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守纪律”学生转变的一点尝试
—— 一节篮球课带来的启迪
2014-12-07钟荣生
钟荣生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学校,浙江 乐清 325600)
对“不守纪律”学生转变的一点尝试
—— 一节篮球课带来的启迪
钟荣生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学校,浙江 乐清 325600)
案例背景
在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时会遇到爱出风头、恶作剧的学生,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势必会引起师生之间的矛盾,甚至产生对立局面,影响课堂教学内容的落实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当类似的情况出现时,教师应保持大脑的清醒,设身处地地站在当事者的位置和角度去思考问题,他们为什么会在课堂上做出些‘出格’的事情;以宽阔的胸怀和爱心包容他们做法,善意地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在合适的时机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尊重他们的学习感受,肯定他们的长处,吸取他们的合理建议,并以赞赏的言语予以激励;当然,也要指出他们过失的行为,规范他们的课堂常规,这样的话,一定会更有利于今后的课堂教学,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
案例描述
回想起学期初刚接手七(1)班的体育课,全班同学在课堂教学中,非常认真地进行跨越式跳高练习。而有一个叫冯ⅹⅹ同学练习了一会儿,开起小差,跑到旁边的篮球场上进行着篮球“个人秀”;如果在以往的课上我会立马对当事学生送出一些“奖励”——俯卧撑、下蹲起、跑圈等等;但自从《教育法》颁布之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已经不会这么做了。
师:冯ⅹⅹ同学,你一个人在做什么?好玩吗?
生:老师,我在练习后仰投篮。
师:是吗?这堂课是学习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你先把篮球放一下,和大家一起先练习好跨越式跳高动作,篮球课我们今后会安排的。
生:哦,好吧!
冯ⅹⅹ同学很不情愿地走了回来,与其他同学一起练习跨越式跳高。下课时笔者将全班同学集中起来进行了整理、小结,接着宣布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单手肩上投篮》
生:好…,学生中一片欢呼,其中,冯ⅹⅹ同学叫‘好’的声音格外响亮……
伴随着预备铃声的响起,七(1)班的学生迫不及待地奔向操场,有几个学生见到我就问:“钟老师,上篮球课吗?要不要拿篮球?”。“要,每位同学到器材室拿一个篮球,到老师这里来站队”。
师:今天,我准备给大家上一节篮球课,学习《单手肩上投篮》。
生:“好!”并伴随哗啦啦一片掌声。
师:在热身之前,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中国篮球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球星是谁?
生:“姚明”,大家齐声回答。
师:你认为世界篮球史上最伟大的球星是哪一位呢?
生:“迈克尔·乔丹”“詹姆斯”“科比·布莱恩特”…大家回答得不是很一致。
(可以理解,因为每个篮球爱好者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大家回答的都没错)
师:最后一个问题,篮球飞人迈克尔·乔丹的标志性投篮动作是什么呢?
(此时此刻全场一片寂静,大家都在琢磨着自己心目中的明星篮球动作)没有人知道吗?
生:“钟老师,我知道。”冯ⅹⅹ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
【我在此设想的一幕出现了。上节课冯ⅹⅹ同学在大家进行跨越式跳高练习时,在一边玩耍篮球技术——后仰投篮,被笔者制止,多少影响了他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激发冯ⅹⅹ同学的积极性和完成本学期的篮球教学任务,笔者在此安排了这个环节和问题】
师:好的,冯ⅹⅹ同学,那请你告诉大家,篮球飞人迈克尔·乔丹的标志性投篮动作是什么呢?
生:我觉得是“后仰跳投”。。
师:“他回答的完全正确,大家掌声鼓励一下!”笔者主动带头鼓掌。
冯ⅹⅹ同学脸上洋溢着兴奋和自豪的微笑。其他同学也被他的神情感染,充沛在羡慕和求知的欲望中。
师:现在大家集体向左转,成一路纵队绕球场运球三圈。我下达了学习指令。
学生们按照要求有序地进行着。
师:下面大家分4列横队成体操队形均匀左右前后散开。
同学们动作迅速、整齐地站好了队。
师:接下来请大家一起随着老师口令和动作练习几节球操。
“第一节:两手弹拨球。1、2、3、4、5、6、7、8;2、2、3、4、5、6、7、8;3、2……”。学生们跟着老师的口令模仿着做。
“第二节:体前抛接球。”
……
“第三节:腿间绕8字。”
……
“大家练习得很好,下面我们学习今天的主教学内容——《单手肩上投篮》…”笔者继续说。
……
由于有了前面的设计和铺垫,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冯ⅹⅹ同学被笔者安排为第3小组的组长,他非常胜任这个角色,第3小组的学生都信任他,听从他的安排。教学授课任务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了解和基本掌握《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动作的概念和要领非常好;课堂教学进行到学生展示环节,笔者叫了男女生各一人,其中男生就是冯ⅹⅹ同学,他(她)俩的《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做得非常到位,赢得了全班同学的赞誉和掌声。
师:冯ⅹⅹ同学,你能将迈克尔·乔丹的后仰投篮的动作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吗?
生:“好的,钟老师”。
冯ⅹⅹ同学持球背对篮筐——运球——虚晃——后仰投篮——球中篮筐,一气呵成。
“不错!”我带头叫起了好。同学们再一次给予了掌声,课堂氛围浓烈。
【这就是我们平时认为“不守纪律”的学生的精彩表现。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给这一类的学生多一点的包容和关怀,发现他们的长处,尊重他们的行为和才能,树立他们的信心,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后的身体素质练习、整理、小结、收拾器材等各个环节,冯ⅹⅹ同学都表现得非常专注、认真、负责。
【当一个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我们宁可先把它们看成是孩子的特点,不要轻易地看成缺点,更不要一棍子打死。】
案例反思
虽然这是一节平时的常态教学课,其中“不守纪律”学生在不同时段的各种表现,反应出学生的心理和本质还是比较纯净的,可塑性很大;只要我们老师站在他们的角度和位置想一想,就可以理解“不守纪律”学生的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环境设计出更符合当代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发挥“不守纪律”学生的长处和敢做敢为的精神,这样的话,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出现更多不一样的精彩。课后有时想起“不守纪律”学生们洋溢着的兴奋和自豪神情,心理涌起出许多复杂的情绪,有满足,有遐想。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①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做一个有心人。上一节课中出现的“不守纪律”,虽然当时没有彻底解决,但是笔者一直都记在心里,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完全体现出来,并在教学过程中反应出来。“一切为了孩子”在本节课中展现的有始有终。②明断暗收,为我所用。在上一节课中出现个别思想跑毛、出风头的学生,笔者没有求全责备、当众训斥,而是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尊重他们当时的感受;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并以妙语相应。只要能达到教学目标,不要计较学生过失。③教学设计巧妙,可操作性强。由于课前了解冯ⅹⅹ同学的篮球技术水平,因此在开始的提问中就为其设计好了——‘迈克尔·乔丹的标志性投篮动作是什么呢?后面引深出的一系列课堂浓郁气氛,无不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④能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思想,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⑤培养了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相互协作意识。由于冯ⅹⅹ同学精彩的表现和良好的篮球基本技术,他作为小组长,其他成员非常信任他,相互之间配合默契,轻松地掌握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完成学习任务。
当然也发现些不足之处:①分组的数量少了点。可以将4组学生分成6组或8组,这样学生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增加了,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②运动负荷稍小。整堂课围绕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传授、学习,学生运动的强度不够,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是特别理想。
G843
A
1674-151X(2014)03-134-02
2014-01-19
钟荣生,中教二级,本科。研究方向:中小学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