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势

2014-12-07王治江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3期
关键词:爱德华兹世界纪录比例

王治江

(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12)

简析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势

王治江

(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12)

1 三级跳远技术的演变

1.1 自然形成阶段(1896—1928)

当时的运动员都只重视单足跳和跳跃,而把第2跳看成是过渡步,是单足跳和跳跃之间的连接体,充当过渡功能。也正是这种认识的幼稚,造成当时的技术普遍是动作消极,连贯性差,第1跳又高又远,并直腿着地,而跨步跳距离过短,3跳比例极不合理,以美国运动员丹尼尔·阿赫恩在1911年创造的世界纪录15.52m为例,3跳为(39.3%--22.6%--38.1%)3跳中跨步跳仅占22.6%。在这个时期,把技术动作的重点放在第1跳和第3跳上是它的主要潮流。

1.2 研究探索阶段(1928—1960)

20年代后期,日本运动员开始占据了三级跳远的统治地位,开创了日本田径的“全盛时期”。他们的技术特点是提高起跳和着地动作的积极性,腾空阶段采用了屈腿和抬膝动作,为下一步起跳动作做好准备,从3跳比例来看,他们比较强调第一跳的远度。代表人是大岛谨吉、南部忠平以及3夺奥运冠军的田岛直人,3跳典型比例为40%-29%-31%。

40年代后期,出现了“打击”式和“缓和”式两种技术,“打击”式是苏联运动员创造的,技术特点是单足跳距离远,大腿前摆着地高抬膝盖,由上到下“打击”式的放腿,使着地动作更加积极,在第2跳和第3跳中采用双臂同时摆动,增加蹬地效果。从3跳比例来看,“打击式”的运动同样强调单足跳,但与日本运动员相比。“打击式”的运动员重视跨步跳,3跳典型比例为39%--30%--31%表明这种技术的主要代表人物前苏联运动员谢尔巴科夫(16.23m)萨克利耶尔(16.71m)。

与“打击式”同期存在的另一种技术是“缓和式”。它的技术特点是起跳腿下放时不做大幅度的摆动,着地动作比较柔和,腾空阶段身体平衡保持较好,与“打击式”相比“缓和式”的运动员重视了第3跳,3跳的比例大约为37%--30%--33%。采用这种技术的典型代表是连续五破世界纪录的巴西运动员达西瓦尔(16.56m)。

1.3 发展提高阶段

这一时期,在人们研究探索的基础上,对三级跳远技术的理解更加深入,训练方法得到了较大的改进,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人们开始认识到了速度在三级跳中的重要作用。正因为这种原因,从1960年波兰运动员斯密特以17.03米首次突破17米大关到1975年巴西运动员奥利维拉以17.89再创世界纪录。这15年中,运动成绩提高了1.86米,在此期间,三级跳远技术占主导地位是是“扒地”式和“跑步”式。

“扒地”式技术是原苏联运动员在“打击”式和“缓和”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技术特点是,在高速助跑的情况下,表现出自然,平缓和大幅度的技术动作,起跳前,起跳后几乎是伸直下放着地,“扒地”动作充分有力,重视第一跳第2跳衔接连贯性。从3跳典型比例来看,第3跳有所增加(37%-29%-34%),主要代表人物是获得3届奥运会冠军的原苏联运动员萨涅耶夫。

“跑步”式是波兰教练员斯塔尔斯琴斯基提出的新技术与训练观点,他认为,在三级跳比例上,加大第3跳的远度,缩短第1跳比例,使水平速度较多的保持到第3跳。1960年,波兰运动员斯密特采用这种技术与比例以17.03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并成为第一个突破17米大关的三级跳运动员。3跳的比例为35.17%-29.48%-35.35%(5.99m-5.02m-6.03m)。这是三级跳远的“单足跳远型”向“跳跃跳远型”转变的重要标志。这种“跑步”式技术的创立为现代三级跳远成绩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并被愈来愈多的运动员拿来效仿。

1.4 成熟完善阶段:(1980至今)

这一时期,人们从整体综合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三级跳远技术的内在规律,科研水平提高,训练方法更加系统完整。因此整体水平迅速提高,涌现看一大批优秀运动员。1985年美国运动员班克斯以17.97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他的特点是助跑速度快,起跳能力强,动作幅度大,水平速度损失小,第3跳获得了相当远的距离。3跳的比例为(6.30m--4.98m--6.69m)35.17%--27.6%--37.23%。与班克斯同期的保加利亚运动员马尔科夫用传统的苏式跳法同样跳出了17.92m的优异成绩。各种流派的出现,终于导致了一种博采众长的新的方法的出现,即爱德华兹的跑跳型跳跃方式,创造了18.29m的新世界纪录,成为当今世界上跳的最远的人。经科学研究者发现,爱德华兹的技术是独特的,也是最先进的人,他把康利等人以跳跃为主的技术,进行了改进,在保持跳跃式高速度助跑,适当减少了第1跳,增大第3跳等原有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保持身体重心路线的平稳和低角度起跳等技术特点,进一步有效地减少了助跑速度的损失。这种技术为——平跳技术。从上面论述可以看出,现阶段采用不同风格适合个人特长的技术都可以创造出优异成绩,某一跳法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已经被打破。

2 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势

体育科学家长期研究表明,当三级跳远第一跳过高时落地所承受的力常会超过他们能够有效控制的程度,造成支撑腿“打软”,使他们无法完成后两条,甚至出现受伤,其结果得不偿失。同时单足跳远度的增大,使运动员落地的垂直力也非常大,使运动员难以控制身体平衡。而且他们的研究还表明,如果缩短单足跳的距离可以使运动员大大体改利用助跑速度的能力,康利就是最典型最完整的例子,1983年康利参加全美田径锦标赛时,他参加跳远和三级提啊偶比赛。结果发现,在跳远中他踏板时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平均值为11.10m/s,而在三级跳中仅为10.01m/s,为什么他在三级跳远中不能充分利用速度呢?原因就在于他一味的增加助跑速度,他就会出现单足跳后,身体失去控制或者不能有效的保持平衡而遭失败,在以后的几年中,康利的助跑速度一直保持在10.4~10.6m/s的范围内,采用典型的高跳式技术,其结果成绩一直并不理想。到了1992年,康利似乎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开始有意识的加快助跑速度,他当时将单足跳距离从6.07m缩短至平均5.71m,平均百分比从35%下降至32%。在第25届奥运会上,跳出了18.17m的当时世界最好成绩,3跳的比例为32%:30%:38%,第3跳大于第1跳6%,可见采用这一技术是康利成功的秘诀。

当然,三级跳远的助跑速度快固然好,但若能有效地利用助跑速度,减少各跳水平速度的损失就更佳了,前面已论述过了,若运动员奋力增大单足跳,会使支撑腿负重过重,不得不延长缓冲时间,这样就减慢了身体的重心向支撑点前移的速度,极大地损失了水平速度。而不利用运动员完成快速有力的起跳动作。威尔曼阿紫助跑期间,他的最高速度为10.63m/s,但是在起跳和踏板后,他的速度降低到6.49m/s,降低了38.9%。而爱德华兹到最后跳跃时的速度为7.27m/ s,从他的最高速度10.90m/s下降了不到33%,在这个跳跃阶段,速度变成了距离,而威尔曼与爱德华兹都是从同一个点开始起跳的,但是爱德华兹在空中滑行了7m多,由于速度缘故,比威尔逊多滑行了半米多,从而创造了18.29的世界纪录。

综上所述:现代的三级跳远技术既强调高速度助跑,适宜的第1跳,增大第3跳的远度,同时又强调充分利用助跑速度,采用重视于保持重心路线平稳和低角度起跳,积极的扒地动作等技术特点,进一步减少助跑速度的损失率,这一技术称之为速度——平跳技术,它代表这当前3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势。

3 结论与建议

3.1 三级跳远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生产实践,三级跳远是由多次跳跃动作逐渐形成的一种游戏运行形式。它的技术演变大概经过4个阶段,由于阶段的不同,形成了各阶段不同的技术风格和特点,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水平的发展,三级跳远的技术也愈来愈完善。

3.2 增大第3跳远度,适当减小第一跳远度能充分得利用助跑速度降低跳远过程中速度的损失是取得优异的关键。

3.3 第3跳距离的大小损失创造优异成绩,战胜对手的关键,应引起极大重视。

3.4 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势是高速助跑,起跳充分有力,保持重心平稳的低角度起跳,体育科学家长期研究表明,尽量避免速度的损失,同时采用适合个人技术风格和特点的3跳比例。我们称这种技术为速度——平跳技术。

G807.0

A

1674-151X(2014)03-069-02

2014-01-28

王治江,体育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爱德华兹世界纪录比例
人体比例知多少
一只苍蝇摧毁世界纪录
刘湘打破世界纪录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冬奥趣闻集 笨拙老鹰爱德华兹
长池世界纪录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挣破·自由——美国黑人艺术先驱梅尔文·爱德华兹
九项神奇的世界纪录
罗伯特·G·爱德华兹(1925-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