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多措并举,积极打造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2014-12-07北京市体育局
北京市体育局
青少年体育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将其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北京市体育局、教委等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紧抓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和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两大基本任务,在构建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新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北京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现状与形势
“十二五”时期以来,北京市不断完善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增加青少年体育投入,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了三大球基层网点校和重点示范校建设,充分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在青少年体育工作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和阳光体育运动,青少年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得到基本保证,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局面逐步形成。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共有中小学校1722所,在校生117.76万人,设立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03所,奥林匹克教育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29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11个,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6个,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试点单位1个,三大球基层网点校460所,三大球重点示范校35所。拥有课余训练体育教师、教练员近3 000人,系统训练青少年学生5.2万人,参加青少年学生竞赛活动人数54.46万人。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不断发生变化,青少年体育工作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挑战。总体上看,对青少年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仍显不足,有关政策和措施落实不够深入;青少年学生视力低下和肥胖检出率居高不下;青少年体育教师、教练员配备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和能力素质还需不断提高;体育场馆共享机制不够健全,这些都影响和制约了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同时,我们也深感北京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足,竞技体育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维护首都竞技体育荣誉的责任对全市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二 北京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一)政策先行,青少年体育工作保障体系不断筑实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建立了北京市青少年体育卫生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对成员单位职责进行分解,从制度和措施两个层面为长期深入开展体教结合提供保障。北京市多次召开市级协调会议,明确了体育和教育部门在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方面的主要职责和任务。两个部门秉持“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的指导思想,协同推进体教结合,形成工作合力。
完成好“必选动作”,建立完善有利于体教结合、青少年体质健康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政策,先后以市政府名义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以体育、教育、财政、人力社保等委办局名义联合出台了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加强三大球工作,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与评估,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与评估,奥林匹克基地校建设管理与评估,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等15个文件。
积极创新“自选动作”,出台了《北京市推进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的通知》,计划投入5亿资金推行课外活动计划,按照“政府主导、学校组织、学生自愿、社会支持”的原则,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多种方式,引进社会资源和专业人才,支持中小学开展课外体育、艺术和科技活动。同时,强化经费投入保障,由体育、教育、财政部门对奥林匹克基地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三大球重点示范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经费扶持,在预算中予以足额安排。
(二)创新机制,青少年三大球工作实现可喜突破
在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强足球篮球排球项目工作的意见》后,我们积极转化调研成果,综合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联合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保局共同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三大球项目布局基层网点校建设的实施办法》和《关于加强三大球重点示范校建设的实施办法》。对区县“3+3+3”基层网点校和市级“1248”重点示范校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制定了认定标准和条件,明确了综合保障和政策支持。这两个文件的出台也为各区县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提供了重要依据。两年来,投入青少年三大球发展引导资金3921.6万元。在政策、资金的引导支持下,基层开展青少年三大球工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目前全市三大球项目布局学校达到460所,运动员11 896名,教练员992名,初步形成了青少年三大球的普及推广体系和小学、初中、高中到高校以及市级专业队、职业运动队的培养输送体系,北京市青少年三大球工作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三)整合资源,青少年竞赛水平和运动成绩显著提高
两年来,我们多次组织相关部门会商研究青少年竞赛工作,整合市级竞赛,梳理各方职责,分级分类管理和组织各级竞赛,积极搭建良性的青少年竞赛活动体系。目前已制定了《北京市第十四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和市运会比赛27个大项的竞赛规程,启动了市运会各项筹备工作,为2014年举办一届较高水平、充分检验首都后备人才综合实力的市运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年在协助市教委完成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系列赛事活动的基础上,组织举办26个大项的北京市业余体校比赛、12项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和26个大项的北京市青少年锦标赛;同时,积极选拔、组织学校代表队的运动员,参加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比赛、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等国家级青少年赛事活动,在普及开展青少年赛事活动的同时,为全市青少年体育竞技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激发活力,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水平获得较大提升
我们会同市发改委、市教委、市财政局相关部门深入区县、学校对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情况进行了调研,查找制约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瓶颈问题和实际困难,研提解决方案;聘请第三方公司对学校开放情况进行评估,连续五年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500万元对先进开放校进行奖励,调动开放积极性,巩固了开放成果,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目前全市符合开放条件的中小学校为1 029所,开放校为635所,开放率为61.7%。此外,每两年对全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行检查评估,实施动态管理。2013年北京市投入880万元,对62所先进传统项目学校和100所合格传统项目学校进行了表彰奖励和普惠资助。同时,结合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相关政策在天坛体育中心创建了本市第一个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并组织开展了青少年公益篮球、网球训练营和冰球冬令营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提升能力,青少年体育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加强
选拔组织相关体育教师、管理人员、教练员参加总局青少司和相关项目中心举行的各类培训班,完成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五年行动计划,共培训1119名体育师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市教委联合制定印发了《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专项培训三年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加大了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注重提升实践应用和操作能力,并增加区县业余体校教练员参训,教学效果初现。以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统计年报为契机,打造北京市青少年体育公共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完成了本市青少年体育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初步建立了青少年体育基础数据库。
三 北京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思考与展望
一是关于“两个开放”问题。此前,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一直受到了全市的广泛关注,也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有待进一步完善推广。同时,我们也在探讨研究公共体育设施向青少年学生开放的问题。以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的通知》为契机,下一步将积极配合国资、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落实,按照北京市青少年体育卫生局际联席会议职责分工,启动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向周边学校开展课内外体育活动优先提供条件的指导意见的研究制定,推动社会公共体育设施向学校和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
二是关于“两个进入”问题。今年要制定《关于推进青少年三大球“两进入”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明星进校园、学生进基地”活动,并在全国“三大球”职业联赛开赛前尝试或恢复开展青少年垫场比赛,努力营造更好的青少年三大球发展氛围,努力提高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市、区两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将深入协作,同心合力、坚持不懈,努力把北京青少年三大球的事情办好,打造首都三大球的新亮点。
三是关于“两课锻炼”问题。针对校内体育课,按体育项目或资源互惠等不同方式进行“名将牵手名校”“业余体校与奥林匹克基地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结对子”“高校与中学、中学与小学结对子”等新型合作与共享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专兼职担任体育教师,或者以俱乐部的形式进入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提升中小学体质健康整体水平。针对课外锻炼,我们要利用好全市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丰富资源,为青少年提供好体育组织、体育场地、体育竞赛活动、体育专业技术人才服务等,为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和保障。
四是关于“两个考核”问题。针对新周期,今年我们将研究制定“5+1”制度,即《关于加强新时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北京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奖励办法》《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北京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管理办法》《区县青少年体育工作业务考核标准和实施办法》,调研论证《北京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办法》。2015年对区县青少年体育工作进行业务考核,即“期中考试”,2017年进行整个周期的业务考核,即“期末考试”,内容既包括业余训练,也包括学校体育及其他青少年体育相关工作内容的考核。“中考”和“大考”的考核结果除通报区县体育部门外,还要抄送区县政府,同时与业余训练的过程性投入挂钩。我们在工作过程中逐渐领会到,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关注点不能仅仅局限于体育、教育两个系统,而应站在全市层面,就如何发挥行政部门的引领作用,为青少年这一重要人群提供更好的体育服务与保障,为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进行研究与实践。我们将建设体育强国的雄心,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状态,以上下同心、共图大业的胸怀,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书写首都青少年体育工作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