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江苏信息化发展指数(Ⅱ)统计监测研究报告

2014-12-06高萍萍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4年7期
关键词:平均水平江苏信息安全

高萍萍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 南京 210008)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重点,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是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战略选择。

一、2012江苏信息化发展指数(Ⅱ)达到0.844

2012年“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江苏的信息化取得了很大发展,信息化水平居全国前列。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结果,2012年江苏省信息化发展指数(Ⅱ)达到0.844,比2011年提高了0.029。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江苏依然稳居第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088,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和广东(表1)。

表1 全国信息化发展指数(Ⅱ)前六位地区比较

江苏信息化发展指数(Ⅱ)的五个分类指数值都较2011年有所上升(表2):

表2 2011-2012年江苏信息化发展指数(Ⅱ)与分类指数比较

江苏的信息化发展指数中,产业技术指数最高,为1.146,比2011年提高了0.031,比全国平均水平1.009高0.137,在全国排名第三,位于北京和上海之后,与排名第一的北京相差0.114。从构成指标看,2012年每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390.04个,比2011年增长29.66%,在全国排名第三,位于北京、上海之后;人均电信产值1037.25元,比2011年增长9.31%,位于全国第七位,两个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知识支撑指数为0.854,比2011年提高0.015,位列全国15位。与排名第一的北京相差0.3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014。从知识支撑指数构成指标看,2012年教育指数为0.841,比2011年提高了0.012,位列全国12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发展效果指数为0.793,比2011年提高0.028。在全国排名第四,与排名第一的北京相差0.4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049。从构成指标看,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5%,比2011年提高了1.1%,位于全国第9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信息产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为2.38%,比2011年提高了0.21%,位列全国第四位;人均GDP为68347元,比2011年提高了6057元,位列全国第四位。

应用消费指数为0.793,比2011年提高0.033。在全国排名第七,与排名第一的北京相差0.1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086。从构成指标看,江苏省人均信息消费额为2194.78元,比2011年增长21.56%,位于全国第4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互联网普及率达到每百人有49.90户,比2011年增长6.97%,位于全国第8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基础设施指数为0.632,比2011年提高0.036。在全国排名第四,与排名第一的上海相差0.2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53。2012年,江苏电话拥有率为每百人124.8部,电视拥有率为每百人54.96台,计算机拥有率为每百人27.49台,分别比2011年增长8.43%、2.72%、8.1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1-2012年期间,江苏省信息化五个分类指数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产业技术指数保持较高水平,基础设施指数、应用消费指数、知识支撑指数和发展效果指数保持稳定增长(图1)。

图1 2001-2011年江苏信息化发展总指数(Ⅱ)及各分类指数比较

2012年,江苏信息化指数的稳步增长,信息化发展指数(Ⅱ)比2011年增长9.923%(图2)。2001-2012年这11年间,江苏地区信息化指数增长速度略有放缓。2001-2003年期间,江苏地区信息化指数保持高速增长,增长速度分别为21.532%、36.558%、18.394% 。2004-2007年间,江苏地区信息化指数持续保持增长,分别为12.632%、 18.812% 、16.444% 、20.894%。2008-2011年江苏地区信息化指数增长速度略有放缓,分别为10.832% 、12.319% 、15.065% 、14.822%。2012年江苏地区信息化增长速度趋于平稳,在全国排名十三。

通过绘制雷达图,可以直观地观察江苏省信息化发展的结构性差异。如图2所示,2012年江苏信息化五个指数发展较为不均衡,偏向于产业技术指数,而基础设施指数略为薄弱。这主要得益于江苏政府高度重视并加大对信息产业的建设力度,制定多项产业政策积极推进整个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使信息化宏观环境得到改善,发明专利申请数有大幅提升。由于苏南苏北基础设施发展差距较大,江苏基础设施指数较低,因此雷达图显示发展较为不均衡。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各个指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知识支撑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不大,优势不明显,有待提高和完善。

图2 2012年全国和江苏信息化发展(Ⅱ)分类指数的雷达图比较

二、江苏信息化发展地区比较分析

(一)江苏信息化属于全国信息化发展高水平地区

国家统计局的《信息化指数研究报告》将全国内地31个省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分为五大类型,江苏属于信息化发展高水平地区。从表3可以看出,江苏的各分类指数及总指数均低于第一类高水平地区的平均值,位列第六,但各项指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位列第五的广东省相比,江苏在应用消费和知识支撑指数方面低于广东,尤其是应用消费方面,差距较大,低于广东0.086。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差距在于人均信息消费额江苏为人均2194.78元,而广东省则为2309.99元;江苏地区每百人互联网人数为49.90人,广东省则为62.55人,远远高于江苏。江苏需要在应用消费方面加大投入,有所提高。

表3 2011年江苏与五个类型的信息化发展指数比较

相对于2011年,2012年江苏信息化发展保持平稳增速达到9.9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778%),增速在高水平地区中属于最快,高于北京(5.890%)、上海(5.059%)、天津(5.688%)、浙江(8.238%)、广东(6.562%)。

(二)长三角地区信息化指数分析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全国最大的经济圈,其经济总量相当于全国GDP的20%,且年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结果,2012年上海信息化发展指数(Ⅱ)达到1.008,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第2,浙江为0.855排名第4,江苏为0.844排名第6。表4显示,上海各项指数均高于浙江和江苏,而江苏在总指数上低于浙江,但是5个分类指数中,只有应用消费指数和基础设施指数低于浙江,其他指数均高于浙江。江苏应加大基础设施和应用消费方面的建设。

表4 2012年长三角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Ⅱ)与分类指数比较

三、2012年江苏信息化发展面临形势和问题

近年来,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地积极实施“智慧城市”、“信息广东”、“智慧浙江”、“数字福建”建设工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加大投入推进信息化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江苏省全面提升信息化指数任务非常艰巨和紧迫,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统筹发展和融合发展能力亟待增强。近年来,江苏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同列第一方阵的省市差距在逐步缩小。但是,信息化指数的排名一直未有突破,在统筹推进部门信息化建设及地区间信息化协调发展等方面与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统筹推进方面,表现在信息化投入相对分散,跨部门跨行业信息交换平台建设、面向城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苏北及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培育信息消费新增长点方面,江苏省亟待根据扩大信息消费新趋势,研究制定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鼓励开发新型信息消费产品与服务、促进信息消费快速增长的政策措施;在融合发展方面,表现在企业两化融合的集成应用和协同应用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向新型工业化发展所需的工业软件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提供等生产性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支撑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潜力及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立的驱动力还未充分发挥。

二是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更加严峻。随着信息化发展深层次推进,信息安全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信息安全上升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的核心要素。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持续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和信息系统更趋复杂,新技术新应用面临更为严重的信息安全威胁和挑战。需引起高度重视的是,江苏省工控系统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80%以上的大型工控系统采用国外产品,漏洞和后门基本不可控,容易遭受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基层政府网站与信息系统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对政治安全、社会稳定构成较大威胁;全省容灾备份中心、重点领域重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及应急处置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信息安全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受制于人,信息安全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

四、“十二五”时期江苏省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决策指导和组织协调;进一步健全地方信息化管理体制,建立信息化协调推进机制,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引导发展能力。加强信息化专家咨询机构和支撑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民主决策、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2.推进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化法规制度体系,加快信息化立法进程,提高信息化建设法制化水平;围绕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与运营维护管理、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适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保障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共性技术规范研究,建立健全标准规范体系。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省级科技、现代服务业等重大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对两化融合示范应用工程等的资金引导,鼓励企业进一步深化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鼓励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各类产业集聚区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产业集群发展和管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加大社会领域信息化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农村、社区和民生领域的公共信息化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协调发展。

4.构筑人才集聚高地。进一步完善信息教育和培养体系,加强高等院校信息化专业与学科建设,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和资源,提高全社会信息化素质。健全人才培训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和国际交流培训,鼓励省内高校与国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信息技术企业合作办学,支持建立校企结合的人才综合培训和实践基地。

5.健全评价考核体系。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评价体系,开展地区信息化、两化融合、行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信息共享、电子政务和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安全等发展水平评价,逐步纳入地方政府相关考核内容,引导、推动信息化科学发展。开展信息化建设项目绩效评估,提高信息化投资效率。

6.加强重大课题研究。顺应信息化发展规律并结合江苏省实际,认真开展信息化基础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研究,加强信息化融合发展、资源管理、应用促进、信息安全等支撑体系建设,深入探索开展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示范应用试点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信息化合作,不断完善符合江苏省情的信息化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平均水平江苏信息安全
欧盟:2021 年柑桔进口减少2.5%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基于三级等级保护的CBTC信号系统信息安全方案设计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江苏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