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的基础体系构建①

2014-12-06洪巧新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体育课教学内容

洪巧新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也应该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实用性原则,为鲜明的职业岗位服务,首当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职业体能。在高职院校体育课中开展职业体能教学,构建相应的职业体能基础教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首先确定体育课职业体能与教学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对在校学生和历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明确了必须通过体育教学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以及体育课职业体能教学内容来实现,这是高职院校体育课职业体能教学模式构建的核心思想。此方面需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实施。

1 强化对职业体能教学理论知识的讲授

职业体能是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中被忽视的一个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理论宣讲的方式,对体育课中的运动训练、保健以及职业病等有关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对职业体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以及如何在体育课中完善职业体能的认知,积极锻炼并加强保健。通过理论知识的宣讲,可以为高职院校职业体能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也同样会使得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在未来不同的职业从事过程中实现更好的锻炼。此外,通过理论知识,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锻炼方法和手段,在训练过程中也可以选择合理的强度,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终身锻炼理念的产生。

2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可行的教学内容

不论何种课程,教学内容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职业体能教学模式中,也应该以特色的教学内容来促进体育课的良性发展,体育课作为一种以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意识的传统课程,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表现的比较死板,多数教学内容都是从传统的运动,如跑步、球类、拳击等类型中选择进行的,缺少特色化的教学内容,实际上特色的教学内容往往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以及对职业体能教学的兴趣,例如在体育课教学中不妨选择具有较好体疗效果的太极拳作为特色教学内容,由于太极拳本身适合不同年龄、性别以及体质的人来锻炼,而且还可以促进人全身的协调程度和均匀程度,那么在职业体能中如果加入这些内容,必然可以全面覆盖所有学生的锻炼,同时能有效调动其积极性。除此之外,在体育课的职业体能教学内容中,还可以选择一些保健型的教学内容进行开展,达到增强学生素质、提升体质的目的。

同时,对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贯穿职业体能教学思想,在大多数学生的体育课学习中,除了自主选择的一部分课程之外,其它课程往往是公共的,具有大众性质的,一般来讲,自主选择的课程都会让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容易让学生通过努力形成一技之长,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但对于一些大众性质的课程来讲,并非是所有学生都愿意接受的,这就需要对这些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使其更具有内涵,一方面可以在这些教学课程中增加一些基础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知识面和运动水平;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以及未来可能面对的职业需求,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方法,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此外,职业体能教学还应该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进行内容的丰富,充分建设具有高职教育特点,并能和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结合的职业体能教学内容,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未来面对的必然是职业的选择,而不同的职业对于体能的需求强度也不完全相同,但职业中的职业体能首先是从学习中不断获得的,如果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无法有目的和针对地根据职业特点进行相关体能训练,就无法有效增强学生的职业体能。因此在实际的职业体能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补缺的方式充实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职业体能,从而让学生的发育成长能够和职业技术取得同步进展,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身的终身职业体能训练方法与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降低未来职业病的危害。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职业体能教学内容非常重视,大多数倾向于通常被忽略的内容,典型的如进行运动创伤的预防、运动自我评价,提升锻炼技能和水平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持续锻炼习惯。

3 采取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呈现出较强的改革趋势,这与我国全民健康运动的推广是分不开的,体育运动及健康观念正在成为国民最为基本的认识之一,这为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奠定了基础。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针对学生进行的身体发育水平测试及其方法则为职业体能教学提供了技能。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超过78%的学生认为自身的活动能力、单项技术不但需要在体育课中得到有效提升,还需要在日常的活动中进行丰富,如通过参加各体育项目组织的俱乐部、相关协会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工作,这些日常的组织形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可以发挥学生在职业体能教学过程中的主动作用,提高学生在职业体能方面的知识、兴趣、习惯以及其它方面的能力,实现以职业体能教学带动体育课的参与水平。

对于职业体能教学组织形式,还可以根据高职院校本身的体育设施,安排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有记录、有场地、有组织的开展职业体能相关活动,提升学生的整体训练水平。此外还可以积极与校外有关组织联系,参加相应的体育项目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实现以点带面的增强职业体能思想与意识的灌输,真正构建以体育课为基础的,课堂内外结合的一体化职业体能教育模式。

此外,在调研过程中还发现,大多数教师认为想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水平,必须要坚持长久性的体育训练或锻炼,仅仅依靠有限的几节体育课来实现全面增强体能是不太现实的,必须将体育课中的职业体能教学进一步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形成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与联系,才能保障高职院校职业体能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可将高职院校体育课的职业体能教学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体育课中的教学部分;另一部分作为体育课外的体能锻炼,这也是将体育课一分为二的做法,突破了传统体育课的桎梏,将课外活动作为体育课的附加部分,充分贯穿职业体能的训练,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课外训练考核制度,对于每学期课外训练活动时间不足的学生,其体育课的成绩评价为不合格。同时,对于课外活动,高职院校也应该安排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辅导,保证学生职业体能训练的高效进行。

4 强化对职业体能意识的培养

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充分利用体育课进行学生的职业体能训练,同时还要强化学生对于职业体能意识的培养,关于这一点,同样在问卷调查中得到了很好的认同,超过90%的学生认为缺乏职业体能训练的意识,就不会在体育课学习中真正把握职业体能教学的重点和关键,从思想上产生了轻视职业体能训练的意识,这对于职业体能水平的提升是有极大的阻碍的。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必须通过引导学生来促进他们对于职业体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职业体能教学产生指导,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课内外职业体能教学,从而更好地提升职业体能。

实际上,无论是在体育课堂中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需要强化对学生职业体能意识的培养,争取做到理论、实践以及意识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完美统一的效果,也才能不断提升职业体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在《纲要》的指导下,依托专业,立足行业,校本体育课程的基础体系的开发和建设以职业体能为核心,是新形势下对高职体育课程的补充与完善,也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新一轮的潮流,建立职业体能课程基础体系,将体育能力与高职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职业体能素质,为企业一线输送优秀的员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终身体育实践者。

[1]魏琳洁,李慧民.职业技术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2006(12):32-34.

[2]单小东.从职业体能视角谈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2):10-11.

[3]黄瑞苑.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11(1):92-93.

[4]张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职业能力的渗透[J].教育与职业,2010(23):131-132.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体育课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体育课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