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要教育理念下青少年体质弱势群体的发展路径

2014-12-07闫巧珍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质青少年

闫巧珍

(文山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需要教育理念下青少年体质弱势群体的发展路径

闫巧珍

(文山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根据近几年的国民体质检测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不仅仅从学校体育工作着手,应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加强全社会支持青少年工作的合力。青少年体质健康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应从多层面、多领域、多视角进行研究,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合理的发展路径。

1 体质弱势群体的现状

体质弱势群体是指身体在体质发育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尤其是在从事以体力为主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相对处在不利地位的群体。体质弱势群体的界定标准包括一个充分条件和两个基本标准:充分条件是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包括较重体力劳动)的疾病或身体患有残障的人群;基本标准之一是《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测试结果未达到及格的人群;基本标准之二是体重指数(或体质指数BMI)测试结果在以下范围的人群:BMI<20,或BMI≧26.5。在此,我们将体质弱势群体界定为《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测试结果未达到及格的人群。

体质弱势群体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存在,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既有社会发展的客观原因,又有社会群体自主意识与行为的主观原因。客观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科技发展和自然环境恶化;主观因素主要有国家政策、社会群体的主观意识与行为因素等。

根据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反映人体生理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肺活量,出现上升拐点;7~18岁中小学生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滑的趋势开始得到遏制。

2 需要教育的产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需要教育,是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应运而生,针对我国应试教育模式,引进国外需要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整合世界一流大学及海峡两岸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打造的教育资源服务平台。需要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模式,主张按2:4:4的黄金比例开展教育活动,即20%培养人的价值观、40%培养人的综合素质、40%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主张从知、情、意、行四个层面,从人的幼儿儿童阶段开始,采用“做中学、玩中学、错中学”等快乐学习的先进教学方式,对受教育者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需要教育包括很多优质项目资源,包括幼儿教育、儿童教育、青少教育、出国留学、家庭教育等,其中青少教育项目主要有主题特训精修班、素质特训一年班、中国青年报国团、多元心智和社会生存力特训。

3 需要教育的发展路径

3.1 心理暗示

青少年这个年龄阶段是比较敏感的时期,同学之间争强好胜,容易形成学生之间的竞争,但对于一些本身就有弱势的项目则采取回避的态度。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加上家长对于孩子身体的关心,为孩子定做各种各样的营养餐,不知不觉间增加了孩子体脂的含量。身体肥胖的学生往往不喜欢运动,一是运动时较为费力,二是养成不爱运动的习惯。如果家长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则会起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对于肥胖的男孩采用偶像学习的方法,其会更有锻炼的动机;对于女孩可以选择小一号的衣服来进行激励,往往会起到较好的效果。而对于身体没有任何问题却不喜欢运动的学生,可以找出其最喜欢的一项运动或锻炼手段进行诱导,让他们走到阳光下,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3.2 家庭的和谐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幸福的家庭是人们栖息休息的港湾,是能量补充的加油站,而家庭是否幸福取决于家庭是否和睦,家庭的和睦来自于成员之间的包容和健康。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石,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能够保持终身健康是每个人的最大愿望。但健康不是自动拥有的,每个人必须通过努力才能获得或维护自身的健康,促进健康的积极生活方式就是合理的体育运动。家庭成员之间相互鼓励相互促进,选择多数人喜欢的一个项目进行锻炼,一方面可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成员之间的交流与配合。需要教育中的青少教育有社会生存力特训,是一种拓展式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参与的训练中。

3.3 社会的稳定

社会稳定既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关系到共产党执政党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则国家兴亡,社会动荡则国家衰亡。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不仅给社会和个人带来财富和余暇时间,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对人性和人的生命不利的因素,如使身体机能退化,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弱。处于这种心理和生理状况的人们,十分渴望从压力下的解脱和人性的复归。而体育运动则较好的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体育运动的益处如下:(1)发散剩余精力的动机:青少年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可以有效的通过体育锻炼来消耗剩余精力;(2)净化情感动机:用某种体育运动来缓解压力和宣泄不满情绪,以使心境得以平复。通过现代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会随着身体运动的加强而逐渐降低强度,激烈的情绪状态往往在体能的消耗中逐渐减弱,最后会平静下来;(3)社会回报动机:通过进行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来获得生活上和工作上不能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4)社会同化动机。纵观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相当一部分人不喜欢进行体育锻炼,他们没有在体育运动中消耗自己剩余的精力、净化不利的情感、体验在运动中的成就感。

4 结 语

对体质弱势群体目前的研究还处于基础阶段,需要进一步对体质弱势群体的生理、心理各方面进行综合研究。需要教育,希望人们从应试教育模式走向素质教育,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提高青少年弱势群体的体质健康水平,应从自身、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出发,为自身的健康、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基石。

G807.04

A

1674-151X(2014)10-123-02

2014-08-23

闫巧珍,体育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质青少年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青少年发明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体育运动小常识
呆呆和朵朵(13)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