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位积累运用

2014-12-08钱卫华

考试周刊 2014年8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钱卫华

摘 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词语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极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揣摩、品味,增强语感,意会词义。语感是讲究技法的,在一篇篇文章的朗读中掌握感知、理解语言的方法。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侯指导学生“忆”,从而增强语感。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还在于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揣摩词语 积累语句 比较运用

《小学语文课标》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维果茨基曾经把词语的内涵划分为“个人内涵”“客观意义”两个部分。所谓“个人内涵”就是词在人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概念和感知,“客观意义”则是这个涵义中最稳定、最统一和最精确的部分(我们可以理解为字典、词典上的解释)。斯米尔诺夫指出:“语词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的作为‘客观意义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老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語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细细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词语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这就需要教师在词语教学中掌握词语教学的基本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揣摩词语,增强语言品析力

培养语感离不开语言文字训练这一中心环节。教材中那些典范的作品,其语言都是经作者精雕细刻,是妙不可言的。教师只有切实在语言文字上下工夫,语感的培养才有保证。特别要在作品中抓住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进行比较、揣摩、欣赏,以及透彻理解,使学生对它们不仅仅有所感受,而且与生活经验联系,从而更深地感受与理解。

如薛法根老师在教《“番茄太阳”》一文时,抓住“灰暗无比”这个看似普通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揣摩词语的内涵。

师:同学们,作者告诉你,此时此刻她的心情是?

生:灰暗无比。

……

师:灰暗!生活当中什么东西是灰暗的?

生1:没有灯的角落。

师:对啊,那些光线黯淡的角落是灰暗的。还有吗?

生2:快下雨的天空。

师:是啊,颜色也是灰暗的。这个词,本来是形容光线、颜色灰暗,这里形容人的心情,把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心情,用灰暗把她写得看得见,所以这个词,很平常,但用在课文这个地方,就不平常了,不一般了,那么灰暗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1:很糟糕的心情。

生2:很低落的心情。

生3:本来灰暗就是很糟糕很低落的心情,还加了一个无比就是没有能比这个还要灰暗的感觉是心灰意冷的。

生:心情不舒畅。

……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在词语教学中,应重视让孩子们通过品读“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词语只有与精神融为一体,才能在学生心中具有持久的活力。教师只有经常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细节体会,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否则学生的阅读就容易浮于表面。

二、积累词语,丰富词汇的积淀

语感是讲究技法的,通过一篇篇文章的朗读将掌握感知、理解语言的方法。教师可以在适当时指导学生“忆”,增强语感。“背诵”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能起到通过朗读对体会语言文字情感和内蕴的作用,还能贮存语言。如孙双金老师《论语》中的一个片段,看孙老师是如何利用生动的方式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的:

师:孔子的语言,孔子的思想代代相传,他的语言化成了名言警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语言变成了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敏而好学”“温故知新”。具有思想魅力的语言,具有文采的语言,才能穿越时空,代代相传,这样的语言就叫——经典。我相信,只要我们人类延续下去,孔子的话将会世世代代传下去。这样经典的语言不要读吗?不要诵吗?大家来背一背,诵一诵。

生:(学生各自背诵,师生互动一问一答的形式背诵)

师:今天学习了“学习之道”。学习要喜“好”,要有选“择”地学,学习要有“思”考地学,学习要经常“温”习,要不耻下“问”,要快“乐”地学习,这才是——学习之道。(边说边手指黑板)

孔子的语言穿越时空;孔子的语言温暖着我们。孔子的语言不仅要吟诵,还要传唱。让我们在美妙的《论语》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让我们世世代代诵《论语》唱《论语》吧。给大家听首歌。(电子大屏出示歌词)

生:跟着音乐一起哼唱,第二段学生拍手跟着音乐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可见,语言积累及其技能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背诵课文既是积累语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又是训练学生记忆能力的一种良好途径,尤其像《论语》这样的经典,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

三、比较运用,提高语言表达力

叶圣陶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在对语言文字揣摩、积累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将读写结合起来。

如教学《真实的高度》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小仲马写作道路的艰辛,体会他面对一次次无情的打击,我让学生围绕两个词语展开想象,进行练笔:

第一次,小仲马满怀期待地寄出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结果收到的是一封退稿笺,上面委婉地写着:……

第二次,小仲马精心修改了自己的稿子,满怀信心地寄给杂志社,结果又收到一封退稿笺,上面不留情面地写着:……

这两个词语,给学生的写话创设了特定的情境,在使用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什么是“委婉”——您的文章写得不错,但是我怕发表了会引起他人的妒忌,所以您自己保留吧;您的文章写得太棒了,但是我们的版面已经满了,没地方发表。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生更能体会到什么是“不留情面”——你的文章写得太糟糕了,我们要的是大仲马那样的作品;这么没品位的文章,我们是不会发表的。

小学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表现,是人固有的言语生命的欲求,教师要唤醒这种欲求。小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仅仅停留在“理解”层面,更重要的是指向“言语表现”,缺乏言语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的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的情境,让小学生在情境中学会写话、说话;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小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尽快转化为“积极词汇”。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教活了、学活了,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美学教育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语是文本的基本组成,词语教学应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语文素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离不开词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苏]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

[2][苏]斯米尔诺夫.文艺学、评论和美学著作八卷.

[3]朱光潜.咬文嚼字.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