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籍留学生克服文化休克策略分析
2014-12-08何晓旭
何晓旭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洲籍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或其它专业知识。但是非洲籍留学生在挫折阶段经历的文化休克让他们对学习汉语失去了信心,在跨文化交际中留学生因为文化休克的阻力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甚至是生活。通过加强他们对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移情能力,开设“成长课堂”等策略让非洲籍留学生更好的学习汉语,克服文化休克。
关键字:文化休克;非洲籍留学生;文化差异;成长课堂
引言
“文化休克”是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在195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自己不熟悉的文化环境中,因为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符号和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留学生长时间生活在充满母语和母国文化的世界里突然到达另一个陌生,语言不同,文化不同的环境中,其在某一段时间会经常出现文化休克现象。他们要一直进行心理调整以适应新的文化,由于身在国外与以往朋友联系变少而产生孤独感,不接受新环境的成员或被其排斥产生而产生的失落感,面对文化差异而产生厌恶焦虑的情绪等都是文化休克的表现。
非洲籍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陆续来到中国学习汉语,而在学习过程中必会经历文化休克。因此许多留学生对学习汉语失去了信心,在跨文化交际中留学生因为文化休克的阻力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甚至是生活。文化休克的产生是必然的,造成文化休克的原因有许多,不同国籍的留学生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也有许多不同。
一、非洲籍留学生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
非洲在华留学生在华学习一定会经历四个阶段:蜜月阶段,挫折阶段,调整阶段,适应阶段。文化休克就发生在挫折阶段,非洲留学生来华之前对于中国的环境和文化一定有一些了解,但是当他们真正来到这个新的环境,他们避免不了的经历文化休克。文化休克现象十分普遍,但在这普遍之上各个国家不同群体文化的作用之下,各自文化休克现象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以文化学的视角来看,对于原有文化的根深蒂固是文化休克产生的根源。无论是谁面对新的文化模式时,一旦他们继续以自己的母文化来认识新环境,那他们一定会产生文化休克。那么非洲留学生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有哪些呢?
1.巨大的文化差异
非洲籍留学生初到中国一定会对中国这个新环境的一切充满新鲜感。起初会喜欢这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每天都充满新奇与憧憬,而当文化差异显现它不可复制的威力时,一时的新奇早已抓不住非洲留学生的心。非洲籍留学生来到中国后,会喜欢中国文化或日常生活中与非洲文化相似的地方,我们可以知道缘由,他们在找熟悉,亲切的感觉。然而,他们觉得周围环境非常陌生,身边的中国人没有对自己很热情,他们便会觉得孤独,不愿出门,甚至不想去上课,他们同同样来自非洲的同学整天聚在一起找熟悉感,亲切感,认同感。他们仍把自己的文化规范当做眼前新环境里同样使用的文化规范,一旦发现身边人的行为,态度与自己所想不同或差距甚远,就会感到迷惑,无助甚至排斥心理。他们往往用自己国家的文化来解释现在的现象,这只会导致他们更加不适应中国文化,对学习汉语以及相关的其它专业知识产生抵触,厌恶的心理。
2.不同的人际交往模式
非洲文化与中国文化差异巨大,不仅拥有不同的语言而且日常的行为准则等都很不一样,语言上的差异让非洲留学生学起汉语来比其它亚洲留学生难了许多。非洲学生的骨子里就流淌着活跃的因子,让他们每天按时上课听着对他们来说很有难度的汉语对非洲学生来说很是不易,非洲的人际关系模式与中国的很是不同,要真正的理解和接受新的人际关系模式需要首先对该人际关系模式有一定的了解,从内心跨越不同文化之间的障碍。非洲籍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正是这种不同导致彼此的人际交往模式的不同。不同的人际交往模式很容易影响来华留学生对学习汉语或其它专业的态度,信心,而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各不相同与中国固有的人际交往模式更使有很大的差距。这时便会有民族中心主义的产生,以自己国家的文化,人际交往模式为标准,对中国文化以及人际交往模式选择怀疑甚至是排斥的态度。不同的人际交往模式会带来不同的处事方式,当非洲籍留学生和中国人交往时会按照自己长久以来形成的人际交往模式与之进行交流,不去稍事调整,那么他们很难与中国人建立很好的关系,民族中心主义是留学生在异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与文化共存,但是一定要掌握度。
3.种族歧视的忧虑
现在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在校园里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哪一个民族或你是哪一种肤色,在知识面前我们都一样,而非洲籍留学生仍担忧大家对待他们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不同,他们一旦遇到不平等的对待,就会觉得是大家对他们有种族歧视,在这样的想法下,他们便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沟通,这让他们开始拒绝一些活动,再严重一些,他们开始拒绝上课,选择只在自己的宿舍里听着非洲音乐,关闭自己与外界联系的大门,文化休克就此产生。非洲籍留学生很担心种族歧视问题,他们会比来自其它国家的留学生更加敏感,对于老师,同学对他们的态度,他们会更加留意。他们担心其他同学对他们有不好的评价,要想消除非洲籍留学生对种族歧视的担心,就需要他们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增强信心。他们只有相信新文化环境的成员是尊重他们的,彼此地位平等,他们才能克服心理困难,更好的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要让他们主动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与老师进行沟通,积极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一切。让非洲籍留学生主动融入到新的环境里,减少对种族歧视的担心。
二、非洲籍留学生克服文化休克的策略
文化休克期之前是蜜月阶段,要想让非洲留学生度过文化休克期,可以延长他们的蜜月阶段,让非洲留学生平缓的充满希望的度过文化休克阶段,减轻非洲留学生们的不适应感,避免他们因文化不适应而引起的学习困难,最大程度的减小给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面对非洲留学生所面临的文化休克症状,可以采取以下的策略,让他们度过文化休克期,享受在中国的文化学习生活
1.加强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更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掌握好汉语对于非洲留学生来说无疑是握着一个金钥匙。有些来华的非洲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的不是汉语而是其它专业,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汉语的学习。非洲留学生自己要不断努力,课上认真听讲,课下的复习与预习也同样重要,要对汉语学习中面临的困难持一种乐观,坚定的态度,要相信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一定会克服的。学校老师也要竭尽所能帮助非洲籍留学生,学校要特别针对中文较差的学生,尽可能采取一对一的模式,让中国学生与非洲学生互为搭档,让非洲学生多参加一些学校的活动,提高其中文水平,让他们打心底里喜欢融入到中国的校园中,中国的日常生活里,让他们从开始的被动到最后主动融入到汉语的世界里。
对外汉语教师应该讲一些非洲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可能面对的一些文化差异与冲突,向他们讲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让非洲留学生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的行为背后的引申义。对于《论语》里的精神文化应该向非洲留学生传授,让他们了解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让他们了解最基本的中国文化道德标准。在讲述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要多讲一些有趣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故事,让非洲留学生从被动接受中国文化转而变成主动接受中国文化,要让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因为只有有兴趣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学习汉语,接受中国的文化。
2.提高非洲籍留学生的移情能力
文化移情在于在文化交际过程中转换自己的立场,超越本国的固有文化模式和习惯,摆脱自己的文化约束,投身于新的文化模式之中,理解,领悟另一种文化。文化移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俗的讲,文化移情能力就是在非洲留学生与中国人进行交流时要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思考,去表达感情,使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进行移情,向对方表示已经充分了解他的思想和感情。对非洲留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不停地教导,为他们的心加上坚固的保护层,不害怕与中国人交际中的冲突,不适应,移情有利于非洲留学生理解汉语,减少交际过程中的误解。但是,非洲留学生要学会求同存异。
处于文化休克期的非洲籍留学生会产生刻意回避与他人进行交流,这时需要老师带领他们走出这样的困境,老师可以带4到5个非洲留学生去当地的集市,给他们布置任务,需要买什么多少斤菜,去几家店里买,布置好后让他们开始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动机之下,非洲留学生们会更加主动,也会更加有兴趣。老师要逐个观察,当他们与店主沟通有碍或是非洲对集市上出现的某些他们不理解的行为的时候,老师要出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解释某些他们不懂得行为背后的中国风俗习惯,让非洲学生敢于和集市的人说话。非洲留学生很在意别人的眼光,尤其在集市这样的人多的地方,对于大家好奇的目光,老师要向非洲留学生解释,这不是种族歧视,只是他们很新奇你们能来集市,他们不会说英语所以很害羞和你们交谈,只有这样解释过后非洲留学生才放下心来克服恐惧大胆的上前。带非洲留学生去当地的一些景点观光,布置一些小任务,让他们独立完成,让他们克服文化休克期的恐惧,回避,大胆上前。欣赏美景让他们在学习汉语的同时感受中国的美丽。通过外出活动,完成任务,出现问题解问题,让非洲留学生走出文化休克期。
3.开设度过“文化休克期”的成长课堂
来华非洲留学生在经历文化休克期的时候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力量去调节,而真正能快速地从文化休克期中走出来的非洲留学生不是很多,这时就需要学校开设这样一个不同于汉语口语,阅读等基本课的课堂。该课堂以克服文化休克为主题,一面老师要告诉留学生什么是文化休克,文化休克的普遍,换句话说就是发生在非洲留学生身上的文化休克是他们学好汉语的必经之路,减少他们的恐慌,失落,迷茫。另一面,老师要非洲留学生自己讲述自己遇到的不理解的,不同于非洲本土习惯的一些中国人行为,做法,以及对身边发生的不喜欢,无法接受的现象向老师倾诉,通过老师对这些行为的解释让非洲留学生明白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减少非洲留学生对中国人的误解,在解释他们不明白的现象时要不断地让他们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着想,提高他们的移情能力,为的是让他们更能与中国人进行有效长期的交流,不会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而让他们觉得不解而失望离开。
目前,还没有一个这样的课堂来教外国留学生如何度过文化休克期,目前的教育情况是对外汉语教师会在口语课等其它中文课上对留学生进行一下鼓励,让他们不要丧失信心,一定会学好汉语。但我认为这是不够的,留学生心里装的都是疑惑,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带着消极的情绪他们怎么会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听着让他们充满不适应的汉语课。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一些非洲留学生中途返回非洲放弃学业。每当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都在反射出只上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开始一个度过“文化休克期”的课堂势在必行,从最开始要求所有非洲留学生必须参加,而后分阶段进行一些考试或是口头测验,比如:老师对非洲留学生逐一面试,问他们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中国人的有些做法是在表达什么意思,考查他们是否真正明白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背后的文化。合格者就不需要再上该课,不合格者说明他对中国人的思维,文化还不够了解,这时老师就需要加强对他的培养了。
结语
文化休克期是一种普遍现象,它并不是十分可怕,只要教师的方法对,学生自己足够乐观,努力,文化休克期一定会过去。文化休克期是学习旅途中的一个坎坷,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交际模式下转变自己的交际模式,从而适应新的文化交际模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只要对外汉语教师对其进行足够的指导,非洲留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乐观的态度,就一定会战胜文化休克期。但是,我们不要轻视文化休克期,因为许多留学生因为没有从文化休克的困境中走出来而放弃了在中国的学习,实在可惜,所以让非洲留学生度过文化休克期,不仅需要非洲留学生自己的努力,更需要对外汉语教师的帮助,让他们顺利度过文化休克期,完成自己的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杨希燕.刘佳汇.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原因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
[3].陈二春.袁志明.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