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联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分析
2014-12-06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儿科225200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儿科(225200)马 琴
巨细胞病毒感染(CMV)是由人巨细胞病毒(HCMV)引起的人类感染性疾病,成人感染常呈无症状感染。我国是HCMV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不仅人群中感染率高(80%~90%)且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幼小婴儿。可出现明显症状,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全身脏器,以肝脏损害最多见,以神经系统损害最严重,抗病毒治疗是控制CMV感染的唯一有效方法。现将本院采用更昔洛韦联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与常规治疗CMV 36例的疗效比较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确诊为CMN婴儿36例,其临床表现均为黄染、肝功能损害、肺炎、发热、听力损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惊厥等。随机分为治疗组(更昔洛韦联合小剂量IVIG)和对照组(一般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30天至6个月。对照组18例男9例,女9例,年龄15天至5个月。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出身、体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感染消化组1998年11月制定的诊断方案[1],特异性抗CMVIgM阳性或血CMV-DNA阳性作为CMV感染依据,弓形体DNA、EB病毒DNA、单纯疱疹病毒DNA、风疹病毒DNA均阴性。
1.3 方法 36例患儿均给予白蛋白、血浆滴注以及保肝利胆,有继发感染者加用抗感染等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诱导阶段更昔洛韦10mg/(kg·d),每12小时1次,静滴,连用14天。维持阶段5mg/(kg·d),每日1次,静滴,连用14天。IVIG每次2.5g,每周1次,连用4次。治疗前进行医患沟通签字,交代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每2~3天检查血常规,每周查肝肾功能。两组均在4周后复查CMV-IgG、IgM。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消失和实验室结果恢复正常表示疗效良好,病毒学结果以病毒复制终止为依据,用CMV-DNA及CMV-IgM转阴率来表示。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转归比较 治疗组18例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仅有1例黄染退而复现,其余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恢复正常。对照组中18例未完全消退,1例退而复现。9例肝肿大者,2例恢复正常。7例发热者有2例热未退,2例抽搐者皆未恢复。
2.2 病毒学转阴率比较 两组疗程结束后均检测血CMV-IgM及CMV-DNA,治疗组CMV-DNA阳性17例,CMV-IgM阳性15例;对照组CMV-DNA阳性为17例,CMV-IgM阳性16例。经不同方案治疗后,结果显示,治疗组CMV-IgM及CM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MV-DNA/CMV-DNA转阴率
3 讨论
CMV在人群中广泛流行,婴儿因免疫功能不成熟为最大的易感人群。CMV存在于所有体液(血液、泪液、唾液、乳汁、子宫颈分泌物、尿液)中,可通过水平垂直途径传播[2],CMV一旦侵入人体将长期或终生存在于体内,感染的靶器官与宿主年龄密切相关,在免疫正常的健康人群多层隐性感染或无症状感染,在胎儿、婴幼儿和其他免疫功能抑制的个体则可引起多系统或单一器官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与各种先天畸形仅见于先天宫内感染的胎儿。婴幼儿感染以肝炎、肺炎多见,而较大儿童可无症状[3]。
更昔洛韦系核苷类,为一种广谱抗DNA病毒药,是CMV感染的一线药物,其主要机制是进入宿主细胞后由敏感病毒诱导为5'-磷酸更昔洛韦,然后被宿主细胞激酶转化成二磷酸盐和三磷酸盐的形式,后者竞争性抑制脱氧鸟苷与病毒DNA聚合酶的结合,减缓病毒DNA的延长,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其在病毒感染细胞内的浓度可以高于肺感染细胞的100倍,不易产生耐药性[4]。而IVIG通过调节免疫影响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尚有促进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脱髓鞘病变的髓鞘再生,中和细菌毒素和病毒[5]。
本研究采用更昔洛韦同时给予小剂量IVIG治疗CMV感染,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对照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此对CMV感染患儿采用早期、足量、足疗程更昔洛韦联合小剂量IVIG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对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抗体转阴、降低CMV排毒率均有明显效果,且不良反应少,但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目前,CMV是否需要治疗以及疗程长短也存在着不同争议,原则上先天性感染、婴儿期活动性感染及免疫抑制的患儿一般应及早治疗,至于治疗的疗程,特别是先天感染尚缺乏规范的方案,有待进一步循证的推荐意见。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组.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7):441
[2]宫航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母乳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的研究[J].首都医药,2006,5:41
[3]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16
[4]孙梅,毛志芹,袁壮.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8):462
[5]董淮富,潘家华,李莉等.更昔洛韦治疗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29(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