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研究①

2014-12-06石庆福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材专业

石庆福

(郑州轻工业学院体育系 河南郑州 450002)

教育部早在1997年就针对体育教育专业颁布了课程方案,而在2003年经过修订再次颁布新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在此影响下,全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针对新的课程方案进行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关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与体育教育专业相比,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就显得落后了许多,这也与社会体育专业起步晚有一定的关系[1]。但是,近来年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后,我国提出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在此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在此推动下,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就逐步增加。面对我国社会体育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压力很大。因此,针对社会需求,满足就业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研究被提上日程。为了使大学培养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高校必须加紧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2]。

1 完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1.1 加深课程综合化程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剧,现代社会成为文化多元化的社会。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加大,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才需要全面化,掌握的信息需要更加多元化。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世界多元体育文化的影响,对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针对社会需求的改变,高校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要加深课程的综合化程度,让学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3]。因此,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在打牢基础体育课程的同时,应该注重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的凝练,特别就业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要具有专业特色。

1.2 提高实践课程质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高校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校与企业或事业单位建立有实习或就业基地,而这些实习与就业基地的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很多高校把实习与就业基地作为完善工作考核指标的工具,建立这些基地只是为了考核使用,没有实现实习与就业基地的真正目的。在这样的动机影响下,高校对学生的就业实习不重视,学生对实习与就业基地也不重视,只是向对待教学课程一样草草应付了事,没有学到实质性的技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合理利用实习与就业基地培养专业技能十分重要。作为高校就应该努力打造精品基地,让企业把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孵化地。高校应该加深与企业的合作关系,通过就业实习让企业找到了合适的后备人才,学生学到就业技能更好就业,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赢”。

1.3 完善就业教育课程建设,增加学生就业知识与技能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很多高校虽然已经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但是开设针对社会体育专业的特色就业教育课程却寥寥无几。即使有些学校在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中开设了就业教育相关课程,但是任课教师往往是由非体育专业的教师担任的。针对体育专业开设就业教育课程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尚未开设社会体育专业就业教育课程的高校还是已经开设的高校,都应高度重视就业教育课程的建设。由专业就业指导教师教授就业教育课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存在有利的一面,比如就业指导专业化程度更高、对就业心理把握的更好[4]。但是,也存在不利之处,例如对体育学生求职技能的把握不准确、对体育行业发展不清楚、与体育企业联系不紧密等。由于社会体育专业具有一定的专业特殊性,具有其他专业所不具备的特点,因此就业教育要有针对性,以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2 完善社会体育专业教材体系,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2.1 教材建设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

社会体育专业具有十分明确的培养目标,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且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5]。因此,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使用的教材就应该紧紧围绕这样的培养目标来建设。可是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很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使用的教材仍然是体育教育专业上课使用的教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社会体育专业相对体育教育专业起步晚,很多理论研究与体育教育专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教材还没有列入规划进行建设;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对社会体育专业教学目标认识不足,认为教材使用与体育教育专业一样的就行了,导致教材使用的相同。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加大社会体育专业教材建设的力度,教育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建设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一致的专业教材[6]。任课教师应该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有更加清楚的认识,选用适合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教材。

2.2 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必须同步进行

调查中发现很多高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但是对于专业课程与教材的匹配把握不准。很多高校针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开设了有特色的课程,这些课程符合专业发展需要,对人才培养很有帮助,可是却找不到与课程匹配的教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同时,有些课程的教材在国内已经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教材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体系,可是很多高校却没有开设相关课程。针对这些现状,高校体育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应该开辟多种渠道实现教材与课程同步发展。对于教材建设不足而必须要开的课程,高校和教师要联合起来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多出研究成果,建设一批符合课程需要的教材。对于教材建设已成熟而高校尚未开设的课程,高校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专业人才,进一步完成教材建设,开设相关课程。

2.3 建材建设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

调查中发现,目前很多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使用的教材内容不感兴趣。原因就在于教材内容空洞乏味,与专业实际联系不紧密。很多教材的内容是针对所有大学生使用的,缺乏社会体育专业的针对性。特别是与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就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教材中,没有针对社会体育专业的有效的指导性教材。社会体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专业性的职业素养,也需要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建立适应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教育需要的教材体系十分必要。

3 结语

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体育功能转型推动着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需要进行重新定位,与就业教育有关的课程和教材体系需要重构,而构建符合社会体育专业就业教育的课程与教材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高校就业与体育工作者应以就业教育为导向,重新梳理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调整课程与教材结构,加强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专业教材与素质教材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课程与教材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高。

[1]舒云久,陶冶.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5):101-103,111.

[2]刘善云,仇丽琴,刘保华,等.从社会岗位需求状况分析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531-1533.

[3]李正荣.武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3):103-105.

[4]杨志芳,樊丰富.高职院校就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46-47.

[5]周爱光,杨忠伟,崔颖波.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展望[J].体育学刊,2011,18(2):5-9.

[6]曹静,王路群.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J].辽宁教育研究,2008(7):82-83.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教材专业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教材精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部分专业介绍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