藉寓着高度的人文关怀。
三.悬而未决的“高悬式”结尾
爱伦·坡悬疑小说结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无结尾”式结尾,故事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之中戛然而止,余音袅袅,回味无穷。在经历了开端、发展、高潮之后,小说这种无结尾式结束模式使整篇文章好似仍停留在高潮阶段,并未平稳着陆,进而形成一种“高悬式”特征。这种写作特征使文章整体上成为一个悬疑,读者难以窥见作者之内心,却在文本的吸引下竭力去研探,而这则成了阅读的乐趣之一,文章结局如何全凭读者自己对文章的推理与合理的想象。于无形中,读者似与作者的灵魂进行了高度统整,这也是另一意义上的浪漫主义。例如,《死去的活人》结尾读来出人意料,似乎未完待续,而追溯前文作者对主人公神情的细腻刻画,结局也便成了意料之中。至于后续如何,则交付给读者。文章既不失严谨性与逻辑性,又保留了高度的理想化与延续性,利用未完待续的方式,将不可能的“荒诞”变为回归“现实”的可能。
四.人文关怀的社会性价值
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应当是对社会特征与时代精神的反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同样,小说的价值并不应仅仅停留在文法娴熟,娱乐大众的层面上。通过文学作品展现时代风貌,进而表达作者的褒扬与批判,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性寄寓其中,这是文学自身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例如,《血色恶魔的假面舞会》批判了落后的封建统治阶级,表达了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与同情。《地牢和钟摆》通过一个荒诞的梦,表达了对落后社会的批判,以及勇于牺牲,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文章利用象征主义手法,建构一系列虚拟的人物和魔幻性的情节,借此展现人文关怀,这样的作品不光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时代研究价值,充分体现现实性。高举具有时代特色的大旗,文学作品将会更接地气,动人心,成为文学苍穹中永恒闪耀的星。
五.结语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要想对其作品有更深层的解读,需要了解作者自身经历及大的时代背景。本文从魔幻与现实的视角与维度,通过对爱伦·坡的悬疑小说的浅赏,概括性地总结了其基本写作特征。由于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我国小说创作直到封建社会末期才有所发展。悬疑小说起步则更晚,其内容基本以写实性案件为主。与西方的魔幻浪漫之风格相比,我国的悬疑小说则呈现了现实与严谨之特色。中西方之创作可谓曲尽其妙,各有千秋。世界文化具有多元化,呈现出多维性。因此应针对我国悬疑小说的创作现状,进行合理的发展性的写作建设。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应当在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推而广之,推动世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体现了文化交流的深刻性,也是笔者写作本文的真意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朱俊霞.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审美分析[J].文教资料,2011(12)
[2]王睿.浅析爱伦坡恐怖小说的艺术手法[J].长城,2013(12)
[3]王红莉.绝妙的诡异——爱伦坡小说创作艺术成就[J].海外英语,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