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分享,体验快乐

2014-12-08陆文兰

考试周刊 2014年86期
关键词:分享幼儿教育培养策略

陆文兰

摘 要: 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受到多人的关注和照顾,只会接受别人的东西,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学会分享、体验快乐,教师要利用语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对幼儿进行分享认知的培养;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对幼儿进行分享体验的培养;利用同伴间的相互交往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通过激励强化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分享 培养策略

幼儿园里经常能看见这样的情景:几个孩子为了同一件好玩的玩具发生争抢;或者个别孩子情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意把它让给别人玩。这是孩子自我中心的表现。目前,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受到多人的关注和照顾,只会接受别人的东西,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学会分享、体验快乐,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培养,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除自我中心心态,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

一、利用语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对幼儿进行分享认知的培养

幼儿的模仿力强,平时都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的。故事中的一些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幼儿分享认知的培养。例如: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孔融让梨”,故事里的孔融不仅和兄弟姐妹一起分享梨,而且懂得谦让,把最大的梨让给别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问:“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通过换位思考,孩子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真正学会分享和谦让,感受到分享和谦让的快乐。

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对幼儿进行分享体验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老师对待生活、周围人的态度会影响幼儿。在平时各类活动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做有心人,有意识地把自己听到的或看到的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懂得一起承担忧伤、一起分享快乐,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慢慢的,幼儿会把家里发生的一些高兴快乐的事情、伤心难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和他一起感受各种情绪。

此外,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感受他人的愿望、情感,从而逐步形成积极的、正确的内心体验。记得有一次,林锐毅小朋友带来了一辆小汽车,孩子们看见了都十分羡慕,很想玩玩,而林锐毅却害怕被别的小朋友弄坏,不愿给他们玩,孩子们都用失望的眼神看着他,其中曹兰松小朋友还特意跑到我面前说:“陆老师,林锐毅不给我们玩小汽车。”我忙跑过去,听了听小朋友的意见,发现这正是对孩子们进行分享教育的好时机。我当着孩子们的面拿过小汽车,对林锐毅说:“这个小汽车现在是我的了,如果你想玩,该怎么办?”“问老师借呀!”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可是,我不想借你玩,你现在心里会怎么想啊?”我摆出一副不借他玩的样子,林锐毅想了想说:“我心里好像有点不高兴。”“那你们大家呢?”“我也有点不高兴。”“老师,我的心里也有点难受。”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林锐毅,你看,小朋友和你一样不高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林锐毅低着头不说话了,他想了想后,忙拿过小汽车塞到小朋友的手中,小朋友高兴地和他一起玩了起来,孩子们在這个事件中接触到了两种角色的心理,体验到了羡慕时的期待、被人拒绝时的失望、与人分享时的快乐满足感等多种内在的情感,从而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提高了自我意识水平。因此,老师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以此培养幼儿分享、谦让、合作等一系列社会性行为。

三、利用同伴间的相互交往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

当幼儿获得了一定的分享认知,感受了分享带来的快乐情感后,真的就能摆脱自我为中心,有了真正的分享行为呢?其实不然,由于幼儿年龄还小,在感知方面有时还是需要按自己的情感感知事物,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刺激的干扰,往往表现出来的分享行为较不稳定;个别孩子会在幼儿园与人一起分享,但是在家里或别的孩子接触时就不愿意,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喜欢独占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而在幼儿园当着老师的面是愿意与人分享的。孩子的这种分享是一种假分享行为,他在与同伴交往中仍难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老师要给孩子创造更多自由交往的机会,积极鼓励幼儿参加到各种集体活动中,引导启发孩子们学会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如在图书角里,因为幼儿园里没有大量资金购买图书,根据主题的开展,老师请小朋友带来一些相应的书籍,让幼儿既学到了图书中的知识,又分享了一起看书的快乐。平时在游戏中教师适当培养孩子合作意识,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培养换位意识,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四、通过老师的激励强化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

孩子都喜欢老师的表扬,在幼儿园里当孩子们有分享的行为时,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此激励孩子,如向孩子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手轻轻抚拍其肩、头等方式,使幼儿因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快乐和满足,促进孩子的分享行为,让孩子感到愉快和满足,从而维持和加强自己的分享行为,逐步把这种行为内化为意识,在今后更愿做出类似的行为。这样不仅能使幼儿得到正确、适当、长效、深刻的行为教育,还有助于幼儿学会注意、体会别人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幼儿社会情感认知的培养。

分享行为是一种社会性行为的体现,也是一种综合性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平时日常生活和各类教育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到给予别人的快乐,以及被别人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真正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相信孩子一定会学会分享、体验快乐。

参考文献:

[1]梁兴伟.让孩子学会分享[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

[2]黄诚,黄欢欢.孩子的占有欲较强[J].不会与人分享怎么办.早期教育:家教版,2010.

[3]张莹.浅谈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J].幼教新视野,2010.

[4]吴金花.让幼儿学会分享[J].甘肃教育,2012.

猜你喜欢

分享幼儿教育培养策略
孩子,我们慢慢来
铜锣山隧道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管理经验分享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