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水平铅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发展之研究
——基于扬州市区中学生铅球运动员训练的调研

2014-12-07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3期
关键词:铅球肌群体能训练

纪 元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高水平铅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发展之研究
——基于扬州市区中学生铅球运动员训练的调研

纪 元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本文针对铅球比赛中最常用的背向滑步和背向旋转的加速过程,结合这两个技术动作所需求的专项体能训练进行研究。通过对扬州市中学生中铅球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日常训练的调查,简谈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针对体能训练手段和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基于扬州市区中学生铅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学生铅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1 铅球运动员课余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铅球是田径投掷项目之一,随着体育科技的迅猛发展,推铅球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与完善,这对青少年课余运动训练中,在身体素质、体能发展、训练手段等方面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不再是一味追求身体质量和绝对力量的简单思维训练方式,那么,如何掌控与支配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如何通过专项体能发展的训练来提高青少年铅球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这就需要教练员更新知识结构,钻研训练方法,创新训练手段,勇于开展实践,探索培养高水平铅球运动员的有效训练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扬州市区中学生进行铅球项目训练的运动员为数不多,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的运动员约2人,占7%~8%左右。在扬州市区中学生铅球运动员中,80%的学生具备优秀的身体条件和出众的身体素质,但在长期单一乏味的训练方法指导下,一部分运动员的运动水平难以提高,还有一部分运动员在不科学的训练手段中造成的习惯性运动损伤,导致他们难以向高水平冲刺。经调研发现,中学体育老师对铅球运动员的课余训练主要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经验式训练,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因而没有针对性的训练效果;二是功利式训练,为了完成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田径比赛,得到领导所期望的理想成绩而开展急功近利的训练效果;三是在体能训练方面偏向于大力量、高强度的训练模式,认为力量足、体重大就能控制重器械的运动。由于中学生处于14~18周岁的年龄段,正处于身体茁壮成长的阶段,青少年的骨骼比较柔软,容易变形,如果长期进行超强度的力量训练,会给学生身体发育带来极大的阻碍,造成骨骼发育的缺陷,同时,也会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影响运动训练与运动成绩的提高。

2 教练员体能训练手段和方法分析

中学生高水平铅球运动员的选拔主要以身高体重为主要因素,教练员将身材是否高大、力量是否充足作为衡量标准,很少考虑到作为铅球运动员所需要的各方面素质。在训练过程中存在以下误区: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偏向于个人上肢的绝对力量,忽视了下肢的速度力量和核心力量肌群的训练,训练手段较为单一;在绝对力量的开发中,上肢偏向于卧推,下肢偏向于深蹲,忽略了速度力量、速度耐力以及柔韧性等素质的发展,一味地放大了大肌群力量训练的功效。笔者发现,在每一届江苏省省运会的比赛中,不乏有身材相对瘦弱、没有赘肉且铅球水平很高的运动员,这类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动作连贯性、上下肢协调性以及速度力量都十分出色。经过调查发现,此类运动员平时力量训练以卧推、抓举、深蹲为主,并配合30米冲刺、胸前快速平推、快速折返跑、蛙跳及各方面协调性练习。

作者继续咨询江苏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铅球冠军吴哲鑫,他表示,让他受益匪浅的是他在中学阶段,速度力量和综合素质占较大比重的训练模式。他描述,在大学阶段和同年龄段专业运动员的绝对力量相比有一定差距,而在进行速度力量和速度耐力的练习时,则占据的优势相当明显。并且据吴哲鑫中学阶段的教练员孙瑞全老师透露,吴哲鑫的力量训练都是建立在速度和耐力的基础上进行的,用同样的速度去尝试不断增加重量的器械,这就是为什么他能以中学生的身份战胜同年龄段优秀专业运动员的原因。所以,在中学生铅球运动员的训练中,应该将速度力量放在首位,以速度带力量来刺激人体大脑神经系统,从而接受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的结合。

针对铅球运动员的训练,更多倡导由优秀教练员研究出的一系列与时俱进的体能训练手段与方法相结合的体能训练模式。教练员必须不断创新和探索新颖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充分尊重传统力量在投掷项目中地位,更加不能忽视速度力量、协调性和速度耐力等各方面素质的作用。对于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合理的体能训练体系,不光要思路开阔,更需要因人而异,这样才能使得运动员远离运动损伤,得到全方位发展,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挑战,迎接挑战。

综上所述,教练员在训练手段和方法上还有待开发和创新。在世界体育发展如此迅猛的环境中,不能一味追求自身质量,不能仅以大力量为核心,还要重视运动员核心力量肌群、小肌群以及各方面的协调性,重视运动员柔韧、协调等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充分借鉴西方的运动理念,充分利用不同运动领域的训练方法,中西结合,勇于创新。例如,用1分钟快速跳绳来提升铅球运动员的小腿以及脚踝的速度力量,用连续20米的蛙跳来提升大腿的速度力量和身体协调控制能力,用来回折返跑来提升投掷运动员最缺失的速度耐力等。

3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对专项体能的需求

调查发现,中学生高水平铅球运动员多倾向于运用背向滑步技术,因为该项技术相比较于背向旋转技术略为简易。但背向滑步技术有着较多的细化要求:在人体向后滑行的过程中,身体的起伏、重心的前移以及最后蹬腿转髋发力顺序的错乱等部分细节都会对铅球空中飞行的轨迹和最后落点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运动员在体能训练的时候就更多偏向于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的结合。而我们所说的背向旋转技术则对运动员的自身要求更高,这类技术要求人体接受高速的旋转过程后将球直线推出,由此可见,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背向旋转推铅球要求运动员有更好的柔韧性、协调性以及平衡感。

任何一种运动项目都不是通过单一的肌群可以完成的,必须要通过运动员更多的肌肉群组织协调完成做功。铅球属于重器械项目,对于这种手持重器械的项目,核心力量肌群的发展就变得至关重要,它起着传导力量、稳定重心等作用,同时在投掷项目里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发力阶段。尤其在人体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核心力量肌群的训练,能够有效地增强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平衡感和协调性,同时也能够防止意外的运动损伤。

4 对专项体能发展性训练的建议

4.1 对训练模式的理性认识

理性地去认识体能训练中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必修课题。一个完整而又科学的铅球体能训练系统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和协调素质等各方面能力的结合,同时理性地去考虑传统力量训练对于投掷运动员的局限性。并且多方面发展身体核心肌肉群和小肌肉群组织,如腰腹肌、手腕、髋部以及脚踝等。这些小肌群不但能在高强度的训练中给予运动员所需的能量,还能够有效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对于投掷运动员在一个较高水准的训练平台上再次提升自身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2 完善科学训练体系的建议

实行“教练员负责制”,教练员作为运动员的良师益友,身负重担,运动员训练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大部分责任在于教练员,教练员必须在控制安排好运动员的每一次大负荷训练的同时改变传统的训练理念,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全方位发掘新颖的体能训练手段。

将不同运动领域训练手段和方法相结合。试想一个训练项目是否可以同时培养运动员的多种素质。例如,在塑胶跑道垂直向上蹬地连续抛实心球8~10次,当球落地一瞬间,迅速移动判定落地,球落地弹起,双手接球重复动作。这不光结合了跑、纵跳和抛投,还促进灵活性和反应速度的提升,最重要的这是对铅球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培养。

合理借鉴欧美运动员的训练模式和经验,效仿美职篮球员体能训练模式,在身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下锻炼身体的核心肌群和小肌群力量。发挥空间想象力,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周围可用器材进行体能训练。

[1]袁云平.运动员体能和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9).

G808.12

A

1674-151X(2014)03-061-02

2014-01-31

纪元(1989~),硕士。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铅球肌群体能训练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我闯祸了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当今投掷铅球旋转技术的特点及优越性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基于Adams铅球的最优轨迹的仿真分析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